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70週年之共和國的故事·築路記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大力發展交通事業,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共和國的交通“經脈”越來越通暢。

經過70年的發展,多節點、全覆蓋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初步形成,“五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一大批綜合客運、貨運樞紐站場(物流園區)投入運營,運輸裝備發展不斷升級,運輸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科技創新和應用實現重大突破,交通運輸市場體系、管理體制和法規體系不斷完善。

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交通運輸實現了從瓶頸制約到總體緩解,再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躍升,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交通運輸發展道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已經建成交通大國,正堅定地向交通強國邁進。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承載“國之重託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全長653公里的大秦鐵路,是我國“八五規劃”的重點項目。它橫貫晉冀京津,素有“中國重載第一路”之稱。

1985年1月1日,太行山上寒風刺骨,燕山深處冰天雪地,7萬名鐵路建設者揮戈上陣,拉開了建設大秦鐵路的序幕。

1988年12月28日,跨越189條河流,穿越39座主峰,架起313座橋樑,打通45座隧道的大秦鐵路一期工程,在國家規定開通日期內順利開通。

1992年,大秦鐵路全線開通。1995年,大秦鐵路年運量5586萬噸,實現了5500萬噸的近期既定目標。2002年,大秦鐵路的年運量達到1億噸。2003年,我國煤電油運再次出現全面緊張狀況。大秦鐵路迎難而上進行擴能改造,並攻克了山區鐵路通信可靠性、長大列車縱向衝動控制、長大下坡道的週期循環制動等技術難題,順利組織開行了2萬噸重載列車。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秦鐵路繼續站在世界重載鐵路研發應用的前沿,依靠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雙輪驅動,積極投身到我國重載技術創新和儲備中,不斷搶佔重載技術的制高點。2014年4月2日,大秦鐵路成功進行了3萬噸重載試驗,創下了我國重載牽引的新紀錄,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幾個掌握3萬噸鐵路重載技術的國家之一。同時,也為我國的重載鐵路建設運營提供了借鑑方案。

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湖東電力機務段重載司機景生啟:

在重載鐵路史上留下青春印記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如今,大秦鐵路已邁入“而立之年”,一路走來,我見證了大秦鐵路機車牽引從6000噸、1萬噸,到2萬噸、3萬噸的發展歷程,見證了它從年運量5000萬噸到4.5億噸的運量奇蹟,作為一名重載司機,我為大秦鐵路的發展而驕傲,為我國重載運輸取得的成績而自豪。我願意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與大秦鐵路同成長、同奮鬥,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

穿越秦嶺天塹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蜀道難,難了上千年。但如今,一條全長658公里,時速250公里的高速鐵路——西成高鐵穿越在秦嶺大巴山間。從西安北站出發,自北向南穿越關中平原、秦嶺山脈、漢中平原、巴山山脈進入四川盆地,僅需幾個小時。

首次穿越秦嶺的西成高鐵,憑藉著這一個個長大隧道,在群山峻嶺中開闢出了一條新“蜀道”:從西安發出,經鄠邑區進入秦嶺山區,沿澇峪而上穿越秦嶺,經佛坪、洋縣至漢中,經寧強過米倉山入川,由朝天經廣元,青川至江油,與綿陽至樂山城際鐵路相接,直達成都。

不只是西成高鐵,蘭渝鐵路、渝貴鐵路等中西部鐵路的相繼開通,已讓蜀道難成為歷史。中國鐵路路網已從“四縱四橫”向“八縱八橫”發展和佈局,滲透到了20多個省區市,把全中國緊密地串聯在一起。

時任中鐵一局西成客專項目部總工程師,現任中鐵一局銀西高鐵項目部經理趙紅剛:

技術創新是道路工程之魂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作為一名施工技術人員,一定要有鍥而不捨、刻苦鑽研的“匠人”精神,要有一股倔脾氣,不注重現場技術管理,不考慮施工細節控制,那他還不如一名現場領工。我這樣要求技術人員,同樣也這樣要求自己。

懸崖上鋪出脫貧路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武陵群山環繞的店子坪村,距龍坪鄉28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十幾年前,村民外出只能走懸崖峭壁上的古鹽道。陡峭的河谷口好像一道天塹,阻斷了村民脫貧致富的腳步。

修通公路,架起大橋,是店子坪村歷代村民的夢想。2005年,在交通部門勘測線路、支援物資的基礎上,店子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光國帶領村民們開始“向懸崖要路”。

在交通部門的支持下,店子坪村的2.5公里出山路打通。2014年,店子坪村至高坪鎮全長11.7公里的斷頭路也打通,路面做了硬化。2016年,青裡壩至店子坪村1.75公里的四級繞村公路,從打路基到鋪瀝青,僅用25天時間就全部建成,成為建始有史以來建設速度最快的一條公路。

村子的發展變化,讓100多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來了,辦起土特產商店、開起網店,原生態的“愚公”牌系列農特產、布鞋等手工藝品俏銷山外,外地遊客吃住在民宿、考察看民宿,讓當地群眾富了腦袋、鼓了錢袋,全村人均收入從2010年的2000元增加到2018年的8800元,並於2017年底脫貧出列。

湖北建始縣委書記向紅林:

“四好農村路”通財富連民心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修路,面臨著人的問題、錢的問題、質量的問題、安全的問題等。我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走出一條農村公路建設的創新之路。

在上級交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縣共同努力下,建始縣公路建設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既打通了群眾的出山路,更打通了全縣的脫貧路、發展路。

建設“四好農村路”,便捷的是交通,通達的是財富,連接的是民心,鞏固的是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END -

編輯 | 中國公路學會交通投融資分會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中國公路學會交通投融資分會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交通投融資小秘書”為好友,需要可共享最新會議專家ppt資料並即時收到最新的會訊信息哦!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建国70周年之共和国的故事·筑路记

致力於我國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和投融資模式

創新與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