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家庭親子閱讀時光很幸福;讓寶貝愛上讀書由此開始


霍啟剛:家庭親子閱讀時光很幸福;讓寶貝愛上讀書由此開始

圖片源自網絡


4月20日,霍啟剛在社交網站上曬出了和郭晶晶以及他們的兒子同框讀書的溫馨照片;並且配文說:

“閱讀是我和寶貝們珍貴的相處時光,同時也可以靜心一起探索書本里面的世界。每當寶貝們依偎著我,讀到有趣的地方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讀到緊張情節時他會捉緊我的手臂,幸福和滿足就是這麼簡單……”


霍啟剛:家庭親子閱讀時光很幸福;讓寶貝愛上讀書由此開始

圖片源自網絡


看著照片中一家三口和諧幸福的場景,由衷的感受到“親子共讀”的美好。

家庭本就應該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與閱讀興趣最初、也最直接的場所。家中藏書量與孩子閱讀量成正比,父母的閱讀量與孩子的閱讀興趣成正比。

不少家長在教改風向飄為“大語文時代”的時候,慌了神:“我家孩子就不愛閱讀,怎麼辦?”

孩子是真的不愛閱讀嗎?


霍啟剛:家庭親子閱讀時光很幸福;讓寶貝愛上讀書由此開始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親子閱讀首當其衝】

其實人類的閱讀行為是出於模仿,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需要父母的參與。

所謂“言傳身教”,“身教”的意義更大於“言傳”,因為對於孩子來講,行為的示範很重要。

很多父母雖然重視親子共讀,但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時,往往是“言傳”重於“身教”,而導致親子間矛盾重重。

矛盾在於:父母希望孩子做到的,常常是“自己做不到的”。僅僅出於“我是為你好,我希望你的未來能更好”的願望,自己一邊看著手機、追著劇、逛著網店,一邊要求孩子“好好閱讀”。

於是父母要求了半天,孩子卻在背後滿身新的不服氣嘀咕:“為什麼只要求我?如果閱讀真有這麼好,這麼有幫助,為什麼你們自己都不做?”

所以,想要孩子喜歡閱讀,愛上讀書,一定要在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前期,營造適合閱讀的家庭氛圍,保持親子共讀時光。

在親子共讀時,父母和孩子,不僅僅是“聽”和“讀”的關係。親子之間可以討論一些重要的教養價值觀,並藉著圖畫故事的趣味性,加深對理念的印象。

親子共讀不只是父母單向愛的表達,更是雙向的促進親子間的互動與瞭解,形成家庭的閱讀氣氛,使家庭成員間彼此相互學習,也會讓家人關係更加健康。


霍啟剛:家庭親子閱讀時光很幸福;讓寶貝愛上讀書由此開始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親子共讀,從0歲開始完全沒問題】

寶寶開始閱讀的時間點及頻率影響著孩子日後的語言表達能力。

國內外研究都顯示,愈早開始共讀及每週親子共讀頻率愈高的孩子,語言發展明顯優於較晚開始共讀、讀得次數較少的幼兒。

英國伯明翰民間機構、大學和圖書館等非營利組織,曾合作發起“從零歲開始”的閱讀運動。伯明翰的保健人員在為7到9月齡的嬰兒做例行健康檢查時,都會送父母一包禮物袋,其中包含兩本免費童書、閱讀指南,以及圖書館的邀請函。

第一批獲得贈書的有300個家庭。而伯明翰大學持續追蹤這三百名嬰兒的表現。

結果發現:幾年後,獲贈童書的家庭無論是全家人對圖書的興趣、親子共讀的頻率、全家一起上圖書館的次數都增加了。這些孩子上小學後,基本學力測驗的成績也優於其他小孩,不但語文程度好,連算術能力都較佳。

後來英國便開始全面推廣,其他國家如日本、美國,也開始紛紛採用。


霍啟剛:家庭親子閱讀時光很幸福;讓寶貝愛上讀書由此開始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我國臺灣也有專家長期追蹤45名12月齡到3歲孩子的親子共讀情形。結果發現,媽媽懷孕時,或出生六個月之內就進行親子共讀的寶寶,到三歲大時,其語言表達、詞彙量和故事理解能力,明顯高於七個月以上才開始共讀的幼兒。

而共讀次數較多(一天數次)的幼兒,其語言詞彙量、語言理解及語言表達的複雜度,明顯高於共讀次數較少(一週一次)的孩子。

從0歲開始和寶寶親子共讀,不用擔心寶寶聽不懂,也不必抱著“早教”或“目標”的信念;拋開所有的方式方法,就是把寶寶抱在懷裡,用媽媽最為溫暖、溫柔的聲音,讀一本你自己喜歡的繪本。

如此就好,寶寶會特別喜歡媽媽的聲音,特別盼望一天中這樣時刻的到來。


霍啟剛:家庭親子閱讀時光很幸福;讓寶貝愛上讀書由此開始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要知道寶寶學習語言,本就是一個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是先由聽、講,再進展至讀、寫的。

因此,“聽”才是寶寶的第一個接觸感官。孩子的“聽覺理解”,一定遠超過他們的“閱讀理解”。

也正因為此,孩子們即便到了已經有一定的識讀能力,也需要一段時間“親子共讀”的延續,讓理解力比較好的父母,把那些程度高一些的書籍,讀給他們聽,他們的閱讀能力,才能夠跟著往上提升。


霍啟剛:家庭親子閱讀時光很幸福;讓寶貝愛上讀書由此開始

圖片源自網絡


霍啟剛和郭晶晶真的是非常有家庭觀念的一對名人夫婦了。雖然身處豪門,但每每他們的生活展現在大眾面前的時候,總是那麼的接地氣兒。

一起手挽手逛超市採購,一起帶孩子外出旅行,一起和孩子們體驗勞動的快樂……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他們夫妻身處嬌奢之地,卻依舊不失本心做人。為人父母本應如此啊!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怎可能不優秀、不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