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小區換物業始末

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火爆、業主維權意識的增加,L小區的業委會在業主和物業的糾紛中應運而生。


小區建於 2010 年,2012 年完成交付,總建築面積 36 萬平方米,有 41 住宅樓、9 棟別墅、2 棟商業樓和一座幼兒園,共有業主 4554 戶,是一個典型的大型高檔小區。


早在交付之初,小區便存在諸多問題。所有入口的門禁均無法使用;地下車庫路面不符合標準且沒有監控設備,無法保證業主們的車輛安全,但開發商一直逃避問題。作為與開發商有親子關係的物業公司,因為總公司每年會對其進行補貼,物業對小區內管理事務基本不作為,業主們認為物業與開發商關係密切,理應收拾開發商留下的爛攤子,但物業採取迂迴戰術,態度曖昧,對新老問題都是一拖再拖。


隨著生活環境越來越糟,業主們無法再忍受物業的不作為,很多人選擇拒交物業費。而物業過激的催繳工作更加激化了雙方矛盾,小區情況僵持不下。在共同的利益驅使之下,業主之間有著很強的凝聚力,大部分業主積極參與到撤換物業的行動中,終於在 2016 年 4 月成立了第一屆業主委員會。


隨即而來的就是老物業走人,新物業選聘的常規操作。


不同於其他小區換物業時與老物業大打出手的激烈場面,L小區老物業的離開相當乾脆,連辦公用品都沒搬,據說主要是為了通過債權轉讓甩掉小區遺留下來的爛包袱。


選聘物業提上議程,業委會提議業主授權業委會來選聘新物業,業主們本著更換物業的迫切心情,同意了業委會的提議。這卻為後來業委會的死亡埋下了隱患


未經過任何公開招標程序,業委會直接和新物業簽訂了三年的物業服務合同,成功撤換了物業。然而,新物業的到來並沒有改變小區的處境。物業進駐小區後,前三個月的服務還比較讓業主們滿意,但三個月之後,物業服務質量直線下降,業主們認為業委會難辭其咎,產生了大量不滿情緒。


對此,物業經理相當委屈:“我們物業公司收繳物業費比較困難,有的業主是要求我們先對小區內損壞設施進行維修整改再繳費,更多的則是從來沒有繳納過物業費的業主,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也很無奈,但是還是要硬著頭皮上門要錢,很多時候你電話聯繫業主十幾次,他也不會來交物業費。其實物業公司也想提供更好的服務,但是收上來的物業費有時還不夠我們公司日常支出,沒有多餘的資金能夠投入小區設施的維修中,希望業主也能理解我們,按時繳費。”


經理的說辭讓人窺見到小區物業管理的兩難境地。此前老物業的糟糕服務讓業主不滿,很多業主從未繳納過物業費。老物業被解聘後,將之前欠收的物業費作為債權轉讓給了新物業,新物業進駐小區,面對的依然是大批不願繳納物業費的業主,新賬舊賬自然都收不回來。新物業的資金因為僅夠維持公司基本開支,服務開始懈怠,小區又回到換物業前的老樣子。


不過,因為業委會的成立,業主們有了新的問責對象。在業主看來,物業服務質量的降低是業委會缺少對物業的有效監督,加上業委會沒有對小區存在的遺留問題追責,還打算動用維修基金更換所有監控設備,實在令人憤怒。


加上此前業委會未經招標聘用新物業,業主們對業委會徹底失望,並懷疑部分委員存在以權謀私的行為,在業主大會上差點與業委會發生肢體衝突。無奈之下,主任黯然辭職。2017 年 3 月,第一屆業主委員會解散。


幾經波折,新一屆業委會於 2017 年 12 月 18 日備案成立,並迅速與物業展開起了新一輪的維權鬥爭。


朱茜《蚌埠市綠地小區業主委員會角色困境及對策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