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中行幹翻了原油 卻讓國內客戶賠錢

萬萬沒想到!中行幹翻了原油 卻讓國內客戶賠錢


太無恥了!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原油價格大跌,吸引無數抄底者前赴後繼,沒有人會想到這一次抄底會抄到傾家蕩產,不僅會虧光所有本金,而且還要倒貼給銀行錢!

今天中國銀行原油寶的穿倉事件再次“邀你見證歷史”!


萬萬沒想到!中行幹翻了原油 卻讓國內客戶賠錢


根據網友爆料,有人在原油1分錢的時候,拿出1萬塊錢抄底原油,心想大不了這一萬塊錢不要了,可萬萬沒想到抄底沒成功反而倒欠銀行2.66億!

萬萬沒想到!中行幹翻了原油 卻讓國內客戶賠錢

太魔幻了,這些都是網友爆出來的案例,看完觸目驚心!

究竟咋回事?背後到底有什麼內幕,中國銀行究竟怎麼了?


芝商所剛挖好坑 中國銀行就跳了

4月15日,全球最大的期貨和期權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非常罕見的修改了交易規則,即如果出現零或者負價格,CME的所有交易和清算系統將繼續正常運行!

期貨允許價格為負,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非常規信號!如何理解?

簡單來說,期貨交易和股票交易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那就是股票你買了虧了,完全可以“臥倒不動”,理論上只要上市公司不退市,你完全可以持有個十年八年甚至幾十年都行。

但是期貨不行,期貨有到期交割日,如果你持有到期,不管是實物交割也好還是現金交割也罷,反正都得進行交割,值得注意的是CME的原油期貨規定必須得是實物價格,到期之後你得把你買的油給取回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想繼續持有你的期貨合約,那就必須得“換月”,比如你之前持有的是5月份的合約,5月份的合約到期了,你提前要換成6月份的合約,這種操作專業術語一般叫做“展期”。

隨著交割日的來臨,原本的月份的期貨合約就會因為市場的大筆拋售而大跌,極端情況下,如果價格跌到負值,如果你還不展期,這就意味著你不僅血本無歸,甚至還得倒貼錢。

這一次芝商所(CME)修改了交易規則之後,這就意味著這種極端情況是很有可能發生的,大家當時還都在調侃,不知道哪個笨蛋還沒有展期,留著任人宰割。

一週之後,結果出來了,萬萬沒想到,這個最大的冤大頭就是中國銀行,還有一大批買了中國銀行原油寶的中國投資者!

4月21日,是美原油2005合約的到期日,在此之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早就為投資者進行了“展期”,但是中國銀行還沒有,還在繼續“臥倒不動”。

按照中行的交易規則,“期貨合約最後交易日前一日北京時間22:00停止交易,原油默認的是到期移倉,移倉時按照結算價來進行買賣;如果不想移倉,那麼可以選擇”到期軋差”,即按照結算價自動平倉!”

當晚,美原油2005合約在22:59分左右的時候價格為10美元左右,到了22:00中行這邊停止交易,凌晨2:00以後美原油2005合約開始進入負值區間,最低下探到-40美金,最終芝商所按照-37.63美元/桶確認了結算價!

那麼接下來問題來了,中國銀行對客戶的“結算價”按照什麼來算?

如果按照22:00停止交易的這個價格對客戶進行結算,毫無疑問,客戶雖然虧但不至於血本無歸甚至倒貼,不過,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就虧大發了。

做過外匯期貨交易的人都深有體會,在平時市場波動不大的時候你要平一個單子非常容易,但是如果市場波動劇烈,你根本就不好平,有時候你看到價格是10美元,但是下一秒估計就是5美元了,甚至在缺乏對手盤的時候,那就根本平不掉。

要知道當時原油市場上沒有平倉的頭寸超過10萬手,平盤風險可想而知,而目前國內各大銀行所推出的賬戶原油,銀行其實扮演的是“做市商”的角色,投資者在銀行下單之後,銀行自己需要到國際市場上進行平盤!

如果按照芝商所發佈的結算價-37.63美元,毫無疑問,銀行的風險小了,但是購買原油寶的客戶幾乎就承擔了所有風險!

4月22日,中行發佈公告,5月份的期貨合約官方結算價位-37.63美元,這下好了,買了賬戶原油的投資者徹底傻眼了,抄底原油不僅沒賺錢反而要倒貼給銀行錢,如果不還錢,甚至面臨被銀行上徵信的風險。


萬萬沒想到!中行幹翻了原油 卻讓國內客戶賠錢


更為糟糕的是,中行原油寶之前的交易規則上明確寫著如果保證金率低於20%會進行強行平倉,但是這一次這個保護投資者的強平制度卻成為了“擺設”。

原因不難理解,中行替客戶“強行平倉”之後,可能他自己在外盤市場上就平不掉了,最終這個虧損還得中國銀行承擔!

中國銀行原油穿倉這個事件,就說明了中行的原油寶這個產品設計存在極大的缺陷,中國銀行自己作為做市商本來的責任就是提供報價並進行風險管理,但是中國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太差了。

其實像中國的金融機構在國際市場上栽了大跟頭的還有很多,比如曾經著名的“中航油海外鉅虧事件”!


高盛“做局” 中航油跳坑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此時,36歲的陳久霖被任命中國航油的總裁,並擔任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陳久霖這個人其實挺有才能的,畢業於北京大學,後來又取得了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碩士,名副其實的高材生。

執掌中國航油之後,中國航油的淨資產從由17.6萬美元增至1.5億美元,翻了852倍,因此,陳久霖也被冠以了“航油大王”的稱號!

陳久霖之所以能夠讓中航油迅速做大做強,離不開一個“賭”字,他曾經放言:“會以某種‘賭’的精神,致力於公司的發展。收購本身就是一種賭……讓海外國有資產‘瘋狂’增值”

中國航油的主要業務就是給航空公司提供供油服務的,免不了與原油打交道,一般來說,這類公司在金融市場上所涉及的原油交易應該就是套期保值,不過陳久霖卻決定在原油市場上賭一把,開始從事原油衍生品交易。

這種“嗜賭天性”結果被國際金融鉅額高盛給盯上了!

當時高盛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傑瑞公司給中航油推薦了一位原油期權交易員繼瑞德,在高盛的建議之下,中航油開始“做空”,不過事與願違,中航油做空之後原油的價格不僅沒怎麼跌反而大幅上漲,第一筆做空交易就產生了數百萬美元的虧損。

在這個時候如果及時止損收手的話損失其實也不大,但是高盛卻建議“挪盤”,在高盛的建議之下中航油開始了大筆補倉,後來導致虧損幅度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中航油以5.5億美元的虧損收場。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一邊建議中航油做空,另一邊自己卻悄悄的做多原油,當時的傑瑞公司就是中航油期權交易的第二大“對手盤”。

鉅額虧損之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在中航油進行債務重組的時候,高盛的子公司傑瑞公司竟然以中航油債權人的身份出現了!

無論是中國銀行原油穿倉事件還是中航油海外鉅虧事件,其實都給中國的金融機構敲響了一個警鐘:如果不重視規則、缺乏風控能力,早晚都得馬失前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