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業務成手機廠商“必爭之地”

南方網訊 4月20日,OPPO在官網發佈一則重要人事變動,表示將任命原OPPO品牌總監劉列為全球營銷總裁,兼任中國區CMO,全面負責OPPO營銷工作;與此同時,原OPPO全球營銷總裁沈義人由於個人健康原因,將卸任這一職務。

這已經是今年4月以來,OPPO第二次進行高層人事調整。新一輪調換後,OPPO中國區業務的戰略地位有所提升,2020年中國區市場或將成為廠商競爭的主戰場。

OPPO高層迎來二連調

儘管OPPO官方表示沈義人的離任是由於“個人健康原因”,但有業內人士分析,此舉也反映了企業營銷戰略風向的轉變。據悉,沈義人於2013年加入OPPO,擔任OPPO中國內地市場營銷策劃部長。其間,他參與了OPPO Find 5、N1項目,以及N3、R5、R9、R11、R15及Find X等產品的營銷推廣工作,並直接主導了“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成功營銷案例。憑藉“模糊配置,強化使用效果和體驗”的營銷策略,他推動OPPO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並幫助品牌連續多年穩坐全球手機市場Top5寶座。

不過,近年來隨著手機行業的快速發展、成熟,用戶對於產品的性能、硬件配置等越來越關注,OPPO過往激進營銷策略產生的效果也有所減弱,讓消費者“買單”正變得越來越困難。特別地,現階段海外疫情不容樂觀,手機廠商紛紛將目光投向國內市場,各品牌“大亂鬥”之下,中國區終端業務的競爭壓力將會長期持續。

本月初,OPPO副總裁劉波被任命為中國區總裁,全面負責中國市場的經營以及品牌建設。分析指出,劉波與劉列這兩位在OPPO打拼十年以上的“老將”將形成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全新高層組合,“重倉”中國區市場,“帶領OPPO繼續向世界一流品牌邁進”。

智能手機高端化

無論是OPPO,還是華為、小米、vivo等國內一線手機廠商,現階段單憑營銷已經很難獲得實質性的營收增長。事實上,隨著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用戶的需求早已開始向高層次轉變,除去“性價比”,他們更希望獲得軟硬件配置升級帶來的綜合體驗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手機廠商陸續制定“高端化”路線,通過重新劃分產品線、獨立子品牌等方式確保品牌在各價位段實現全覆蓋,從而收割儘可能多的用戶群體。比如,小米就在2019年初提出將子品牌Redmi完全獨立,前者“重點衝刺中高端”,後者則“追求極致性價比”。

與此同時,廠商也越來越多地把資金從營銷推廣砸向研發、5G、AI及IoT生態等的建設上。以OPPO為例,2018年11月以來品牌多次提高研發投入,從40億元到100億元,再到2019年底提出的“未來三年,OPPO總研發投入將超過500億元。”創始人陳明永表示,OPPO不僅要繼續打造偉大的科技產品外,還要關注更多核心技術研發,爭取成為“世界一流科技公司”。華為、小米、vivo等同樣加大了研發投入的力度,衝擊國內外高端市場的意圖明顯。

不過,以技術升級帶動企業綜合競爭力提升,最終實現“衝擊高端”的目標並非易事。分析指出,技術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投入鉅額費用後,短期內很可能看不到效果;更不要提,在此過程中還有無數競爭者一路同行,一不留心還可能反被“彎道超車”,丟失國內市場。

據IDC統計,去年國內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唯有華為實現了國內出貨量的逆勢增長,小米、OPPO、vivo等則分別迎來了同比21.2%、20.4%以及12.5%的下滑。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全國手機出貨量整體降幅亦達到7.5%。在整體行業增速不盡如人意的背景下,對內需要與“友商”拼實力、搶市場,對外需要與疫情之下供應鏈短缺等問題做鬥爭,可見2020年廠商在國內的高端化路線可能並不好走。

南方日報記者 許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