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文 / 鵝黃

疫情之下,人人自危,企業很容易陷入信任危機。


因為居家上課、辦公火了一把的視頻會議軟件Zoom,就因為沒有做到外界期望的“端到端”加密,卻在網站和營銷材料上宣稱產品使用了“端到端加密”的行為,引發了一連串輿情。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Zoom原本只是一款默默無聞的軟件,疫情期間,美籍華裔創始人對所有新註冊的中國用戶免費,美國疫情暴發後,也免費提供給所有美國的教育、醫療機構,因此用戶瘋狂增長。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大量用戶的湧入,很快就暴露了它服務能力不足及無法保證隱私等缺陷,立刻被市場上的其他軟件替代。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對產品本身來說,能夠抓住機會獲取大量用戶當然是好事,但如果要以“信任”為代價,就得不償失了。


在必要商城創始人畢勝的流量實戰日記《流量是藍海》中,有這麼一句話:信任,是流量的新藍海。如果所謂的大平臺自以為沒有競爭對手、不珍惜用戶口碑和信任,便很容易在“新戰場”中翻船。


以口碑出名的海底撈,為什麼在一次次陷入湯底勾兌、後廚衛生、疫情漲價等信任危機後,又一次次很快被大眾原諒?因為它讓大眾感受到了他們的態度。


這次“疫情漲價”的批評聲響起後,海底撈就立刻展開了宛如教科書般的公關手段:道歉誠懇,整改速度快。這也越發證明了,想要獲得信任,企業必須讓用戶看到自己的態度。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今年或將成為風口的C2M模式,也在面臨著信任的考驗。


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顧客對工廠)指的是讓消費者直接與工廠對接。因為去掉了渠道商、零售商等環節產生的成本,消費者可以用最低的價格買到個性化定製產品。


雖然理念聽上去不錯,但問題是目前許多號稱自己是C2M的電商平臺,都沒有做到真正的C2M。


C2M主打個性化定製產品,需要搭建柔性供應鏈,而為電商平臺供貨的傳統廠家,大多沒有柔性生產能力。這些平臺只能在收集產品需求分類的基礎上,再向工廠下批量訂單。做不到C2M應有的效率,長期以來,為了節約成本,在質量上也會大打折扣。


柔性供應鏈是工業互聯網的終極目標,但也是一個非常漫長甚至難以實現的過程。它不是簡單的“顧客至工廠”,而是供應鏈的協同,基於大數據,通過AI算法,提高工廠生產準確度,最終實現零庫存。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這裡說的“零庫存”,當然不是完全沒有庫存的意思,而是能夠有效避免傳統電商庫存“吃掉”一切利潤的情況。


畢勝從百度功成身退創業後,看好電商,先創立了樂淘網。那時他發現,營收雖然日益增長,利潤卻持續為負。


他拋出了“垂直電商就是個騙局”的言論,把樂淘網轉手賣掉。他明白,只有把“先產再銷”的B2C模式,變為“先銷再產”的C2M模式,才能消除庫存,實現盈利。想通了這一點他才再次回到大眾視野中,創辦了必要。


零庫存這個概念,最早是由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提出來的。


20世紀50年代經濟效益不好,為了改變瀕臨破產的狀況,豐田進行精益化管理。為了不浪費物料,豐田按訂單生產車輛,並且與供應商之間密切合作,在採購、生產、銷售、配送的環節中,讓所有物料永遠處於週轉的狀態。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這樣的生產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為了方便物料的隨取隨用,豐田公司有一個以總裝廠為圓心、以169公里半徑畫圓的工業園。它的絕大多數供應商和零件工廠,都在這個工業園區內。


同樣,C2M這樣看似便利的模式,也需要充足的前期準備時間。


必要商城創始人、《流量是藍海》作者畢勝在發現C2M這片電商藍海後,花了5年時間細細打磨與工廠之間的關係,進行生產系統對接、商品選擇、定價梳理……


如果有人想要用幾個月時間,草草上線一個C2M平臺,再慢慢調試,幾乎不可能。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電商這種參賽者眾多的航道,有幾個大型促銷節點,玩法眾多。就算是網購價格監管制度越來越完善的今天,領券、滿減等複雜的規則也不免令人頭疼。


