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石門鄉:“尖”竹筍拓“寬”致富路

黃山市歙縣石門鄉4月2號嶺後自然村竹園一解禁,村民就揹著竹簍上山挖筍,到了上午九、十點鐘,大家將剛挖的竹筍賣到石門徽菜特色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在竹嶺村開設的收購點,一個上午時間不到,每戶200多元進帳。而在幾年前,想賣出這些鮮筍卻不容易。近幾年石門鄉黨委政府就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竹資源,進行了充分調研,結合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引進安徽石門徽菜特色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幫助石門群眾拓寬致富路

有著“安徽竹鄉”美譽的石門鄉,幾乎每家都有竹園。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村民挖筍的積極性並不高,究其原因,本地沒有規模加工廠來收購,外來流動商販收購時間不定價格低。為了解決問題,石門鄉積極從本鄉在外創業人員中培育能人。石門人朱愛珍長期在屯溪從事農副產品收購、配送,與屯溪一樓實業等餐飲企業都有合作。經過溝通,朱愛珍於2016年成立了安徽石門徽菜特色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2018年6月又在石門村成立了全縣唯一一家就業扶貧車間。如今公司年均收購鮮筍在20萬斤左右,村民直接經濟收入超30萬元。

歙县石门乡:“尖”竹笋拓“宽”致富路

石門鄉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毗鄰浙江,距離黃山市市區屯溪只有20公里車程,本地村民大多數在屯溪和浙江務工。為了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題,石門鄉黨委政府安排包組幹部挨家挨戶走訪村民,開展宣傳,登記就業需求,鼓勵有勞動力的未就業人員,特別是貧困勞動力到石門徽菜公司就業。在筍季高峰期,日就業人數達到60多人,其中貧困勞動力務工人數達到30人,每年在該公司累計務工人員有80餘人。該公司每年發放工人工資20萬元左右,多的家庭,僅筍季這段時間工資收入有5000多元,少的也有500至2000元收入。

歙县石门乡:“尖”竹笋拓“宽”致富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餐飲業迎來寒冬,作為餐飲業產業鏈上的一環,朱愛珍公司的產品大量積壓滯銷。而3、4月份又是收鮮筍季節,急需現金流,企業發展壓力空前增大。為了儘快幫助企業復工,石門鄉黨委政府在指導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指定專人與縣農商行對接,在幫扶單位市人行的積極協調下,幫助企業解決了80萬元貸款。同時出臺激勵辦法,在同等價格的情況下,貧困戶將鮮筍、茶葉賣給本地經營主體的,直接經濟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實行分段獎補,提高貧困戶挖筍、採茶積極性,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朱儁敏、劉凱)

歙县石门乡:“尖”竹笋拓“宽”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