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也許是天意,也許是巧合,進出寧夏中衛竟然都選擇了這趟從拉薩開往北京的Z22次列車。緊緊張張忙忙碌碌,不停的考察不停的參觀,不停的認識新朋友,如此算來就是整整的兩天48小時,於是也就有了《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的標題,許多聰明的讀者自然也就能猜出我這篇文章的真實意圖,是的,就是要為“天下黃河富寧夏,首富中衛”的中衛唱首讚歌。


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活了大半輩子,去過了許多的地方,因為感動,因為熱愛也寫過許多的文字,為喜歡的地方留下讚美之詞,為每一個地方的人文情懷所陶醉,為每一個地方的熱情質樸所融化,沒有了功利沒有了企圖,唯有情到深處的真實坦誠,唯有意到筆端的自然流露,我認為這樣的書寫這樣的傾訴才是最高境界,才是世間唯真唯誠唯帥的表達,中衛雖小,卻體現著中國北方的雄渾、質樸、厚重,堪為潑墨揮毫。


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隨便打開一個衛星地圖都會發現,黃河在穿越甘肅黃土高原的溝溝茆茆之後,進入寧夏進入內蒙古之後變得更為彰顯母親河的溫柔和體貼,於是也就有了“天下黃河富寧夏“和“黃河百害唯富河套”的說法,河套是個大概念,前套或者西套就是指寧夏賀蘭山東麓,後套或者東套就是指巴彥淖爾區域,著名的黃河幾字灣在寧夏中衛開啟了美麗富饒模式,“天下黃河富寧夏,首富中衛”確實說的不錯。


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獨特的地理氣候,豐富的光照條件,再加上黃河水的灌溉哺育,中衛可謂得天獨厚而且物產豐饒,寧夏枸杞馳名中外,枸杞佔全國的四分之一,中衛是最主要的產區,因為地處富硒帶,長在石頭縫裡的硒砂瓜也就成了中衛農業的奇蹟,“世界枸杞之都”和“中國硒砂瓜之鄉”的美譽可不是憑空而來,另外馬鈴薯、小茴香、牛羊畜牧也都是中衛的優勢農產品,近年來富硒蘋果也是異軍突起,種植面積日益擴大,產業鏈逐步完善,富硒蘋果已經成為中衛的又一張名片,農牧業生產也在由粗放型朝著集約型精細化方向發展,中衛的鄉村振興可以說是正逢其時。


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在許多人的印象裡,沙坡頭的知名度要遠遠高於中衛,這都是中衛人通過六十多年的艱苦努力,治理荒漠再造綠色,讓這個世界永遠記住了沙坡頭。其實中衛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長流水舊石器文化遺址、一碗泉新石器文化遺址,以及大麥地巖畫、香山岩畫都證明這個區域很早以前就是人類早期繁衍生息的熱土。這裡曾經是羌戎的聚集地,是鮮卑、党項、蒙古等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交匯融合的地方。讓沙坡頭聲譽鵲起的則是堪稱世界奇蹟的治沙經驗和沙漠旅遊的蓬勃興起。


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而我則是四十多年前,還是個中學生的時候就永遠的記住了這個獨特的地名,沙坡頭,當年為了保障西北大動脈包蘭鐵路的安全暢通,中衛人發明了麥草方格治沙模式,鎖住了騰格裡沙漠的漫天黃沙,又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不但保證了包蘭鐵路、338國道、定武高速、中衛機場的正常運行,還為中衛城市生態環境、產業培育、經濟發展以及未來京蘭高鐵的開通奠定基礎,沙坡頭成為人類成功治沙的發源地,而且還打造出以黃河、大漠、綠洲、高山和諧相處的國家5A級沙坡頭旅遊景區,在這裡享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自然奇觀成了許多遊客終生的夢想,黃河的嬌媚柔情和騰格裡沙漠的暴虐狂野,中衛的多姿多彩和黃土高原的磅礴蒼茫,共同塑造出寧夏沙坡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和品牌價值。


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依託中衛不可複製的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一代一代的中衛人不但讓漫漫黃土裡生長出品質優良的糧食、水果、蔬菜,營造出中衛小城獨特的文化氣息,讓沙坡頭景區成為中國沙漠特色旅遊的勝地,還在黃河岸邊,沙漠腹地打造出具有寧夏風情的特色民宿,既有江南民宿的靈秀雅緻又體現出北方居住的樸拙大氣,還能巧妙的融入環境元素,讓中衛的黃河、黃沙、藍天、綠洲、星空、沙生植物、豐富物產、獨特建築成為人們美好旅程和放鬆身心的吸引物,進而衍生出旅遊服務產品,利用現代傳媒的高效快捷,以體驗和互動贏得市場,無論是星星酒店還是黃河宿集都在中國民宿行業產生巨大影響,併成為引領鄉村民宿的標誌性產品。


