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金庸(2)曾被美人負,也曾負美人

這是金庸(2)曾被美人負,也曾負美人

金庸重新回到《大公報》,仍然負責翻譯和編輯國際新聞。

《大公報》所付的薪水也很低,實在不夠金庸開銷。

據說,金庯的第一個老婆杜冶芬就是嫌他窮,因婚外情而離開了他。

《新晚報》沒有《大公報》管得緊,金庸可以在這裡寫短文。

另外這裡還有兩個投機的朋友,一個是《新晚報》的負責人羅孚,另一個是梁羽生。

《新晚報》有個叫“下午茶座”的小欄目,此後,金庸經常在上面寫影評,用的筆名是姚馥蘭和林歡。

為了寫好影評,必然要常看電影。

當時,夏夢正是香港走紅的影星。

金庸闇戀夏夢應該是這時開始的。

這時,金庸寫了幾個電影劇本,其中《絕代佳人》被長城電影公司採用。

女主角就是夏夢。

這是金庸(2)曾被美人負,也曾負美人

1957年,中國文化部主辦的1949-1955年優秀影片授獎大會,這部電影就獲得了優秀影片榮譽獎。

金庸本人得到一枚編劇金質獎章。

也正是1957年,金庸徹底離開《大公報》,投身長城電影公司。

進入長城影片公司之後,金庸的職務是編劇,月薪280港元。

但他寫劇本,即使不採用,也有3000港元稿酬。

在短短三年中,金庸先後創作了《蘭花花》《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電影劇本。

後來又學習導演,與人合作導演了影片《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等。

有人認為,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完全是為了接近夏夢而去的。

夏夢是蘇州人,17歲進入長城影片公司,她容貌清麗,身材苗條,身高1.70米,體態線條優美,號稱“長城大公主”,是香港眾口皆碑、大名鼎鼎的美人。

金庸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生活中的夏夢真美,其豔光照得我為之目眩;銀幕上的夏夢更美,明星的風采觀之就使我加快心跳。”

可見,金庸被她迷住了。

但是,當年24歲的夏夢已經名花有主。

這是金庸(2)曾被美人負,也曾負美人

3年前就與林葆誠先生結婚了。

夏夢忠於丈夫,對許多愛慕追求者都一律拒絕。

但她欣賞金庸的才學,雖然沒有接受金庸的愛,也沒有采取斷然拒絕的態度。

夏夢無法迴避兩人的經常接觸,因為在電影事業上他們需要很好地合作,有幾部電影都是金庸編劇,夏夢主演。

總之,夏夢對待金庸還是很用心的。

據說,金庸與夏夢有過一次約會,那是一個夜晚,在咖啡店裡。

是金庸主動提出要求,而夏夢也是例外地答應了。

金庸趁著幾分酒意,傾吐了自己的愛慕之情。

夏夢聽了極為感動,她說她非常敬重金庸的人品,喜歡他的才華,只可惜他的“愛使”遲到了一步,感嘆“恨不相逢未嫁時”。

並說根據她的為人,是絕不願去傷害丈夫的,請求金庸能原諒她。

此後,金庸只好把夏夢當作苦心依戀的“夢中情人”。

這件事金庸似乎從未承認過。

但有多方證明,倪匡以及大導演李翰樣都說過有此事。

香港著名專欄作家哈公也曾說:“查先生是一個專於愛情的人,我跟他共事於長城電影公司時,查先生喜愛上一個美麗的女明星,那女明星是一流的大美人,而我們的查先生,那時不過是一個小編劇、小說家,當然得不到那位女星的青睞。”

