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翡翠基本的五要素:種,底,色,肉,水。

這也是看翡翠的五大標準,不僅僅適用於看成品,當你理解透徹之後更是能用到看翡翠原石和明料上。

看翡翠料子我們少不了用專業電筒,一般配備兩隻電筒,黃光和白光的。 黃光比較適合看色料,因為暖光更接近太陽光的光線;白光燈作為看種水的參考,也比較適合觀察裂的情況。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翡翠的種,底,色,肉,水。種,在上一篇文章有詳細介紹過了,主要記住這三個種類:糯,冰,玻璃(可以再細分)。

底:

底是翡翠綠色以外部分的乾淨程度和透明程度還有顏色之間的關係。若一塊翡翠沒有綠色,則其顏色載體就是底。形象一點理解:藍藍的天上白雲朵朵,藍藍的天就好比翡翠的底,飄著的白雲朵好比翡翠的棉了。當翡翠滿色時,顏色和底就是融為一體的。底決定了一件翡翠的潔淨還是渾濁,有無雜質,有沒有棉。優質翡翠的底,通明或者柔和,光潔,細膩,協調。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上面這兩個圖都是糯,一眼就知道第一個好些。 兩個種都一樣,都是糯。底子,第一個好,所以,剩下的色,肉,水,先忽略。第一個勝了。因為第一個底乾淨,所以第一個勝出。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上面這個毛病在哪?種夠,但底沒夠,底灰了些,比較渾濁,不夠好。假如底好一些,就更加完美了。

再看這個,種很好,底清底子乾淨!注意這個底子還有底色,底色是淡淡的藍綠色,非常漂亮。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色:

就是翡翠的顏色。常言道:“色差一分,價差十倍”!這說明翡翠顏色的重要性。翡翠顏色豐富多彩:有綠,紫,紅,黃,藍,白,黑等。看成品的色就比較簡單了,只要不是色盲,你看到什麼色就是什麼色。看成品的色和看料子的色是有區別的。因為料子還沒有經過雕琢打磨拋光(拋光就是常說的出水),所以看料子的色和拋光後的色可能會有很大區別,那麼看料子推測成品的成色和好差等級就和種,底,色,肉,水這五要素有很大關係了。

大部分人都是喜歡帶色的東西,色代表了翡翠一個極其重要的特點。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肉:

簡單來說就是晶體顆粒大小,就是常說的肉粗還是肉細,一般比較容易觀察。整體來說當然是肉越細膩越好,但是前提是要配合種。有的肉雖然細膩,但是種不好,看起來就顯得呆板沒有生氣,沒有種好肉粗的好看。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上面兩張圖,一張肉細,一張肉比較粗,都是糯種。第一個底子略白,淡紫色,肉細膩。第二個底淡紫色,色有淡有濃還有綠色,春帶彩。肉比較粗,各有特色。

有時候肉粗也可以有很好的品質。只要種到了,就算晶體粗一些,也很好。例如糯冰或者到冰,就算肉粗一點,也是非常漂亮的。翡翠還會越戴越潤澤透亮。如下圖牌子是糯冰到冰種,種夠了,經實踐,戴上一段時間之後,棉會少很多,慢慢融為一體。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沒有經過雕琢打磨拋光的料子,料子的肉和拋光後的肉也是可能會有很大區別,所以看料子推測成品出來的效果的好壞還是和種,底,色,肉,水這五要素有關係。

有的料子切開看著肉略粗,但是經過雕刻打磨拋光後,它的肉看起來會感覺比較細膩,如下圖: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通過幾張圖大家自己觀察一下成品的肉。這幾張是肉略粗,但是種不錯。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下面這塊料子肉細但是種不高,感覺缺乏靈氣,只能做普通的擺件。看看雕刻師的設計,出品還不錯呢!是不是很有特色很可愛啊。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相玉實錄季】--讀石寶典(二)上

所以,整體來說,無論是看成品還是看料子,都要綜合翡翠的5個要素來看。五要素:種,底,色,肉,水。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