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即時通訊的未來

協同辦公不是流量生意

對於消費互聯網來說,流量會起作用:圍觀的人多了,買東西的人也一定多。對於ToB來說,流量可以帶來註冊用戶,但是註冊用戶數與有價值貢獻的客戶數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就是說“註冊用戶多,價值客戶也一定多”,這個邏輯不成立。

協同辦公要閉環成一個有效率的ToB生意,最終取決於有多少組織被轉化為價值客戶,這事兒單靠流量很難辦到。

所謂價值客戶,即有價值貢獻的客戶。他們可以是付費客戶,也可以是以其它方式交換價值的客戶。對於ToC消費生態來說,註冊用戶也可能產生價值;而對ToB生態而言,註冊用戶產生成本,只有價值客戶才產生價值。

協同辦公能成為業務入口嗎?

註冊用戶能轉變為價值客戶,一定是平臺提供了價值。對於ToB來說,功能的能用和有用不是價值,能夠產生生產力的服務,才是平臺的價值

很顯然,聊天聊不來業績、溝通也不能幫助成單,“電子話癆”已經成為企業的一種公害。既然協同辦公不是生產力,所能轉化和保有的價值客戶就沒那麼多。

從客戶側看,以協同辦公平臺的輸出生產力能力,很難聚集眾多價值客戶而成為業務入口。從平臺側看,如果協同辦公與業務層的SaaS生態沒有關聯,也就不能成為業務的入口。

企業內部IM不能夠形成生產力,所以尋找到有價值的生產方式至關重要。

SaaS生態的顯著特徵是業務細分和去中心化

業務細分的好處是,如果你只想使用一個業務功能,沒必要花很多錢把整個系統買回來。比如想做合同全週期管理,只要訂閱任何一個CLM服務即可,而沒必要購買整個供應鏈系統。

去中心化是SaaS領域的一個重要的改變。傳統軟件由幾家巨頭壟斷,或者是定製開發,模式本身就是集中式和中心化的。而SaaS生態中,不存在一個處於統治地位的老大,這也符合互聯網特質。需要一個業務門戶或者入口,來統一管理和使用所有的SaaS產品。比如我們之前分析的Slack,就是這樣一個入口。它除了提供信息聚合和業務應用連接能力外,本身幾乎不提供任何的業務功能,甚至連一個網盤功能都懶得做。大家可以看到在Slack的入口形成的集約式的app組合,方便用戶在特定時間找到自己合適趁手的工具。業務邏輯和計算都分佈於每個SaaS產品上,這樣平臺入口可以做得更輕量化,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信息聚合和適配其它產品的能力上。

產品中心化:如果把業務入口比作經營一個賣場,那麼只要服務好其它商家就好;沒必要非要賣自家產品,而讓其它商家向自家產品看齊和配套,其它SV未必願意配合。

理念中心化:特別是為了迎合某一群體,或者以創新的名義,設計有“獨特性”的產品功能。有人需要、有人厭惡,就會失去業務的普適性;得到一部分用戶的同時,也會失去一部分用戶,結果收窄了業務的入口。

平臺中心化:以自家平臺為中心,讓ISV/SV選邊站隊,硬性組成一套Solution。這並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方案,如果用戶對其中任何一個產品不認可(大部分情況會如此),整個方案就可能失敗。現在很多的所謂平臺都失敗在這裡。為中心化而中心化:為了爭取更多商業夥伴加入聯盟,可能拉來行業的ISV。SaaS生態中存在ISV,應該是個技術性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