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從香格里拉鎮出發,返回途中在紅草地停留,彌補了來時之遺憾

第三次到新都橋

早上從香格里拉鎮出發,原路返回理塘,途中在紅草地停留,彌補了來時之遺憾。

早上從香格里拉鎮出發,返回途中在紅草地停留,彌補了來時之遺憾


紅草地面積只有足球場大,池塘裡生長的紅草,疏密相間,紫裡透紅,散落無序的頑石點綴其間,平添了幾分浪漫。對岸筆直地矗立著一排黃綠錯落的楊樹、遠處的山巒、村莊、藍天白雲、五顏六色的大片色塊、水天同彩地纏綿出一幅色彩交織、斑斕、誇張絢麗圖畫,這幅圖畫不是任何時候都能看到,每年也就只有十幾天時間。正是因為短暫而珍惜,這裡也成了稻城標誌性的景區之一。

早上從香格里拉鎮出發,返回途中在紅草地停留,彌補了來時之遺憾


隨後走上了318國道,穿過雅江隧道、剪子彎隧道、高爾寺隧道,2015年我路過此處時,這些地方還是埡口,埡口也是看風景的絕佳之地,現在有了隧道,原來的埡口也正在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很慶幸我曾經在這些埡口上看過風景並留下過足跡,這也成了我難得的人生經歷和體驗。

早上從香格里拉鎮出發,返回途中在紅草地停留,彌補了來時之遺憾


晚上住在新都橋,這也是我第三次住在新都橋了。

早上從香格里拉鎮出發,返回途中在紅草地停留,彌補了來時之遺憾


為了早上的光影,我們一大早吃過了早餐,吃早餐時,抬眼看見了遠處的雪山尖,當地人說這就是貢嘎雪山,藏語稱“木雅貢嘎”,是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山。它是四川省第一高峰,海拔7556米,被喻為“蜀山之王”,也是世界第十一高山,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名山”第二名,是世界上值得觀賞的極高山之一。貢嘎山無論在文化以及地理環境上,都處於西部藏族(青藏高原)與東部漢族(溫暖和潮溼氣候)的分界點上,更有傳說稱貢嘎山是珠穆朗瑪的姑姑。當地人說觀看貢嘎雪山,除了海螺溝以外,距離貢嘎雪山最近的觀景平臺,是康定市甲根壩鄉的子梅埡口,直線距離不到5公里。

早上從香格里拉鎮出發,返回途中在紅草地停留,彌補了來時之遺憾


前兩次到新都橋,都是走的318國道,雖然有一次也走到了瓦澤鄉遇到了雲霧縹緲​的仙境,但是沒有往前走。據《警苑》總編黃峰介紹從新都橋向甲根壩鄉和朋布西鄉方向,風景很美,是攝影家的天堂。此次我們就沿著四川省道205前往此處。

早上從香格里拉鎮出發,返回途中在紅草地停留,彌補了來時之遺憾


這裡是美麗的四川省道205的精華所在,是木雅藏族的聚居區,電視劇《康定情歌》曾在此拍攝外景。這裡平常很少有車輛出入,所以很多風景都給人一種與世無爭的感覺。

早上從香格里拉鎮出發,返回途中在紅草地停留,彌補了來時之遺憾


甲根壩以高原田園風光和木雅文化(風情、建築)為主要特色。這一區域也是茶馬古道重要的通道和驛站,甲根壩鄉所在地啟卡村也是著名的新都橋“攝影天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寂靜的村莊、柔和明媚的晨光、悠閒地吃著草的牛羊在晨光中毛色透亮閃著金光,有的地方晨霧斑​薄縹緲,如夢如幻​,一幅天然的田園牧​歌景象,這裡也是我前兩次未到之處,我感覺這裡才是真實的“攝影天堂”。沿途除了有幾個攝影小團隊外,無人光顧,碰到了一群說四川話的人,經交流,知道他們是重慶人,每年都到這裡來,雖然風景是死的,但是也是鮮活的,季節、天氣不同,呈現的風景也會千變萬化,反正每次來都有不一樣的收穫,他們也樂此不疲,我為他們的執著而點贊。

早上從香格里拉鎮出發,返回途中在紅草地停留,彌補了來時之遺憾


朋布西鄉有“東方金字塔”之稱,說得是朋布西古碉樓依藏寨而建,很有名,因2017年川西之行見到了梭坡的碉樓群,我們就沒有去看此處的碉樓了,朋布西鄉和甲根壩鄉一樣也是半農半牧區,畜牧業以養牛、羊為主。風景也一樣如詩如畫。

早上從香格里拉鎮出發,返回途中在紅草地停留,彌補了來時之遺憾


據路上的攝影愛好者說,向前90多公里處的風景更美,因時間關係,我們沿途返回到瓦澤鄉,然後迴歸到318國道,經過折多山(海拔4298米),在康定市吃完中餐後前往瀘定橋,我和草叢都是第二次到瀘定橋,其他隊友第一次到,我們又一起重走了瀘定橋,隨後一路走過不少隧道,到達雅安縣,其中最著名的是二郞山隧道,它是川藏線上著名的埡口,也是川藏線從成都平原出發後所經過的第一個埡口,過了二郎山埡口,無論地貌、氣候、人文,似乎都變成了另一種境界,它也是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天然分水嶺。隧道開通後川藏線二郎山路段縮短里程25公里,減少行車時間3個小時,5分鐘就能穿越川藏線上的第一座高山。

早上從香格里拉鎮出發,返回途中在紅草地停留,彌補了來時之遺憾


我2015年經過時正在維修繞道而行,此次有緣與它相見,隧道洞長4176米,歷經4年二郎山隧道正式通車,1996年開工時是國內最長、海拔最高、地應力最大的特長山嶺公路隧道,車行走在隧道,減少了翻越啞口的危險,看著以前的老路,想起了《歌唱二郎山》之歌,此歌作於1951年年底,是一首歌唱修築入藏公路官兵的戰歌,“二郎山,高萬丈”,既唱出了對二郎山的敬畏,也唱出了開路大軍的不畏艱辛、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雖然現在隨著隧道的開通,有些路段和埡口已經廢棄,但此路使天塹變通途,使大山和高原的人們見到了山外的世界。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投資修建了一個又一個大山隧道,使大自然正在恢復其原貌及本色,我們感到很欣慰。你如喜歡本文,請於關注今日頭條《農村那些事兒》(文字:風吹砂, 插圖、編輯:沙漠)。原創不易,謝絕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