疫情關頭 指責德國忘記歷史 意大利說的“滴水之恩”指的是什麼?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成為重災區。疫情期間,無論是防控、救治等醫療開銷,還是受疫情影響而減緩甚至停滯的生產,都對一國經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此危急關頭,意大利等國支持發行“新冠債券”以共度時艱,但遭到了德國等國的反對。歐盟成員國對此問題一直爭執不下。

近日,一位意大利物理學家指責德國“忘記歷史”。無獨有偶,幾天前由意大利多名政界人士寫的一封聯名信中,提示德國莫忘滴水之恩。那麼,這“滴水之恩”指的是什麼?此事還需從七十多年前說起。

德國戰敗,揹負鉅債

眾所周知,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犯下了滔天罪行。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擊下,納粹德國最終戰敗,於1945年5月宣佈無條件投降。德國被分裂成東西兩個國家,由蘇聯和美國、英國等分別佔領。同年的波茨坦會議確定了賠償原則,即“賠償由每個佔領國從自己的佔領區徵收”。

1946年,西方盟國簽署《巴黎賠償協定》,規定了從西德獲取賠償的方式和配份額。

雖然沒有規定賠償的具體數額,但從此後的償還情況看,德國累計賠償640億歐元。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債務減免,西德復甦

波茨坦會議後,關於國際局勢的一個事實越來越清晰——戰時同盟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抗。

1947年,冷戰開始。西德的重要性在此時凸顯出來。無論是在政治還是經濟上,西德都是西方對抗東方的堡壘。在此背景下,西方國家迫切地需要將西德扶持起來。西德從馬歇爾計劃中獲得資金的比例高達10%便是明證。

為了減輕西德的經濟壓力,21個國家主動減免了一半的債務,意大利在此事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些決定最終通過1953年的《倫敦債務協定》確定下來。該協定規定:西德無需賠償二戰時期造成損失的債務,而只需支付戰前和戰後的債務。賠償期限也被推遲至1994年。

由此,德國的債務由290億馬克降為145億馬克,德國的經濟得到喘息。同時,歐洲各國開始廣泛接受德國產品,德國的出口業得到了振興。

一系列的優惠措施,使西德經濟迅速復甦,最終創造了德國奇蹟,德國製造也一度成為世界工藝的楷模。

如今,疫情關頭,意大利陷入了困境,重提歷史,希望德國能伸出援手。回顧當時歐洲對德國的大開綠燈,德國此時的表現確實使歐洲友邦寒心。不過,筆者此時只能感嘆:日子都不好過啊!

實際上,德國戰爭債務被舊事重提並不是第一次了。2009年希臘深陷危機時,便提出要德國對納粹暴行賠償2800億歐元。德國則表示拒絕。因為如果答應了希臘的要求,其他各國必將掀起索賠的浪潮。

筆者認為,歷史上的恩惠固然不能忘,但在此緊要關頭,德國,乃至歐洲各國更不能忘記的,乃是不團結所造成的慘痛教訓。阿登納、舒曼等領袖,當年頂住世俗壓力,推動歐洲一體化。時至今日,歐洲的團結再次面臨巨大的挑戰。何去何從,必須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