這個時候,那些腳踏實地、不愛玩花樣的平臺,更容易令人產生好感。



C2M行業的企業,通常十分珍惜“直面工廠模式”帶來的價差紅利,很少做活動。必要商城就堅決拒絕促銷,他們堅信,如果口碑不好,用戶不買單,再怎麼做活動,用戶也是薅完羊毛就會離開。


“直面消費者,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近些年來,在國內外都是大勢。


美國湧現了一大批DTC(Direct To Consumer,直接面對消費者)公司,也是號稱沒有中間商的價廉物美的電商平臺。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但是,對於很多DTC公司來說,低廉的價格只是噱頭,譬如曾被軟銀投資的Brandless,為每件商品定價3美元,但很快因為運輸成本或質量問題入不敷出,最終倒閉。


想要將一家企業做得長久,打價格戰不是辦法。定價,對於一家C2M電商來說尤為重要。


必要商城不做促銷,但是它的定價尤為嚴格,上線即是最優價,絕對不打折。


平臺商品採用了成本定價法,商品價格=BOM價格(原料、人工、工藝)+物流費+工廠毛利+平臺扣點,商品按照用戶評價排序,不需要賣流量打廣告,入駐成本不到大平臺的40%,真正做到了“把大牌品質用工廠價格對接給消費者”。


因為在畢勝看來,“流量=人心”,為了讓用戶對產品產生絕對信任感,他用三步搭建了用戶的基礎信任。


第一步,打造性價比信任,必要設定了57條嚴苛的招商標準,入駐商家必須為大牌代工過;

第二步,打造服務信任,必要用了三年多的時間,與所有商家一起,開發並運行了7*24小時客服系統;

第三步,即前文說的價格信任。對合作夥伴嚴格要求,商品上線即最優價,從來不打折。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在電商紅海中,傳統方式總把流量理解成為曝光,因此形成了一個“漏斗形”的流量公式。獲得流量成本不菲,但從打開廣告開始,經過一層又一層的下漏,最終帶來的顧客幾乎為零。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傳統流量模型


對傳統流量公式的默認,很容易衍生出一系列灰色產業,就像去年“微博大V推廣百萬閱讀卻賣出0件”事件,虛假流量成了常態。想要走出這樣的誤區,就必須知道,如何獲得真正的流量。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的“梯形模型”,似乎更健康且有效。



假如一位用戶因為用戶體驗好,在朋友圈轉發了商品,商品就能曝光在他朋友圈的幾百名好友眼中,如果有一些好友因此購買,其中又有人在朋友圈轉發了商品……那麼,流量就會像梯形一樣越來越多,基數也越來越大。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新流量模型


也因此,比起大多數電商經營者看重的商品成交總額GMV,畢勝更看重用戶終身價值LTV。他認為,一個用戶在必要上的LTV值越大,說明這個用戶對必要的產品和服務越滿意。



看似發達的電商市場,中國用戶缺的不是故事,不是營銷,而是踏踏實實做好產品和服務,讓用戶信任的平臺。於是,在五年的實踐後,必要商城就實現了“4000萬用戶,年復購8次”的超強用戶信任,大眾在乎的GMV,每年更是得到了高速增長。


畢勝說:


任何不考慮供應鏈底盤的流量模式,包括所謂的風口和賽道,都是耍流氓,都只會曇花一現。


就算C2M成為了今年的風口,但它也不再是放任野蠻生長的新興行業了。如何避免踩雷,又該如何獲得用戶信任,都在《流量是藍海》這本C2M流量實戰日誌中。


靠口碑和信任獲取流量,比廣告更有效?

本書可在必要商城APP購買


在世界讀書日之際,我們也希望你能夠在閱讀中得到成長,就像俄國圖書學家魯巴金說的那樣:“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從《流量是藍海》中,能看到的不僅能瞭解C2M——從商業模式、服務,到品控、拉新、增長等方面,每個公司的業務模式都不相同,但是用戶的行為邏輯差別卻不大,或許這本書能為一些初創企業帶來啟發。


話說回來,自古以來中國傳統商人、商業組織的成功,就建立在“誠信為本”的原則之上,而信任則是由商人的誠信換取的武器。使用得當,它能為創新企業闢出一片藍海;使用不當,或許就如同Zoom之類的新企業,只知道邁大了步子向前跑,卻刺傷了最初那批付出了信任的用戶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