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鎮沅“網格化”點燃基層治理“紅色引擎”

近期,雲南省普洱市鎮沅彝族拉祜族哈尼族自治縣為建立健全“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牢牢抓住黨建引領根本,積極探索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重心下移”、行政“條塊重構”,有效破解基層治理堵點難點,探索構建具有鮮明地域特點、民族特色、時代特徵的基層治理“網格化”體系。

在恩樂鎮城關社區,為全面推進小區黨建和樓幢黨建,做到黨組織全覆蓋,縣委組織部和恩樂鎮黨委充分調研,新成立黨支部3個,使黨支部增加到20個,並對黨支部中89名黨員黨組織隸屬關係進行調整,重新劃定20個黨支部的管轄範圍,做到社區黨組織全覆蓋。

同時,持續推行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工作,動員1500多名在職黨員組成167支黨員志願服務隊,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小區管理的各項工作,做到小區治理黨員在前,實現點面結合,“網格化”推動,從而加快基層黨組織工作全覆蓋,黨員示範帶動全方位,“網格化”管理全體系。

恩樂鎮城關社區實行“支部+網格”模式,29個居民小區劃分為16個大網格,以居民小組黨支部書記為網格長,網格員為信息員,完善社區、小區、樓院自上而下的三級組織設置、管理體制、信息化服務、配套建設,全面構築縣城城區黨建網格化管理體系,把生活、工作、居住在網格內的黨員全部“網”進黨組織管理,形成“支部在網格、小組進樓院、黨員入家庭、服務在身邊”的管理體系,達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上辦”的工作目標。社區黨總支還通過開展“六聯六共”活動,推動社區共駐共建工作深入開展。

小區管理的成敗關係著基層治理的成敗,鎮沅依託“黨建+網格”點燃“紅色引擎”,強化服務功能,構築起“網格化”服務體系,搭建“社區服務全覆蓋,居民溝通零距離,問題反饋多渠道”的新模式,織密黨建網絡,構建了“智慧連心”即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的新格局,全力提升基層治理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雲南網通訊員 梁宏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