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外航天人有個銀河補習班

似乎在一夜之間,也或者是在連著颳了幾天的大風之後,春天就來了。當一切漸漸回到正軌,有些夢想也開始萌動。比如,68歲的楊長德老人。望著窗外的陽光正好,他惦記著能走到戶外,讓自己心愛的火箭再次一飛沖天,好把憋了兩個多月的沉鬱心情放飛。

從1989年到2020年,從最初對手工和模型的酷愛,到自學成才製作成了會飛的火箭模型,種類有十多種,累計發射成功千餘次,成功率高達99%。楊長德痴心不改,初衷不變,他身體力行地告訴了人們一個淺顯的道理,人應該有追求和夢想。4月7日,記者採訪了楊長德老人。

编外航天人有个银河补习班

小學老師有個“跨界”飛天夢

在採訪楊長德之前,記者並不知道他是一名退休教師,但記者仍然稱呼他為“楊老師”。只因為記者覺得,可以把夢想堅持數十年的人,就值得每個人尊敬。

退休前,楊長德是薩爾圖區鐵西風雷小學的教師,畢業於大慶師範學校,最初教數學和語文,後來機緣巧合趕上教改,他教起了手工課。在孩提時代,楊長德就嚮往藍天,還對各種模型超級感興趣,簡易的汽車、飛機模型做得有模有樣。“但在當時沒有條件,也不敢想,後來就不了了之了。”

那一年,楊長德38歲。在課堂上,撫摸著教具,他彷彿又回到了少年時代,他有了一個想法,為什麼不重拾舊夢呢?白天,在課堂上教學生做各種模型,回家後繼續鼓搗飛機模型。時間一長,看著地上的木屑,愛人有點不樂意了,數落他“淨整沒用的”。可是,楊長德總是“嘿嘿”一笑,從不還嘴,卻心裡有數。

學校火箭“走丟”了,他的卻“上去”了

採訪中,楊長德老人忍不住笑著告訴記者說,最初他也沒有想過做火箭模型。有一次,他為學校從西安採購回來了教具——火箭的航空模型。拿到手裡,他愛不釋手。豈料,火箭發射後,在大風天裡非常不穩定,飛丟了再也沒回來。

楊長德頗為心疼,突然萌生一個想法,自己擅長做模型,為什麼不做一個可以飛上天的火箭呢?

從不會動的模型到一飛沖天,這似乎又“跨界”了。可是,楊長德此時卻有著從未有過的信心。“當時想法挺簡單,就想試試看。”

楊長德做火箭模型的原料,有買的,也有從垃圾箱裡蒐集來的:三合板、木方、竹絲、鐵絲、鋼絲,還有走街串巷撿來的。後來,通過查閱相關書籍他明白了,火箭能飛上天主要靠發動機。2000年,楊長德老人做的火箭模型真的飛上天了!這次處女作首秀完成後,他的信心更足了。

採訪時,楊長德老人正在加工頭錐(整流罩)。他告訴記者,這是模型火箭的重要部件,相當於神舟飛船,只不過簡化了,內部還沒開發。別小看這個部件,沒點兒功夫很難完成,是純手工的,對接處精確到十分之一毫米,許多初學者就失敗在這裡。

楊長德老人說,這一部件在大慶獨一無二,材料也很講究,白松的比較好。小小的部件,先截成90mm木方;加工成圓柱;底部加工成18mm圓柱與箭體對接,上部加工成卵形,分別用木銼、粗砂布、細砂布打磨,再塗上金粉。

编外航天人有个银河补习班

願做航標燈建起數十個航模基地

老舍先生說:“人是為明天活著的,因為記憶裡有朝陽曉露。”

楊長德的夢想實現了,可是,他還有更大的夢想呢。

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小航天人”接棒他的夢想,將來也能為之蓄力,成為祖國航天事業的有用之才。

而熱愛航模的孩子們,就是祖國的明天啊!

在學校、在社區、在廣場……楊長德老人的火箭模型在飛天的剎那,總能收穫一片讚歎聲。

退休後,楊老師在多所學校和單位擔任輔導員。在他的推動下,成立了模型火箭表演隊,建起數十個航模基地,學生到各地參加航模比賽,取得了許多傲人成績……

這些,看似很難實現的事都成了現實。

採訪中,楊長德老人說起自己的得意弟子,如數家珍:2012年8月,在第十四屆“飛向北京·飛向太空”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中,有兩名學生獲得單項優勝獎;陳溪獲得簡易車輛模型製作三等獎,編入《中國青少年年鑑》94年卷;王宇獲得了商標知識競賽三等獎,那期節目是在央視少兒頻道播的……

楊長德老人還通過《輔導員》雜誌介紹,與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15所團委取得了聯繫,他還收到過運載火箭CZ—2F原總指揮黃春平的信件。

最讓老人開心的是,他曾經成功發射火箭為央視的中秋晚會助興,還曾參與過慶祝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表演……

编外航天人有个银河补习班

未完待續他和他追逐的夢都很精彩

今年68歲的楊長德老人不服老。他說,等疫情徹底過去了,他還得繼續走在美麗的航天之路上,教學生、做火箭模型、參加比賽……他想用實際行動帶給學生溫暖、希望和力量,希望他的學生能夠踏實做事、仰望星空,將來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為夢想蓄力的日子或許漫長,但,汪曾祺老先生說過,人,一定要愛著點兒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

只要時間到了,花一定會開。夢想,也是。

欄目策劃/劉誠 文/大慶晚報記者陳經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