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嘉縣馮莊鎮打好特色牌 群眾致富快

“俺們家3口人,去年一年人均收入是3000元,今年,在政府的幫助下,俺家加入了神農草草製品合作社,並且在合作社打工,今年上半年人均收入將近3000元,年底俺家就能摘掉貧困戶的帽子”7月份省督導組在新安屯村入戶檢查,村民王會民自信的說道。

今年來,馮莊鎮根據貧困戶家庭實際情況和該鎮產業特色,整合草編制作、優質水稻和特色產業種植等項目,確保貧困戶都參與其中。目前,共 100餘戶貧困戶加入草編制作合作社,150 餘戶貧困戶參加優質水稻種植項目,100 餘戶貧困戶加入葡萄和晚秋黃梨種植項目。貧困戶以土地、種植、管護等資本元素入股,並在合作社務工,人均年增收2000餘元,2017年,全鎮90餘戶貧困實現了脫貧。

每天晚上,馮莊鎮固縣村的廣場都特別熱鬧,村民們有的下棋,有的跳舞,還有的在一起散步。“政府的扶貧政策真是好,鎮裡的光伏發電不僅給我們貧困戶增加了收入,發電掙得的前還修建了廣場,還有修好村裡的路,還有晚上村裡的路燈“不下班”…… 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對筆者講述著光伏發電帶來的好處。

今年來,馮莊鎮採取分散式光伏同集中式光伏有機結合的方式,在固縣村大力發展100kw 光伏發電項目,2018年可增收10 餘萬元,貧困戶人均年增收916餘元,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注入了新活力。

半年前,該鎮建立村級電商服務站,剛開始,由於村民對電商瞭解比較少,態度也比較冷淡。看到貧困戶的猶豫後,該鎮進行了多次宣傳和培訓,幫助有意願的的貧困戶進行了註冊,不出1個月,第一批“店長”們就收到全國各地的訂單,看到了身邊人的真實例子,一直觀望的貧困戶也爭紛紛加入到了電商致富的行列。

發展互聯網+,暢通脫貧渠道。今年來,該鎮以村為單位,建立了電商服務站,並採取“幫扶幹部+互聯網+貧困戶”模式,通過報刊、微商、天貓等信息平臺,幫助貧困戶銷售產品,增加收入。截止目前,共為100餘戶貧困戶註冊各類電子商店 30 餘個,上半年總收達100 餘萬元,人均增收500餘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