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只能讚歎:孩子的詩,才叫詩!

我的朋友M老師是個教育領域的大咖,特別擅長兩件事兒,一是教育規劃,重點是高考志願填報和大學發展路徑;二是帶娃。

我孩子當年高考過後就向M老師諮詢過,他的解答翔實,很有建設性,我們受益匪淺。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只能讚歎:孩子的詩,才叫詩!


而除此之外,我也特別喜歡看他在朋友圈裡曬他和兒子的日常。在我看來,他家剛讀小學的小寶貝儼然小大人,說話行事有板有眼,頗有乃父風範。

近日,M老師在朋友圈裡曬出了幾首小孩子寫的詩,並且配上文字:“最偉大的詩人,是我們的孩子。字裡行間閃耀著無限的想象力!”

我趕忙打開一看,果然首首精妙!不由讚不絕口。留言道:這是你家小M的傑作吧?這才叫詩啊!

M老師立馬回覆:他哪有這水平呀?哈哈!

原諒我的孤陋寡聞,但我確實被這些詩作驚豔到了。下面,就一起來欣賞這些童言童語中的盎然詩意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只能讚歎:孩子的詩,才叫詩!

這首《古詩》充滿著奇特的想象力,小作者腦海裡似乎對於古詩的印象就是寫在泛黃的紙頁上的詩篇。於是,他或許是她就把自己剛剛寫就的詩拿到太陽底下去曬,希望陽光能把紙頁曬黃。然後,小作者就可以把它當作是一首流傳幾萬年的“古詩”啦!

但是,“假裝”這個詞還是說明了小作者其實也知道,只有經過歷史沉澱的佳作才是真正的“古詩”。“假裝”這個詞既寫出了小作者的天真爛漫,也“暴露”了不小的“野心”——自己寫的詩能夠“流傳幾萬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只能讚歎:孩子的詩,才叫詩!

這首《花紋》,前兩句寫實,在敘事。夏天,光著膀子睡在涼蓆上的爸爸起身後,身上印滿了涼蓆的花紋。這是非常生活化的描寫,很真實。我們都知道,印在皮膚上的這些花紋很憶就會消退。但是在小作者心裡,這些花紋不是從爸爸身上消退了,而是又回到了涼蓆上,原因是“它們不願流浪”。

後面這兩句,全是小作者的想象和猜想,是寫虛。這兩句擬人真是點睛妙筆,一下子就把整首詩寫活了!一個帶著一點點憂鬱和傷感氣息的小詩人形象立馬從紙上走到了讀者跟前。這首詩中,還隱隱透露了小詩人不願意跟爸爸分開的情愫。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只能讚歎:孩子的詩,才叫詩!

《電線杆》這首詩,開篇也在敘事。夜晚,在奔馳的車廂裡睡不著覺的小作者,望著車窗外的茫茫荒原,滄桑又帶點兒神秘,有一種置身於史前文明的恍惚之感。突然,一根電線杆從小作者的眼前飛馳而過,一下子把小詩人驚醒,也拉回到了現實之中:原來,不是身在莽荒,還是在有車有電的文明世界裡啊!

一種十分常見的生活景象,在成年人眼裡早已熟視無睹,而在孩子的眼裡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想象和聯想,真是讓人感嘆:庸常的生活抹平了詩和遠方,剩下的似乎只有眼前的苟且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只能讚歎:孩子的詩,才叫詩!

這首《原創》,真是讓人動容!小作者十分肯定,“我愛你”這句話從別人口中說出來絕對不屬於原創,真正的原創在媽媽那裡。也就是說,第一個對孩子說“我愛你”的是媽媽,發自內心地說“我愛你”的也是媽媽,其他人無法與媽媽相提並論。這不就是對母愛最真摯的歌頌麼?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只能讚歎:孩子的詩,才叫詩!

詩歌的賞析常常強調意象與意境。但,那是大人的事兒。

小詩人們在寫下上面這些動人詩篇的時候,他們根本不知道還有這些拗口難懂的概念,他們只是把自己心裡最純粹最質樸的想法拿到了紙上,沒有雕琢,沒有裝飾。

就像《哈利波特》中的巫師,可以伸手把腦海中的畫面直接抓取出來。這些小詩人根本也不懂什麼創作技巧,就是自然而然地把腦子裡的東西取了出來。卻正應了陸游的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只能讚歎:孩子的詩,才叫詩!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面對孩子們這樣“有真意”的詩,劍客老師實在沒有更好的語言來點評。忽然想到那些因詩而成名的當代“大詩人”們,不知道會不會羞紅了臉呢?在紛繁忙亂的社會里,大人們或許因為忙著追逐而閉上了慧眼、封住了慧心吧。

對於孩子們的這些詩,你還會吝嗇讚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