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總比父母更有精力|高爽

為什麼孩子總比父母更有精力|高爽

天文學 | 教育 | 認識世界 作者 / 高爽

1

為人父母的你,可能也驚歎於孩子總有使不完的勁兒。比如土土,在不去幼兒園的週末,他可以是全家最先睡醒的人。從他睜開眼,到晚上9:30睡著期間,整整十四五個小時可以不聽地說話、走動、玩耍。

不僅如此。如果是帶著孩子出門,他實際上比我們成年人走的步數要多的多。而且他還不會目標特別明確地走直線。他可能反反覆覆地改變方向,在我們成年人看來,多走很多冤枉路,其中大部分還會跑跑跳跳。他會一邊畫畫,一邊不停地念叨著畫面的“故事情節”。即便是安靜地做著他自己的工作,也經常因為小小的成就激動得手舞足蹈。如果他有好長時間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反而不太正常。

為什麼孩子總是看起來比大人更有精力呢?

2

是因為成年人付出了更繁重的勞動嗎?

還真不是。你看大部分父母,好不容易把孩子弄睡了,自己就興奮了,要趕快趁著夜色乾點自己的事。所以似乎問題的本質原因不是因為成年人的事情多。

我有了孩子之後,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我總是比土土更累一些?

最近一次偶然的感受,讓我想明白了。我先說答案:成年人比孩子累,是因為成年人需要不停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3

前幾天,我送土土去上英語課。快到萬聖節了,老師通知孩子可以帶一些小道具去。我帶著土土,土土帶著塑料做的海盜刀。到了上課的地方,土土不打算把刀帶進教室,於是交還給了我。我手裡拿了不少東西,所以把刀放在包裡背在身上。但是,刀有點長,刀尖部分從包裡漏出來了一截兒。

我轉身離開教室門口的時候,塑料的刀尖部分接觸到了身後的另一個媽媽。我趕快和對方說對不起。看到對方沒有什麼損傷,看到塑料刀尖也不算太硬,我本來是鬆了一口氣。但是沒想到的是,對方衝我說:唉!你這個刀這樣拿很容易傷到人啊,你別這樣拿,裝包裡不行,太容易傷人了。

聽到這些話,我是有點委屈的,心裡極度不舒服。

你可能覺得這是很小的一件事對吧?我為什麼會那麼不舒服呢?我也覺得蹊蹺,所以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情緒。或者說,如果把我感受到負面情緒那一瞬間做一次慢動作回放,會看到什麼?

媽媽出差了,我一個人帶孩子上課,手裡又需要攜帶特別多的東西。你看,這是情緒的基礎,我覺得自己還挺不容易的,也挺努力。

我事先知道這把刀要收起來,擔心撞到別人,所以專門付出了努力裝到包裡,也仔細調整了長度和角度。你看,這是我的行為細節。

我也知道可能碰到了別人,我知道這是我的錯,我迅速道歉,態度誠懇,夾著尾巴做人。你看,我有反思也有自責。

但是,這一切竟然還沒有結束。我的行為竟然再次被對方放大,被說出來,被指責,被評判,被“建議”。或者說,被“教育”了。截止到“被教育”之前,我都有很好的預期和控制,但是我無法接納最後出現的“被教育”。情緒管理到這一步,已經耗盡了力氣。

反過來看孩子。

有一次吃完晚飯,土土滿手油,站在餐桌旁猶豫。我看到他的大油手在自己的衣服上抓弄,著急地說:“你為什麼不去洗手呢?你的手太多油了,你趕快去洗手。”

沒想到,溫柔的他一反常態,變得非常不高興,衝著我喊:“我知道,你別說話了!”

土土還沒有被充分社會化,他不需要充分的情緒管理,當然他也還沒有熟練掌握。所以當他感受到知道自己錯了但還是被指責、被教育的時候,會直接發洩出來。我在英語課門外感受到了幾乎相同的情緒,但我不能“像孩子一樣”發洩出來,只能情緒管理。而情緒管理是最消耗力量的工作。

高爽的得到app課程

歷時1年打磨

大綱推翻6次

每節課平均修改8次

超過18000人共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