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川名哲紀:感悟生命,敬畏自然

上週末,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與中赫時尚聯合主辦了《2020國際花藝設計趨勢大師研討會暨第二十一屆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啟動儀式》,會議有幸邀請到了日本草月流第三代掌門人敕使河原宏的親傳弟子川名哲紀先生,中赫時尚藉此機會,與川名老師進行了深度訪談。


期間,川名老師分享了自己在花道創作時的感悟以及自己如何在商業與藝術之間保持平衡的思考,談話過程中,赫赫能明顯感受到東方哲學觀念對川名老師日常創作的深入影響,以及日本茶道文化對他設計思維的指引。


專訪川名哲紀:感悟生命,敬畏自然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採訪吧:


01

雲南初印象



中赫時尚:想請問一下川名老師是第一次來雲南嗎?

川名哲紀:對,是第一次。


中赫時尚:我們所在的這個城市叫春城,您在這裡感覺怎麼樣?喜歡這裡嗎?

川名哲紀:

這是個非常棒的城市,因為它周邊自然環境很豐富,而且我這次表演中使用的很多優質素材都取自這所城市,另外它的一些自然景觀也非常美。

我們日常做花道創作時,很多素材都不是通過流通市場採買,而是到自然界中去採集,選取一些自然生長的植物,所以說,像雲南這種自然環境很豐富的地方,對我們這種插花的人來講,特別有吸引力,而且我們在進行中國題材創作時,也經常會用到來自雲南的素材。


專訪川名哲紀:感悟生命,敬畏自然


02

關於“時間”與“變化”

關於“情緒”和“氛圍”


中赫時尚:再次有幸現場觀摩老師的創作,真的很開心。在整個創作過程中,讓人覺得很安心,老師最後的作品很有生命力。不知道在這麼長時間堅持花藝創作的過程中,老師的設計發生過什麼改變嗎?

川名哲紀:如果說有什麼改變的話,那就是時間本身的變化。人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當我們去面對植物素材進行創作時,每次觸碰這株植物都是唯一的一次,這就是相遇。

實際上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植物每次拿到它,跟它接觸的時候,植物本身也在變化。

比如說這次來雲南,我們就只帶了把剪刀過來,沒有帶任何其它材料,真的就是跟當地去了解雲南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去了解去接觸當地的一些材料和植物,然後去發現它們的特點,通過跟植物之間的交流,最終形成的是一個只有這個地方才能做出來的一些作品創作。


中赫時尚:您堅持花藝創作有幾十年的時間了,那麼您的心態有什麼變化嗎?

川名哲紀:最開始做一些創作的時候,不太容易處理好自己跟植物之間的距離感,有時會過分強調讓植物變成自己想要的那個造型,會有這種糾結感在裡面。以前更注重的是技法,會思考怎麼去做出一個更好的造型,但隨著時間的變化,更多的是關注植物本身,會想怎麼樣才能用它本身的特性,去做一些創作。


中赫時尚:

日本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曾說:“穿他的衣服,就是選擇這樣一種情緒。”他在服裝製作以及選材過程中,甚至是製版過程中,都包含這一系列的情緒在裡面,川名老師在創作過程中,又是怎樣通過這種花藝設計去傳遞這種情緒的呢?在塑造這種空間氛圍時,您又是怎麼去把這種情緒跟植物銜接好的呢?

川名哲紀:對我而言,貫穿整個作品創作最重要的東西,是怎樣去更深入的挖掘,去了解其中的內涵。剛才你也講到山本耀司,他這種貫穿所有部分的情緒,實際上就是說不會被大牌式的創作氛圍和商業化的氛圍因素所影響,他一直以來貫徹的都是那種不管在哪個環節,都要做自己想要做的東西,這份堅持是他比較注重的東西。

他現在開始畫畫,想去嘗試在這幅畫裡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我和他不一樣的地方。


專訪川名哲紀:感悟生命,敬畏自然


03

如何平衡商業與藝術?


中赫時尚:想請教一下川名老師在做花藝設計時,是如何平衡個人情緒和商業空間之間的關係呢?

