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懵圈了,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短視頻直播賣貨

最近江湖上流傳著2020年再不做短視頻直播將徹底落伍的說法。今天想和大家說所謂的直播短視頻真的是適合所有行業嗎?

隨著李佳琦、薇婭、羅永浩等直播的大火,似乎大家都看到了直播的紅利,最近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線直播。疫情下,直播這種營銷方式確實是非常火熱的,而企業直播其實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直播帶貨,第二種是直播宣傳。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根據Qusetmobile2019年半年報告,截至2019年6月,短視頻用戶規模已超8.2億,這意味著:每10個移動互聯網網民中,有7.2個正在使用短視頻APP。2020年4月1日、4月10日、4月16日,羅永浩在抖音做了三場直播帶貨,累計銷售額超2.5億元。前三場直播帶貨成交額分別是1.7億元、3500萬元、5700萬元。可以看出短視頻直播依舊是線上最大的流量池。


別懵圈了,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短視頻直播賣貨


但是在中國新聞網創建的一項關於“你會買網紅直播帶貨的商品嗎”投票中,有1.2萬人表示“不買,這就是新版電視購物”;有1.1萬人表示“買不買看自己的需求”;僅有2216人表示“買,看過直播就知道可信了”。

縱觀李佳琦、羅永浩、薇婭等帶貨一哥一姐,直播中熱賣的產品更傾向於單價低、決策快的零食、口紅等快消品。所以直播帶貨的產品價格不能太高,否則沒法促進衝動消費。網紅主播薇婭所帶的大部分貨價格都在19-99元之間,少有幾千幾萬元的。之前薇婭帶過房和車,基本都沒啥效果。

別懵圈了,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短視頻直播賣貨


產品必須有高折扣,否則消費者也沒必要在直播的時候購買了。如果沒有這兩個條件,直播帶貨就起不了什麼作用。以男性為消費主體的產品以及無法短時間見效的產品並不適合直播、同時諸如奢侈品、重工產業、互聯網產業、科技產業等此類需通過長期實踐進行業務升級、板塊擴張、產品優化的產業均不適合採用直播帶貨的營銷方式。此類產業因其產品以及旗下業務的特性,更需要通過長期穩定的宣傳推廣方式,來擴大品牌知名度、客戶儲備量、企業影響力。不具備直播帶貨的條件的產品如果強行帶貨直播,將會給企業帶來一下幾點負面影響:

一、低價效應降低品牌力。比如奢侈品基本是不適合直播帶貨的,奢侈品是品牌力最強的品類之一,為了直播帶貨而降價銷售,其高利潤的品牌力根基將會被動搖。一旦直播的產品給消費者留下低價的印象,品牌力上探將非常困難。

二、誇張誇大帶來的風險。比如知名主持人在直播時,向粉絲推薦一款山珍新鮮羊肚菌,因大力宣傳其功效而引發爭議。產品每一次與消費者接觸就是一次機會,好的接觸消費者成為粉絲,不好的接觸可能讓消費者對品牌一生黑。

三、直播不能帶來品牌忠誠度。直播帶貨帶不來品牌忠誠度,帶來的是主播忠誠度,大部分用戶都知道在李佳琦、薇婭那直播間買東西便宜,是他們的粉絲,但並不是他們所帶產品的粉絲。

四、沒法解決持續性流量。如果沒有過硬的產品,沒有對於品牌的打造讓消費者記住,直播帶貨後,很難讓銷售持續下去。

隨著全民直播熱潮興起,以及直播帶來的實際可觀銷量,不排除直播將成為繼廣告、公關之外,企業品牌營銷的第三種常用方式。直播可適用的商品種類受限較多,現階段主要還是集中在服裝、美妝等產品;其次,花錢請明星、網絡紅人進行直播的成本較高。可考慮發掘培養公司內部的員工網紅,從過去的外部引進,轉到內部培養,但要降低對直播帶貨的期望值,不要將其視為一夜暴富。雖然不是所有企業的產品都適合直播帶貨,但直播宣傳適合所有企業。隨著5G時代的到來,直播宣傳才是營銷的一種常規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