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 」《大學》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民生之俊秀,皆入大學


「 原創 」《大學》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大學》這本書產生了深深的疑惑。這裡的大學不是我們所說的大學學府,而是指一門大的學問。但是朱熹說道“民生之俊秀,皆入大學”,就表明了《大學》這本書的道理


「 原創 」《大學》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我覺得我在《大學》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穫是懂得“察知天時,順應天時”。在古代帝王的順應天時是為了國計民生,稻粟收計。在當代,對於我來說就是要順應時代潮流,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好好學習與成長,正如我學的是廣播電視編導這個專業,對於現在自媒體的蓬勃發展,就是很大的機遇。我們應該看清它的發展趨勢,抓住這個時代機遇,結合當下其他的資源,努力拓展見識,希望可以利用畢生所學在這一領域發一點光,散一點熱。在賈樟柯電影《小武》中,主人公小武就是沒有抓住時代發展的潮流,沒有跟隨現代化發展的腳步,才被人遺棄,被親情,友情,愛情所不認可。所以請好好地認清自我的時代價值,在中國強大的政治、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力量為足夠現代化進程添磚加瓦。


「 原創 」《大學》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其次,《大學》告訴我們的是,認知“地利”,也就是學會“地合”,從我所處的地緣關係中,更好的認清自我。因為我所在的是一箇中國中部地區的城市,並且是以傢俱產業為發展支柱的區域。所以我對於家鄉的工業發展狀況,以及這種產業對於家鄉環境汙染所造成的影響的認知會更加清晰。這些地緣關係也對我今後在家鄉的生存和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家鄉的傢俱產業已經在轉型升級中,一方面在推動著城市的升級,另一方面也帶來很多的社會問題,在城市的統一規劃下,規模較小的廠面臨著破廠或者兼併,小廠的數量很多,工人們也面領著失業,加之新規劃的產業園地離城市中心較遠,工業區的基礎設施不完善,人們出行也不便······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


「 原創 」《大學》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最後,就是“人合”的重要性。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中,人合體現的尤為重要,例如:家長裡短的輿論壓力,以及大家看待一個人的有色眼鏡,常常會給予別人極大的心理創傷。例如電影《搜索》中葉瀾依自殺身亡的悲劇,社會的輿論壓力是造成這個結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以及現實生活中藝人喬任梁,本兮等人的自殺的例子都讓人痛心不已。人合,是希望你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夠處理好自己的社會關係,以達到自己的人緣關係的拓展和情商的提高。人合能夠讓你能夠更加親近自己的身邊人,也是在中國年人道德字典裡能夠立足的原則。


「 原創 」《大學》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天和,地合,人合,己合,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經驗,我們要善於汲取《大學》裡的精華,這些智慧會讓我們更加的懂得生活。


「 原創 」《大學》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