川名哲紀:插花創作是有很多頻道的,當你在講純粹自我表達的藝術創作時,它需要的就不僅僅是創作手法了,它可能針對的是某種空間或某一領域,需要有這種創作者自我表達的強烈要求和統一。

如果是商業空間,那作品本身是要服務於這個空間的,可能需要和空間融合才能完成最終效果。所以說插花創作應該是多頻道的、有選擇性的根據不同的空間和不同需求來完成的。


中赫時尚:那麼川名老師現在追求的是哪個頻道呢?您本身更注重哪個頻道的發展呢?

川名哲紀:這個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是在商業空間中創作,要考慮空間的要求和客戶的需求,那我就會把這個作為重點,選擇合適的植物進行創作,但如果是一個純藝術的空間,它要求的就是要把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傳達出去,那就要完全站在一個藝術的角度,來完成這個作品,所以說是根據不同的環境,來做一些不同的創作。


專訪川名哲紀:感悟生命,敬畏自然


04

水就勢 而成山河



中赫時尚:剛剛聊了那麼多,有一點挺疑問,就是如果說用自然界的一樣東西,比如說“山”、“水”、“植物”等,讓您自己去描述自己,您會傾向於用哪種元素去描繪自己呢?為什麼?

川名哲紀:就自然界當中的某一元素來講的話,我更注重自然界本身創造的這樣一個環境,就是為生命提供一個反覆循環的大環境,這是大自然最有魅力的一點。

說到描繪自己,我比較傾向於“水”,因為它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變換不同的形態,湖泊、大海都會有它這種特性的存在。

我現在很多作品,比如說用到竹子的一些作品造型,更多的是表達一種動態、靈動以及“水”這樣一些概念。


中赫時尚:川名老師這次來參加這個世界級別的花藝盛會,有什麼感受嗎?對未來花藝行業有什麼期待嗎?

川名哲紀:之前一直是把精力放在藝術創作上,是以自我表達為主,做了很多藝術創作,但是最近兩年開始關注,如何能夠讓更多人,把“這種插花或者用植物來完成造型這樣一種行為”,把它理解為一種藝術,或者說讓更多花藝創作者提升到一個藝術的層面,去完成一件更好的作品這是我最近感興趣的一些事情。培養更多植物藝術創作者,是我現在正在嘗試做的事情,我盡各種各樣的努力,希望把自己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和理念,傳遞給更多年輕人去學習、去理解。



專訪川名哲紀:感悟生命,敬畏自然


05

寄語年輕花藝人


中赫時尚:川名老師對現在的年輕花藝師有什麼意見和建議嗎?

川名哲紀:我在課上一直強調,我們在進行不管什麼樣的造型或創作時,一定不要忽視素材內在的東西,因為我們用這個植物素材的意義就在於它本身是有生命的,既然用的是有生命的素材在創作,那就不能忽視掉它本身內在蘊涵的東西,一定要把這些東西表達出來,這個是我在中赫時尚第一天講課時,就反覆跟大家強調的。


主持人:從教育培訓的行業角度出發,川名老師是怎樣看待花植行業發展的呢,比如植物花材、培育基地、植物產業鏈,植物栽培這些?

川名哲紀:我們做植物創作這個領域,如果浪費嚴重的話,那對自然界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大的影響和破壞,所以我們在創作過程中,包括這次在雲南去的培養基地,去山裡面選枝材,這個過程中,我們是非常謹慎的,數量選擇時也非常謹慎,因為可能我們砍下來的這個枝,它要經過幾十年才能再長成這樣。

現在我們發展植物栽培種植,這個實際上對自然界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如果我們在創作過程中不能把這些植物本身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去完成一個超越它生命本身的創作的話,那只是一個簡單的堆砌和擺出的造型而已,這樣的話,它的價值就沒有充分體現出來,這就是一種浪費。

所以說作為我們藝術創作者,特別是用植物創作的人,應該時刻把這個環保意識放在腦子裡面,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不管去到哪裡,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用最少限度的材料,最大化的去完成一個創作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