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蛋殼公寓擬將赴美上市?揭開長租公寓懸而未決的疑點

您好,我是中房君。

前段時間,自如、蛋殼這兩大長租公寓市場頭部企業相繼被爆出赴美上市的消息,許多媒體向官方問詢,但兩家公司均採取了不否認、不回應的態度,更勾起了市場的好奇心。在行業爆雷不斷的當下,選擇上市是否是唯一的出路?

上個月,據媒體消息稱,蛋殼公寓最快將於今年內赴美上市,募資金額為6至7億美元,或將成為長租公寓海外第一家上市公司;緊接著第二天,外媒《國際金融評論亞洲》(IFR ASIA) 報道,自如長租公寓正在考慮在2020年於美國上市,募資金額為5至10億美元。

回看自如的融資路徑,該公司在2018年1月完成40億元的A輪融資,此時估值約200億元人民幣。今年6月,消息稱自如的B輪融資已接近完成,已募集約5億美元,由泛大西洋資本領投,騰訊、紅杉資本、天圖資本等跟投,當時自如的估值約45億美元(約318億元人民幣)。

另一邊的蛋殼公寓在今年3月完成了5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老虎環球基金、螞蟻金服聯合領投,CMC資本、高榕資本、愉悅資本、春華資本等跟投,投後估值超過20億美元。截止目前,蛋殼公寓管理房間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武漢、成都、西安等城市,房間數量約45萬間。


兩家企業此時謀求上市,或許是為了解決規模化過程中的資金需求。

從融資情況來看,由於今年一季度後房地產市場融資環境的收緊,長租公寓融資項目也受到了影響。CVSource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前7個月裡,僅有11家長租公寓品牌獲得了融資款,同比去年,該數據下降了70%。

從盈利模式來說,目前大部分長租公寓的拿房成本基本上是售價的50-60%,再加上15-20%的裝修分攤,運營成本在10-20%之間,我們按12-13%來算的話,最後結合稅費算下來,長租公寓理想狀態下的利潤基本上就是3-5%,因此長租公寓目前還是一項前期資金投入大,回報週期長的微利型行業,盈利問題懸而未解,可能會成為資本市場最大的“顧忌”。


拋開上市,目前長租公寓行業值得深思的問題還有政策、市場的因素。


最重要的是漲租問題。拿一個項目可能籤幾十年的租約,底租每1-2年都是不斷上漲的,此時租金增長要高於底租的增長,才能賺更多的剪刀差。問題是,也許少數熱點一線城市可以做到租金連年上漲,但其他的城市是否能做到呢?對於許多其他城市來說,如果連漲10年房租,幾乎是不可能的。此外,由於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入局者越來越多,想漲租金似乎也更加困難。

另外就是租金差。所有做長租公寓的人都很關注一件事,就是做坪效,每平米能夠獲得更高的租金,在底租之上就能賺取更多的租金差。坪效最大化考驗的是空間改造的能力,但這個改造其實主要是遵從公司的商業價值來進行的,而不是針對租客的需求。在缺乏對租客需求充分考慮的情況下,這一生存邏輯是否存在可持續性,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還有非常常見的“N+1”模式。隔斷房在許多城市都大量存在,但目前,北京、南京在內的部分城市已經明確不得進行“N+1”的改建,政府對N+1的態度尚不明確。而這一模式是目前許多公司放量、放規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路徑,一旦這一模式被政策否定,會給許多公司帶來無法預計的結果。

另外,還有市場爆發後出現的產品同質化問題。中國飯店協會公寓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長租公寓行業運營情況分析報告》指出,租賃式公寓95%的客群是20歲-35歲的單身青年,其中能夠支撐高租金的群體多來自TMT行業、金融行業和高端服務業。客群單一導致公寓產品的定位趨同,進而讓產品設計同質化程度很高。租賃的客群對房屋的首要考慮因素還是在通勤距離上,硬件投入上基本差不多,未來真正出現差異化可能會在服務上面。

此外,長租公寓的租客目前租期很多在8-10個月,退租的情況可能是要換工作,要換城市,要換地方,所以可能就走了,只是一個過客的狀態,而非公寓的品牌問題,或是房間質量、設計問題。怎樣提升留存,有時也讓公寓方很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