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調人員的尷尬——慎重對待!

點關注,不迷路!專注發佈體制內職場、時政動態,公文寫作

一浪又一浪的機構改革以“減人、減事、減支”為目的,精減分流了不少富餘人員,基本實現了由“以錢養人”向“以錢養事”的轉變。為鞏固機構改革成果,各地各部門以事設崗、定編到人、嚴格執行“凡進必考”政策,從源頭上嚴把進人渠道。

抽調人員的尷尬——慎重對待!

現在省財政與政務公開,也將各地人員分流情況予公示,具體到單位,詳細到個人,隨時方便群眾查詢。一系列長效機制的建立,從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幾千年來機構改革後人員“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老百姓無不為之歡欣鼓舞,拍手稱快。

誠然,人員精簡了,進人的渠道卡死了,但經過幾年時間,機構運轉又呈現出新的特點:

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年齡結構老化,而且發展趨勢愈加明顯,現在許多單位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少之又少,導致幹部年輕化難度加大。

領導人員與真正在崗工作人員配套比例極不協調,許多單位不缺當領導的、只缺辦事的。有的一個領導對應一個辦事員,或是一對空、多對一的現象早已司空見慣。

抽調人員的尷尬——慎重對待!

由於缺乏正常的新陳代謝機制,許多崗位都缺少相關的工作人員。為了工作正常運轉,抽調人員便成為機構改革後的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一般來說,鄉鎮機關從教育系統抽,縣直機關到鄉鎮機關抽,一級單位向二級單位抽。比如,縣紀委抽調4人,縣委組織部抽調3人,縣政府辦公室抽調3人,縣招商局抽調2人,縣教育局抽調5人……

抽調人員中大都在抽調期間勤奮上進,提高能力,然後希望通過出色表現來調動工作關係。在工作上,他們兢兢業業,肯鑽肯學,任勞任怨,能很快勝任新單位的工作;在生活上,許多人背井離鄉,在外租房子、吃食堂。由於年紀較輕,有的剛剛成家,只得兩地分居。有的一抽就是一、兩年,也有三、五年甚至更久。

如此抽調,時間一長,讓人感覺前途渺茫、難見光明,心情壓抑久了也不利於工作。曾有人抽調縣直機關一年多,後因鄉鎮機構改革,被退回原單位工作。他說:抽調和退回時的心理落差,真讓人難以接受

,曾經的主要領導早已換得“面目全非”;一切又得從頭開始,並且還得從最底層的辦事員幹起,曾經最年輕的幹部都是他的領導。他忽然覺得好象在工作上沒有什麼慾望和上進心了,一時間迷失了自己的奮鬥目標,上班也就難免消極怠工,和有些上年紀的同事一樣,巴不得快些“船到碼頭車到站”地混點退休工資。

抽調人員的尷尬——慎重對待!

有的則因工作不穩定,終身大事一拖再拖。曾抽調在縣直機關工作的某某,好不容易在縣城找了一個漂亮賢惠的女朋友(在他那偏僻的小鄉鎮真的很難找到對象),卻因兩地分居和無房無錢而僵持著。還有某大學本科畢業、年近30歲的抽調人員因無法從鄉鎮調上來,好心人幫忙介紹對象時卻因不是新單位的正式幹部而告吹……

正因如此,抽調人員往往以年齡輕、素質高、業務熟等優勢,深受用人單位青睞。但付出再多,幹得再好,卻因機構改革後,人員流通不暢的現實,改變不了抽調身份,原本優秀的人才,被推向十分尷尬的處境。在現單位努力工作、表現優秀,卻不能通過正常途徑解決工作關係。導致現在縣委、縣政府某要害部門,想抽調某一人才都被婉言謝絕。

更為尷尬的是在新單位各項工作,又少不了抽調人員,如組織一場全局性會議,材料準備、會議通知、會場佈置等工作,由抽調人員全全承辦。可到了開會時,卻因“編外人士”的身份,抽調人員連參會資格都沒有,對有些會議精神卻無法深刻領會。

抽調人員的尷尬——慎重對待!

抽調人員似乎處處都要低人一等,有時還被人戲稱為:不用付工資的“廉價高效勞動力”。在原單位作為優秀人才被推薦出來,卻仍要原單位發基本工資;再回去吧,從心理上一時難以接受;單位領導同事也認為你既然出去了,且工作得很好,就不會再回來,對“吃空餉”有意見。

很多抽調人員因為年輕,基本工資僅有六七百元左右,被抽調單位的下鄉補助、節日補助、電話補助、生活補助和年終獎金,不可能再發給抽調人員;而抽調單位又不可能一視同仁地發補助。據瞭解,大多數抽調人員每月補助一般在兩百元左右。時間久了,抽調人員騎虎難下,難免會滋生一些不滿懈怠情緒,其結果只會耽誤抽調人員成長,影響今後工作。

抽調人員作為機構改革後,各機關單位普遍存在的現象,人數之多,範圍之廣,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應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

一是要體現抽調工作的嚴肅性。

需要抽調的單位要向組織人事部門申請,確因工作需要的要組織周密的考核,在比較中試用兩個月再決定是否抽調。不要動不動就抽調你抽調他,最終鬧得都不愉快。

二是要體現抽調工作的公正性。

要採取陽光操作、公開選拔、精心組織和短期試用等辦法,儘量避免“關係戶”。有的就是借抽調的名義再通過關係調進來,而抽調單位對抽調人員的工作表現並不怎麼滿意,這就違背了抽調時的初衷。

三是要體現抽調工作的科學性。

人員怎麼抽?待遇怎麼辦?工作怎麼做?不能表現優與良一個樣,努力與不努力一個樣,業績好與不好一個樣。要按照考核制度區別對待,為今後抽調幹部的工作安排提供重要依據,同時也有利於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四是要體現抽調工作的人性化。一般抽調一年後,抽調單位要關心抽調人員的升降去留問題,要積極為抽調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安排機會。在此建議採取“錄、考、調、提、換、推、學”等方式方法解決一批。

抽調人員的尷尬——慎重對待!

具體說來:

”:就是如同招錄的形式,內部解決5名機關幹部,以筆試為輔、面試為主,為抽調人員提供機會的舉措。

”:就是由組織人事部門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編制空缺等情況,在全縣“吃皇糧”的人員中公開招考一批,在不增加財政負擔的前提下,進行人才資源的優化整合。

調”:就是由原單位推薦,現單位考核,報組織、人事部門同意,從抽調人員中優先選拔,通過正常途徑調動一批。

”:就是根據抽調人員的特長優勢,提拔到更適合的崗位工作。

”:就是儘量避免抽調後,又回原單位工作的不利因素,將抽調人員,換到新的工作環境工作。

”:就是以單位名義,集體推薦到優秀企業集團工作,並提供好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