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武漢中考說明——六中上智中學九年級各科名師深度解讀!


2019武漢中考說明——六中上智中學九年級各科名師深度解讀!

2019年中考語文考試說明解讀 語文之“變”

2019武漢中考說明——六中上智中學九年級各科名師深度解讀!

鄧潔

武漢六中上智中學 語文高級教師

《2019武漢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語文)》(以下簡稱《考試說明》)已經正式公佈,與往年比,有什麼變化,我想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通過與2018年《考試說明》核對,結合2019語文元調,對於2019年中考語文之“變”,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的分析和理解。

一、關於2019《考試說明(語文)》中表述的變化

《考試說明》第3頁的“考試內容及要求”中關於“古代詩文閱讀”部分,與前幾年比較,在原有3點的基礎上,增加了第4點,即“表達引用(E)”。這一點有兩個小點,是這樣表述的:

(1)理解運用所積累的文言知識。

(2)靈活運用所積累的詩文名句。

關於“表達應用”,在考核目標及能力層級中,“表達應用指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接著,我們再往後看,在第5頁的“口語交際”部分,在“表達引用(E)”第⑵條“交際過程中的參與意識、情感態度”後面增加了“邏輯思維”。

再往後,在第頁31頁,“(四)名句積累”部分的舉例中,出現了這樣兩個舉例:

例4 在開展以“唐詩宋詞中的美”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過程中,需要小組成員就唐詩宋詞的藝術魅力從不同角度提出幾個研究選題,小組討論後做出最終選擇。請你草擬四個研究選題。

[參考答案] 要求圍繞“唐詩宋詞中的美”探究其藝術魅力,從不同角度提出。如:意象、意境、韻律、格律、節奏、語言、情感、情懷等等。

例5 在研究詩詞的過程中,你發現“詩人往往根據植物的自然特徵來塑造其文學形象”。為了讓大家信服這一結論,你打算選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為例來支撐觀點,請說說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要求圍繞“詩人往往根據植物的自然特徵來塑造其文學形象”這一觀點來分析陸游詞作,表述的理由可包含兩方面:陸游詞所選用的梅花的自然特徵。陸游詞塑造的梅花的文學形象的特徵和梅花的自然特徵之間的關係。

在接下來第32頁的【解析】中,增加了“課標要求‘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並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在原有“考查古詩文名句的識記、理解”的後面,增加了“運用、探究、感悟、鑑賞”。

二、2019中考語文試題結構和內容考查變化分析

從近幾年語文中考試題來看,每年都有些小的變化,如果把這些變化連起來看,能夠給人一種“小步快跑”的感覺。作為考生,不能被“小步”所迷惑,要重視這些小變化,因為它代表一種方向,有的甚至是一種理念,我們要及時跟上,才能適應語文中考的發展趨勢,從而考出好的成績。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2019語文元月調考。每年九年級的元月調考,可以說是本年中考的風向標。2019年元月調考變化看似不大,但反響不小,因為取消了“古詩詞積累(6分)”。其反響這裡不多說,我們只是就這一變化做一些分析。“古詩詞積累(6分)”的取消,首先,試卷由18個小題,減為17個小題。其實這些年來,武漢市中考語文試題的小題數呈逐年減少的趨勢。問題的關鍵不在這裡,關鍵是這道題有6分,加給第11題的翻譯題2分,第15小題綜合性學習2分和第16小題口語交際2分。而且口語交際書寫字數由原來的100-120字變為200字以上。第六大題由原來的8分變為12分,這是許多老師所始料未及的。

接著,我們在瞭解了這些變化之後,我們來分析一下,2019中考語文會有一個怎樣的發展趨勢。

題量在元調的基礎上不可能再有多大的變化,有人說會不會還是回到原來的18個小題,我個人覺得不太可能。

既然不能回到18個小題,那麼原來的詩詞默寫會不會考。我的意見是不會像原來那樣考。

接著問題就來了,古詩詞不考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古詩詞肯定要考,只是考查的形式和內容較過去有變化。過去的那種幾乎是“送分”的考法肯定不可能再出現。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上面《考試說明》的變化,我們似乎應該感覺到一種新的考法:將古詩詞的考查和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進行結合。這恐怕是2019中考語文的最大的變化。

怎麼結合呢?我們注意《考試說明》中的幾個關鍵詞句,一個是“靈活運用”,一個是“邏輯思維”,一個是“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並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還有一個是“運用、探究、感悟、鑑賞”。如果我們把這些信息綜合起來考慮,2019年中考語文之“變”似乎逐漸清晰。

鑑於此,我想說的是,對於古詩詞的教學,我們不能只是停留在背誦、默寫的層面上,我們要在學習中更加註重古詩詞的理解與鑑賞運用。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有充分的認識。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拙見,僅供大家參考。

2019中考數學考試說明解讀

2019武漢中考說明——六中上智中學九年級各科名師深度解讀!

