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你準備好了嗎,這些事情你做對了嗎

大家好,我是凱凱,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我們作為父母這些事情有沒有做好的事情,我們該怎麼辦,接下來我們看一下案例的分析。

【案例】

有一天三個家長聊天,一個家長說:“現在的孩子不敢打不敢罵的,真不好管教啊,愁人,天天像個老媽子一樣招待著,還老是說我們不懂得理解他們。你說孩子讓他好好學習以後能上個好大學,它可倒好,跟你說一大堆,誰誰誰沒上過大學人家也招讓成功的話,來氣你。可頭疼死我了。”

做父母,你準備好了嗎,這些事情你做對了嗎


第二個家長說:“可不是嘛,現在的孩子就是難養啊,咱們上學那會,根本不用爸媽說,放學回到家第一時間抓緊做作業,寫完作業趕緊幫爸媽幹活去。你說現在這幫孩子,你一會看不見他吧,作業就不好好完成。這學是給誰上的啊,給我上的啊。天天腦袋裡都不想寫正經的,天天想著怎麼應付咱們和老師呢。服服的了。”

做父母,你準備好了嗎,這些事情你做對了嗎


還有一個家長說:“別提了,你說養個孩子吧,沒教好,不會說老師不好,全是說家長的責任。這孩子只要不學好,全是你家長的不對。咱們小時候啥時候讓大人這麼操過心啊。家長一句話:‘這不能做’‘你把這個事現在去做好去’,咱們哪有會反對的,麻溜做好。現在呢,這幫孩子可真能耐,你是嘔心瀝血的教他要怎樣怎樣的做人、做事,天天想做怎麼能把他培養成優秀的人才,還教他怎麼說話,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能說。你說:‘不能打遊戲’,你看看他聽不聽你的?他指定跟你對著幹,逼得沒招了把電腦關了吧,還得嘴裡叨叨其故的。”

做父母,你準備好了嗎,這些事情你做對了嗎


有的父母親又要努力工作,還要顧家,還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

總跟孩子說一定要好好學習,要懂得珍惜父母的勞動,父母這麼辛苦的工作,做的一切都是為他的孩子。絕大多數的父母親對待孩子的要求幾乎都是統一標準的:學習成績要好,還要聽話,不給家長添麻煩。對孩子的獎勵與懲罰也簡簡單單了,考試成績好了,就物質獎勵,成績不好還要發:想幹啥卻不能幹,想要啥也得不到,只有要挨說,沒準還捱打。看不到孩子為什麼沒有考好試的原因,為什麼成績下降,表現為什麼這麼差,家長不會理性的去思考這背後的原因,也不會靜下來和孩子談談。也有父母想跟孩子交流、聊天的,但不知道怎麼開口,要怎麼去做才好。發生這樣的時候。

做父母,你準備好了嗎,這些事情你做對了嗎


那麼有的孩子就要問了:難道教育孩子還需要專門去學習啊?我們的爸媽也從來沒學過怎麼教孩子啊,但我們也好好的長大了不是,成人成才了。”很多當家長的就是懷著這樣的想法,從自己的爸媽那一輩繼承下來的教育方法和獎懲標準。他們總是依賴自己的想法來衡量自己的孩子。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想去做一些事情,充滿希望時,家長就會不同意。

做父母,你準備好了嗎,這些事情你做對了嗎


凱凱想說,家長們,我們的時代不同了,不是我們小時候的那個時代了,孩子們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不能總是沿用上一代教育我們的方式方法。哪些是行不通了。以前人只認為教育孩子,想辦法糾正孩子的錯誤,就是對孩子在進行教育了。但事實上,現在這個時代的教廷教育,不只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有父母本身的教育。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的過程。舉例子說,父母要求孩子成才,作為父母的自己是否有要求上進呢?父母要求孩子要孝順,自己是否是孝敬父母的呢?要求孩子有禮貌,自己是否待人友好呢?

做父母,你準備好了嗎,這些事情你做對了嗎


現在的家庭教育是離不開互動環節的。

父母檢驗自己的教育成果的方式方法呀,就是要多與孩子進行平等的對話,知道孩子的想法。然而很多父母卻忽略了雨孩子溝通,也有不知道該怎麼溝通的,孩子也是一樣,也不懂怎麼與父母交流。

一箇中學的學生說到:“不喜歡回家,因為回家不知道該跟爸媽聊些什麼,無話可說,不知道改成何說起呢,總是沒說上幾句話,就開始吵架哦了。也許是我不孝吧!當我看到我的媽媽,總是鼻酸,想跟她說幾句心裡話,卻沒有勇氣講。”

做父母,你準備好了嗎,這些事情你做對了嗎


還有一箇中學生也抱怨過說:“我和媽媽關係不好,京城一個禮拜不跟媽媽說一句話。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說,說啥。有時候在學校不開心了,回家沒忍住掉眼淚了,媽媽不會問我原因,然後冰冷的說一句:哭啥哭,這麼大了,在學校幹啥壞事了,就會哭。媽,你能瞭解我一點嗎,什麼壞事都是我做的呀”

凱凱從我的角度看到這些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很容易發現,作為家長的教育方式失敗的原因就是,“複雜的對象,簡單的教育”。也就是說我們這個時代要面對的教育對象是複雜的,而很多父母的教育太過於簡單。

做父母,你準備好了嗎,這些事情你做對了嗎


一次新聞裡報道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個女孩的爸爸為了懲罰孩子的不誠實,讓孩子跪一個晚上,等到爸爸睡了,孩子就偷偷離家出走,天亮了,家裡人才發現,孩子走了,到處打聽,在村邊的樹洞找到孩子,但是已經凍僵了,趕緊送到醫院搶救,命保住了,但是女孩永遠的失去了雙手和一隻腳。

前段時間有人對千名孩子做了調查,中間有百分之三十一的孩子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言語粗俗,思想平庸,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孩子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應該提高自己的素質,還有百分之80的孩子希望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能有所改變,能夠尊重孩子的喜好,跟給予獨立的成長空間。調查結果顯示了,很多孩子對自己的家長不是很滿意。這些孩子們的評價是給當父母的一個警鐘:為人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定要一直學習,才能一直在崗位上做大優秀。

做父母,你準備好了嗎,這些事情你做對了嗎


凱凱認為,做父母要注意這三點:一是要了解你的孩子,瞭解各個階段的心理生理的發展,還要了解你孩子的需求,要思考孩子行為的背後隱意,然後對症下藥;二是認識自己,看到自己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應該如何去彌補;三十家長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別讓孩認為你見識短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