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交通大學“西遷史”,你才真正讀懂西部第一學府西安交通大學

1

如果你不瞭解當年的交大“西遷精神”,你就不瞭解西安交大。如果你瞭解交大“西遷精神”,你就會對交通大學心懷敬意。

一所大學,需要歷史沉澱和精神支撐,西安交通大學的精神支撐,就是“西遷精神”。當年西遷老教授們當年又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讓我們翻開西安交通大學的歷史,同時也翻開西部第一學府的歷史。

這歷史,很厚重,很感人。

讀懂交通大學“西遷史”,你才真正讀懂西部第一學府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2

“南洋公學”,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起源之一。1896年,洋務派大臣盛懷宣在上海籌款建新式學堂,1897年南洋公學正式創立,1911年改名為南洋大學堂。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更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1920年,交通部所屬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合併,改名為交通大學,1921年定名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1937年8月,交通大學劃歸教育部管轄,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37年日軍佔領上海,交通大學不少學生投筆從戎。

1955年,為了西部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交通大學由上海遷往西安。從1956年起,交大師生在彭康校長的率領下開始遷校工作,從那時開始,交大師生把國家民族的命運與學校命運,個人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他們離開了繁華的大都市上海,揣著夢想,揣著激情,揣著報國之志從上海來到西安,從東部沿海來到大西北。在當年的西遷乘車證上,印著“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口號,那是西遷師生的精神源泉。

讀懂交通大學“西遷史”,你才真正讀懂西部第一學府西安交通大學

西遷師生乘車證。源自百科

從1956年首批交大師生開赴西安,到1959年遷至西安的主體部分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交大西遷歷史四年,遷校總人數達15000餘人。這其中有眾多知名教授和青年俊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棄優越的生活,紮根大西北,鞠躬盡瘁,無怨無悔。西安交通大學第一任校長彭康,還有張鴻、陳大燮、鍾兆琳,趙富鑫,周惠久,黃席椿,沈沿賢,嚴峻等教授學者,這是一串串閃光的名字,每一位教授學者的背後,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讀懂交通大學“西遷史”,你才真正讀懂西部第一學府西安交通大學

西遷老教授們

1953年,交通大學的西安、上海部分均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59年7月交通大學在西安和上海兩地獨立建校,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這樣,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兩所交通大學遙遙相望,熠熠生輝,都成為中國頂級名校,都是聲譽卓著的全國名校。

何謂“西遷精神”?交大西遷精神可高度概括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


3

當年意氣風發的年輕學者,現在已經滿頭白髮。

但“西遷精神”,會一直延續下去,因為它是交通大學的精神支撐。

因為那次西遷,西部第一高等學府的艱苦的環境下茁壯成長,直到現在。

讀懂交通大學“西遷史”,你才真正讀懂西部第一學府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我們不妨再來了解一下中國西部第一學府,位於陝西西安的西安交通大學。

定位與影響力: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大學。985,211和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中國頂級大學聯盟C9聯盟高校,中國三所開設少年班的高校之一。

規模與師資:在校生42379人,其中研究生21383人。專任教師3109人,包括44名兩院院士,6名國家級教學名師,42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5人。

學科與學位實力:3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8個世界一流建設學科。

科研實力: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在高校2000至2019年獲國家科技三大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總數排名中,西安交通大學獲獎總數排在全國高校第8位。

遷校60年來,西安交通大學為國家培養了27萬餘名各類優勢人才,其中40%在西部工作,西遷以來培養了42位兩院院士,為西部地區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致敬,西安交通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