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如果說今天的中衛民宿能夠成為話題,體現了當代中衛人的藝術審美和文化積澱的話,那麼大麥地巖畫則讓我們感覺到這片土地曾經的擁有者所揮灑的源遠流長的與生俱來的美學基因的強大。工作和愛好的原因,這些年見過廣西左江花山岩畫,見過寧夏賀蘭山岩畫,也見過距離中衛不遠的阿拉善曼德拉山岩畫,上個月還醉心於內蒙古巴彥淖爾河套文化博物院的陰山岩畫,每一次瞻仰都是朝拜的過程,都被先人們飛騰的想象力和堅忍不拔所感動,是他們為我們保留記錄了來自遠古的信息,每一次仰望都是心靈淨化和精神洗禮的昇華,大麥地巖畫更是如此。


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到了中衛才知道大麥地這個詞彙,某些人的學養確實值得懷疑,在這裡我不好意思掩飾自己的孤陋寡聞。在看到大麥地巖畫的一瞬間,我還是感到震驚,許多地方都有巖畫,或粗陋,或簡單,像這樣從四千年前到一萬三千年前的跨度,從動物崇拜、天體崇拜、祖先崇拜,到神靈崇拜、生殖崇拜、巫術崇拜,再到與北方遊牧民族息息相關的遊牧、騎射、圍獵、舞蹈、祭拜,大麥地巖畫不但豐富、生動、樸拙,並且數量眾多,相對保存也比較完整,而這些感受還僅僅是來自於大麥地巖畫拓片博物館的私人收藏,想必親臨現場的藝術震撼和場地感覺會更為絕妙,在一場嚴峻的生存環境下,祖先們所表現出來的藝術靈性和執著精神著實令我們歎服,保護好先人留下的文化藝術瑰寶,努力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很有必要。


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站在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面前,才感覺到自己的淺薄和粗陋,一個有些藝術積澱,有些出行經驗,有些創作激情的人,在聽到大麥地巖畫這個詞彙時所表現出的茫然無知,和在大麥地巖畫拓片面前所顯示出的驚奇震撼,都在告訴我們自己,出行前查資料做功課看攻略是多麼的重要,但是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反射出酒好也得勤吆喝的道理,大麥地巖畫有和沙坡頭、硒砂瓜共同成為中衛城市名片的潛質,相信通過寧夏有識之士們的共同努力,中衛一定會綻放出奇異的文化光彩。


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在中衛的48小時說起來不算長也不算短,對於人的生命來說僅僅是一瞬間,但是就是在這48小時感受到的卻是今生永遠難忘的厚重、質樸、熱情。來自自然的神奇瑰麗,來自人類的巧奪天工,來自文化的深厚浸蘊,都令這次考察調研充滿著藝術的享受和人文的關愛。沙坡頭的萬種風情,大麥地巖畫的千姿百態,騰格里的壯闊蒼涼,黃河奇石的天然之美,中衛烙畫的藝術之媚,黃河宿集的曼妙之情,對於一個規劃工作者和自媒體作者,“天下黃河富寧夏,首富中衛”或許要延申為“天下黃河富寧夏,首推中衛”了,因為中衛愛上寧夏看來已成必然。


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入夜,中衛鼓樓掩映在城市中央燈紅酒綠的繁華之中,"鎖扼青銅"、"對峙香巖"、"爽挹沙山""控制邊夷"四塊匾額恰如其分的概括出中衛過去的重要地位,曾經的文昌閣依舊高高的聳立於中衛鬧市之中,鬧中有靜,鬧中有情,鬧中有韻。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綠化美化、燈光亮化,中衛小城都堪為經典。雖然這裡的春天來得稍微晚一些,雖然這裡的風沙依然頻繁發生,但我們還是在沙坡頭治沙精神裡看到中衛生生不息的希望,看到鄉村和旅遊的未來。


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美好的祝願,真摯的期冀,都融匯在這短短的48小時裡。因為熱愛文學,有幸認識了楊主席、徐主席,因為熱愛文史,有緣認識了石主席、胡科長,因為鄉村振興,我們結識了萬兄弟、王兄弟,因為熱愛藝術,我們結識了費老師、劉老弟。站臺上乘客不多,美景、美酒,還有濃濃的情誼在盪漾,48個小時的歡樂充實還在不停的閃現,Z22就要開車了,就要融入西北的夜色裡,而我們的心還留在中衛,還留在寧夏的大地上。


在寧夏中衛的48小時,陶醉並感動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