這是金庸(2)曾被美人負,也曾負美人

1959年,金庸帶著失意和無奈離開了長城影片公司,去創辦他的《明報》,同時更加用心地理頭寫作他的武俠小說。

值得指出的是,金庸創辦《明報》不久,夏夢曾有過一次長時間的國外旅遊,金庸就在《明報》上系列報道夏夢的遊蹤行跡。

而且還開闢了一個專欄——“夏夢遊記”,一連十多天登載夏夢所寫的旅遊散文和小說。

臺灣女作家三毛知道金庸與夏夢之間的故事,曾這樣說:“金庸小說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寫出一個人類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讓人上天堂又可讓人下地獄的‘情’字。而不瞭解金庸與夏夢的這一段情,就不會讀懂他在小說中‘情緣’的描寫。”

1976年,夏夢告別了17年的從影生活,離開香港,移民去了加拿大。

在夏夢遠去異國之際,金庸破例把這一件本是很平常的事,一連幾天在頭版頭條位置上,用很大篇幅作了詳細報道。

不僅如此,金庸還為此專門寫了一篇社論《夏夢的春夢》,向夏夢表示祝福。

在這篇文章中,金庸稱夏夢為“善女人”,還寫詩詠她:“去也終須去,住也不曾住,他年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明眼人看得清楚,《明報》專為一個女明星的移民國外而大做文章,實在是一件異常的事。雖說有人負於金庸,但金庸也有負於人。

這是金庸(2)曾被美人負,也曾負美人

杜冶芬

金庸結過三次婚,第一任妻子杜冶芬因婚外情背離了他,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卻是金庸生了婚外情,背離了朱玫。

金庸和朱玫是1956年5月1日結婚的。

當時,金庸還在《今晚報》工作,婚後夫婦二人在如今的香港堅尼地道二號租房居住,生下了他們的大兒子查傳俠。

朱玫是金庸的患難之妻,《明報》草創時,她與金庸苦苦撐著,當《明報》發達興旺之後,金庸卻移情別戀,與朱玫結束了婚姻關係。

這是金庸(2)曾被美人負,也曾負美人

朱玫

朱玫在孤獨和貧困中度過一生,於1998年11月8日病死於香港灣仔律教治醫院,終年63歲。

替她拿死亡證明的,竟然是這家醫院的員工,而不是她的前夫,也不是她的兒女。

金庸的第三任妻子林樂怡,也就是現在的夫人。林樂怡認識金庸時才16歲,比金庸小20多歲。

當時,林樂怡是酒店的侍應生。

那時,金庸與第二任妻子朱玫關係已經不和,經常吵架,煩悶時就到那家酒店去坐坐。

由此引起了林樂怡的注意。

這是金庸(2)曾被美人負,也曾負美人

林樂怡

金庸提出與朱玫離婚,再跟林樂怡關係迅速發展、結婚,並送林樂怡到澳洲留學。

金庸很少公開談及自己的婚姻和愛情,只是到了晚年在媒體的追問下才略有透露。

他多次表示在婚姻和愛情方面很失敗,也說過自己不是一個好丈夫。

朱玫去世後,他曾悲傷地對記者說:“我對不起朱玫。”

金庸和朱玫生有兩男兩女。

金庸很愛他的兒女。

尤其對大兒子查傳俠感情深厚。

據說查傳俠十一二歲就寫過一篇文章,說人生很苦,沒什麼意思。

19歲的時候,查傳俠在美國紐約讀大學一年級。

他有一個女朋友在舊金山,兩個年輕人在電話裡吵了幾句,查傳俠一時想不開,衝動之下選擇了自縊。

接到兒子死訊,金庸極度震驚和傷心。

後來,在《倚天屠龍記》修訂本的後記中,金庸寫道,他以前寫張三丰見到徒弟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以及謝遜聽到義子張無忌死時的傷心,都寫得太膚淺了,真實的人生不是那樣子的,因為他那時還不明白。

1991年,金庸將《明報》賣給於品海,有人就說那是因為于品海長得像他死去的兒子。

記者問及此事,金庸回答說:“理性上我沒這樣想。但他跟我大兒子同年,都屬猴,相貌也的確有點像,潛意識上不知不覺有親近的感覺,可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