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運動傷害:羽毛球訓練強度與體能上限的關係


杜絕運動傷害:羽毛球訓練強度與體能上限的關係


羽毛球訓練強度與球員體能之間不是線性關係!

就是說,不是球員訓練強度越來越大,體能就越來越強。人的體能在某一個時間區間內是有上限的,訓練量突破那個上限就會造成運動傷害。

我最早學羽毛球的時候,教練讓每天跳繩300個。因為我那時比較胖,以前又不運動,所以,根據我的個人情況教練定了這個單搖300的基礎訓練量。過了兩個月,我已經可以很熟練、輕鬆地完成每天300個跳繩。

有一次,我提前半個小時到了球館,教練在給其他的學員上課。我就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地開始熱身。自己也沒多想,反正半小時內跳完300個就算完成任務。

我呢,屬於鍛鍊意識很弱的類型,弱是什麼表現形式呢?

千言萬語可以歸納為一個字——懶。

所以,跳繩的時候,也是特別會呵護自己的方式,每次50個,然後休息四五分鐘,半個小時正好跳6次,完成300的定量。


杜絕運動傷害:羽毛球訓練強度與體能上限的關係


結果,等到我上課的時候,教練問:“剛才跳了多少個?”

“300。”我坦然地回答。

“你早到了半個小時,就跳了300?”

我滿臉疑惑,心說:“不是你規定的每天跳300個嗎?”

教練追問了一句:“別人跳300個,二分鐘就完成了,你有半個小時的時間為什麼不多跳點兒?”

“啊?”

這可是個哲學問題了,就像“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那種,很難回答。

.

後來我才知道,教練的意思是要隨著時間的增加提高訓練量,就是提高訓練強度——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足夠多、足夠難的運動量


杜絕運動傷害:羽毛球訓練強度與體能上限的關係


要說訓練強度,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學生時代的“題海戰術”就是最經典的增加訓練強度的實踐: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足夠多、足夠難的習題。這是一種強化大腦記憶和解題能力的方式。

但事實上,題海戰術不是對每個人都奏效

因為,人的體能和思維在某一個時間區間內是有上限的,不是隻要單方向地加大強度就可以直接得到提升能力的結果!

在羽毛球訓練和學生生涯中,我深切地認識到“愉悅”對於學習效果的巨大幫助。十分鐘的愉悅心情加上五十分鐘的練習強度,才可能得到一百分的訓練結果。

.

在常規學習和訓練中,家長、教師會誤以為100%的強化訓練才能帶來一百分的成果,這是不對的,甚至是大錯特錯。無數的運動傷害就是因此造成的,無數的厭學、棄學也是因此造成的。

無論在學校還是在運動場,訓練強度中一定要加入愉快的成分!如果一個老師/家長,不能提供愉快給學生,只會提供訓練強度,那麼,他/她是不稱職的。甚至是惡意的


杜絕運動傷害:羽毛球訓練強度與體能上限的關係


至於我呢,屬於另一個方向上的問題。

我的羽毛球教練,在訓練理念上和我有同樣的理解和認知。我個人的問題是:訓練強度遠遠低於體能上限。教練希望我主動地、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單位時間跳繩量,然後持續,最後達到逐漸提升個人體能上限的結果。

教練的意圖是好的,我自己的體力也能支持,所以那以後,我每天改成跳繩500個,六個月後每天單搖1000個、雙搖50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