劉玉華

武漢六中上智中學數學備課組長

數學高級教師

一、中考數學命題中的變與不變

今年中考數學命題的依據、指導思想、原則、考試內容及試卷結構形式不變,四個知識領域的考試分值不變;命題難易度從原來的容易題、中檔題、難題的比為7:2:1變為現在的6:3:1,減少了容易題的分值,提高了中檔題的分值,試題難度係數略有提升(難度係數0.65左右)。說明中的題型示例的呈現也有一些變化(如選擇題例3、16、17填空例8解答題例17等),但考察數學的核心內容、思想方法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要求沒變。

二、複習備考策略:重基礎、重方法、重能力

重基礎:複習備考中考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迴歸課本,認真梳理課本知識點,理解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繫,將各知識點連成線、織成網,形成知識體系。夯實基礎、重視課本習題,抓住課堂、注重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專題訓練落實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重視錯題訂正,重視答題數學規範語言的書寫訓練,注意總結方法和提高運算能力的訓練。

重方法:複習備考中考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注重收集整理各種類型經典習題,進行歸類整理,總結沉澱各類題型的解題思想方法,對每種類型的題的分析方法、切入點、突破口做到非常熟悉,數學思路清晰明確,並在此基礎上提高速度和準確率。對重點題型可進行專題突破訓練。

重能力:壓軸題的突破,可對近幾年的中考壓軸題進行分析探究,明確重點考察哪些知識點,有哪些思想方法的考察不變,命題結構、形式有哪些特點、規律。在老師的指導下精選有代表性的題型,進行針對性解題訓練,領悟解題方法,並對典型問題進行變式訓練,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領悟方法,不斷提升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9中考英語考試說明解讀

2019武漢中考說明——六中上智中學九年級各科名師深度解讀!

李天明

武漢六中上智中學工會主席

英語高級教師

2019年英語試題難度與去年基本持平,題型基本不變,保持穩定。只是聽力部分作了微調第一節(W/H question)單一問句減為4題,第二部分(男女對話)增為8題;大對話和獨白理解部分難度略有加大。

詞彙部分,在2018年版基礎上略有微調,增加了少量黑體詞並給出了例句;黑體詞例句部分也略有增減,但總詞彙量不變。

閱讀理解部分,仍然保持穩定,A篇採用應用文體裁,以圖文形式呈現,B篇和C篇採用記敘文體裁,文章長300字左右。

閱讀理解填詞既考察學生整體理解文章的能力,同時又考察學生對相關詞意和詞性的掌握,同時也考察學生語法能力。

書面表達,著重考察學生熟練運用詞、句、篇的能力,字數60~80之間,字數少於50詞或多於100詞要扣2分。

複習建議:第一輪複習以詞彙手冊複習為主,黑體詞及例句重點熟記,重點詞適當拓寬,既不要無邊增加學生負擔,也不要少講漏掉某些應該掌握的意思,例句要生活化,口語化。

聽力要堅持,每週聽1~2套訓練題保持語感。完型填空,閱讀理解和閱讀理解填詞要注意選材和標高。

書面表達要注意:

1、書寫規範美觀。

2、要求先追求"對" ,再追求"美",要有亮點句。

3、不要一味地寫長句、複合句,篇幅不要太長,以免扣分。

2019中考物理考試說明解讀

2019武漢中考說明——六中上智中學九年級各科名師深度解讀!

劉林

武漢六中上智中學九年級年級組長

物理高級教師

一、變化中求不變

武漢市《2019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物理部分的變化是增加了三道例題,新增三道例題分別是2015年、2017年和2018年的中考試題,這三道題涉及到物態變化、內能、電能表的使用、家庭電路、簡單機械、浮力等知識。仔細閱讀發現考試說明總的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沒有變化;考試題型、題量、分值沒有變化;考試a級知識點和b級知識點也沒有變化。物理學科體現了變化中求不變,仍然延續了武漢市中考物理命題的一貫思想,每一個考點、每一個考題對每一屆九年級的每一位畢業學生來說都是新的!

