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龍蝦產業銷售額今年或突破60億元 年消費龍蝦達850

安徽合肥龍蝦產業銷售額今年或突破60億元 年消費龍蝦達850

大調研啟動之後,合肥市農委開展了蝦稻產業發展情況專題調研。記者從合肥市大調研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截至目前,全市蝦稻種養總面積已經突破20萬畝。2018年,全市龍蝦產業銷售額預計突破60億元。

現狀蝦稻種養總面積已經突破20萬畝

近年來,合肥市龍蝦產業的種養規模迅速擴張。截至目前,全市蝦稻種養總面積已經突破20萬畝,同比增長 57%。全市200畝以上規模基地500餘個,千畝示範片24個,形成了長豐造甲、廬江泥河、巢湖炯煬、肥西山南四個萬畝示範區。

自2002年以來,合肥市連續成功舉辦了17屆中國·合肥龍蝦節。2015年“合肥龍蝦”榮獲國家工商總局“原產地證明商標”,2018年通過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定,擁有 “下塘龍蝦”“漁知稻”等龍蝦及蝦稻註冊商標70餘個。

目前,合肥市各類龍蝦大排檔800餘家;城區品牌龍蝦餐飲店160餘家,年消費龍蝦達8500噸,一批合肥“龍蝦大王”口碑卓越;龍蝦已成為不少5星級酒店的特色美食之一。如今,在合肥,“吃龍蝦、喝啤酒、談生意、交朋友”的餐飲文化深得大眾推崇。

效益今年龍蝦產業銷售額預計破60億

合肥市龍蝦產業發展迅速,得益於支撐體系不斷健全。2018年,合肥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於支持蝦稻產業發展,全市各級財政累計投入蝦稻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超過 3000萬元。近年來龍蝦價格持續高位,發展蝦稻產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蝦稻產業已成為合肥市產業扶貧的重要模式。比如,長豐縣造甲鄉共有516戶貧困戶從事蝦稻共養產業,蝦稻共養總面積1.5萬畝,畝均增收5000元。2017年,合肥市龍蝦加工出口創匯800萬美元,位居全省大宗農產品首位。2018年,全市龍蝦產業銷售額預計突破60億元。

潛力產量、品牌影響力均有提升空間

調研組指出,近年來,合肥市蝦稻產業發展迅速、前景可觀,但依然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還有不少地方有潛力可以挖掘。比如,目前龍蝦產業配套體系不夠完整。

部分種養基地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農村機耕道路建設不足、供電設施陳舊老化,亟須提升改造;鮮蝦收購集中定點市場較少,多為小商小販田間地頭收購,價格不穩定。同時,因本地沒有專門龍蝦種苗培育場,新建龍蝦基地苗種仍需從外地引進,增加了生產成本。

除了龍蝦養殖技術亟需提升,目前的種養模式多為蝦稻輪作“一稻一蝦”,少有 “一稻二蝦”“一稻三蝦”模式,合肥市的龍蝦產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除了銷售及深加工體系亟須建立,合肥市的龍蝦品牌影響力還需深耕挖潛。

建議

鼓勵“龍蝦大王”建立專屬產品直供基地

為此,合肥市農委建議,推進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對蝦稻田塊進行標準化改造;建設集生產、科研、教學、觀光於一體的現代化標準示範園;組織制定和推廣“蝦稻共作”標準化技術規程,加快實現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提高畝均產出和效益。

在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方面,鼓勵和引導“龍蝦大王”餐飲企業通過直接控股、資金入股、訂單銷售等方式,建立專屬產品直供基地;鼓勵小龍蝦網店及各種線上平臺發展;改造或引進先進技術,開發甲殼素等高端產品,增加產業附加值。

合肥市農委還建議,積極推進“合肥蝦稻”區域公共品牌註冊;鼓勵和引導在“龍蝦大王”門店開設專櫃,提高蝦稻產品的美譽度;鼓勵和引導各類蝦稻產業主體,打造全產業鏈的蝦稻產業發展共同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