二、幾點建議

1、以課本概念為依託,結合考試說明,整合知識結構,構建知識體系。

2、以課本實驗為依託,迴歸教材重點實驗,挖掘實驗過程,重視探究細節。

3、以課本課後習題為依託,深挖教材,注重基礎題的落實和課後習題改編。

4、以課本插圖為依託,精編精煉,做好物理知識的綜合和應用。

5、以社會熱點為依託,關注武漢大事件如軍運會、城市改造等,做好教材與實際生活、社會熱點的結合。

總之用好課本,以實驗為主線、b級考點為主線,a級考點做補充的複習原則,系統複習各大板塊,做好專題訓練,突破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千萬不能只用資料、只做習題不見課本。

2019中考化學考試說明解讀

——穩中有變,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重視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

2019武漢中考說明——六中上智中學九年級各科名師深度解讀!

餘軍華

武漢六中上智中學化學教研組長

化學高級教師

2019年版《中考考試說明》在命題原則方面,增加了“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重視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的內容。

重視實驗,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重視實驗原理、裝置的作用、靈活選用及相互影響,從定性與定量雙重視角分析實驗的探究過程,注重科學探究的方法,注意實驗的創新與改進,不要固化,學會利用守恆的思想表示實驗結果並進行誤差分析。

化學學科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模型認知等。通過觀察、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初步掌握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並能運用特定的符號表徵物質及變化(化學用語);也能從微觀層面(微粒觀、微粒模型)理解物質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繫,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觀念;能根據物質微觀結構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

複習備考切忌盲目的題海戰術與死記硬背,也不可模式化訓練,注重初、高中銜接,不是去超前學習高中內容。

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歸納與比較的方法複習基本概念與原理,注重對物質的分類、建立物質的轉化與守恆,構建知識網絡。

建立錯題本,嘗試以選擇題、推斷題、實驗題、計算題等考題題型形式分類歸納訂錯,注重方法的總結與思維的提煉。

化學用語要與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現象、轉化、用途等相融合,整體靈活理解。

聯繫生產、生活實際,熟悉化學在社會、生產及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緊扣教材、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鞏固與落實。

減少非智力因素失分,注重學習品質,學會科學性、規範性答題。

2019中考
政治考試說明解讀

2019武漢中考說明——六中上智中學九年級各科名師深度解讀!

李小芹

武漢六中上智中學 政治高級教師

一、變化中力求穩定

由原來的思想品德變為道德與法治,使用多年的老教材變為新教材的第一次考試,題型不變,開卷考試的形式不變,試卷分數設置和考試時間不變。

每年的中考既是畢業考也是升學考,兩考合一的功能決定了考試既注重基礎又要考查能力。考試的難易程度應該在一個可以想象的範圍內。近幾年的難度係數在0.8~0.85之間。

作為新教材使用後的第一屆,教師對教材的適應和熟悉有一個過程,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不可能一次到位。所以考試命題應考慮“穩步“過渡”。

二、穩定中體現變化

新教材中明顯增加的和變化的內容,特別是八年級、九年級的教材變化部分。這就決定了中考的考點有變。增加的考點、換新說法的考點應引起師生的關注。

作為選擇題的題幹選材永遠都是新的。近年來的美德教育、核心價值觀、時政熱點、改革開放大舉措及重要講話等都可以成為命題來源。材料新、知識面廣、設問角度新。這對學生還是有巨大挑戰。

新教材八年級的內容變動相對較大。突出法治,突出憲法,增加國家根本制度和國家機構等內容。既可以考基礎知識的識記,也可以考理解後運用。

八年級的考查大有文章可做。

三、幾點建議

1、基礎知識的記憶是必要的。熟才能生巧,熟練方可轉化為能力。

2、理解主幹知識,突出和提升道法科學素養,增強閱讀理解能力、審題能力,尤其是結合材料語境、語意靈活理解。

3、關注十九大、兩會、改革開放重大措施和巨大成就,武漢本土社會正能量的報道。運用所學,感受、解釋、理解社會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