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豬價創6年高峰,未來還會繼續漲

非洲豬瘟防控是全球性難題,今年以來,全球共有18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發生了5800多起疫情。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歐洲成為非洲豬瘟肆虐的重災區。

截止2019年8月3日,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已經一年,受非瘟影響,國內“南豬北養西進”受挑戰,行業迎來整合期。目前,我國非洲豬瘟防控形勢依然複雜嚴峻,而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豬價出現快速上漲。近期,豬肉價格已經站上2013年以來的高峰。

非洲豬瘟防控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攻堅戰和需要常抓不懈的持久戰。

今年以來全球發生5800起非瘟疫情!國內豬價創6年高峰,未來還會繼續漲!

綜合第一財經、中新經緯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8月1日發佈,湖北省洪湖市發生非洲豬瘟疫情。至此,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已經一年。

這場疫情在衝擊國內養殖業秩序的同時,也在重塑國內養殖行業的新格局。正如7月23日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全國非洲豬瘟防控工作視頻會議上強調的:非洲豬瘟防控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攻堅戰和需要常抓不懈的持久戰。

非洲豬瘟疫情仍在全球蔓延

截至今年7月3日,全國共發生非洲豬瘟疫情143起,撲殺生豬116萬餘頭。目前,全國25個省區的疫區已經全部解除封鎖。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勢頭明顯減緩,生豬生產和運銷秩序正在逐步恢復政策。

“這一年來,中國的非洲豬瘟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7月4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在國新辦舉辦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給出這一評價。

不過,我國非洲豬瘟防控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從國際上看,非洲豬瘟防控是全球性難題,已發生疫情的68個國家和地區中,目前只有13個國家曾實現過根除。今年以來,共有18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發生了5800多起疫情。

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歐洲成為非洲豬瘟肆虐的重災區,自2019年起,匈牙利發生了778起野豬非洲豬瘟疫情,比利時發生503起野豬非洲豬瘟疫情,羅馬尼亞發生176起家豬和323起野豬共499起非洲豬瘟疫情,烏克蘭發生25起家豬和7起野豬共32起非洲豬瘟疫情,保加利亞發生1起家豬和13起野豬共14起非洲豬瘟疫情。

在亞洲,越南自2019年起發生2814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柬埔寨發生7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中國香港發生2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朝鮮發生1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

一年來,農業農村部的指導方針也有所變化,從爆發之初的“堅決打好打贏非洲豬瘟殲滅戰”,到今年1月的“確保打好打贏非洲豬瘟防控攻堅戰”,再到7月的“堅決打好打贏非洲豬瘟防控攻堅戰、持久戰”。

非洲豬瘟提前終結豬價下行週期

豬肉是重要的“菜籃子”產品,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豬肉市場波動始終是各方關注的熱點。

梳理這一年來的豬價變化可以發現,產能下降提前終結了豬價下行的週期,使得豬價“牛市”更長,且幅度更大。

國內豬價創6年高峰,未來還會繼續漲

非洲豬瘟爆發初期,大量生豬被動淘汰,再加上農業農村部嚴禁生豬調運,這直接導致大豬無法按時出欄變現,養殖場無法獲得仔豬補欄。

同時,大豬的持續餵養,致使養殖場現金流緊張,大豬佔有豬舍客觀上也限制了仔豬補欄,從而引發仔豬價格下跌,繁育虧損,大量的母豬被動淘汰。

而出於對疫情的擔憂,居民也減少了豬肉消費,這也增加了生豬銷售的難度。

國內豬價創6年高峰,未來還會繼續漲

以今年3月份為界,疫情的持續(2018年8月到11月)導致主產區的豬價下跌,而主銷區因缺乏生豬調入,豬價上漲。從3月份開始,豬價呈持續上漲的走勢,豬價一直偏強。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解釋稱,豬價上漲較快主要是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去年四季度以來,生豬和能繁母豬的產能持續下降,豬肉市場供給偏緊的效應近期開始集中顯現。

在行業內,能繁母豬存欄同比降幅以5%為預警線。從2018年10月份農業農村部監測的400個縣這一指標就已經達到5.9%。之後降幅逐月擴大,到今年6月份,同比降幅達到26.7%。

唐珂稱,按照生豬的生產規律,從母豬懷孕、仔豬出生,到育肥豬出欄大約需要10個月的時間,2018年10月份生豬基礎產能下降,導致今年6、7月份開始,生豬供應減少問題顯現,價格持續上漲。

面對因為產能去化嚴重導致的豬價上漲,中國政府強調,統籌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和生豬生產,確保疫情平穩下降不反彈、肉類供給不斷檔、生豬市場總體穩定。其中,從相應政策及配套支持方面,促進行業在疫情減弱或者消滅後,快速恢復產能,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對全面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穩定生豬生產都作出部署。

持久戰下的產業深刻影響

政府所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應急措施,在影響未來豬週期走勢的同時,也將對整個行業產生更為深層次的影響。

在馮永輝看來,中國生豬市場此前是通過大生產、大消費、大流通的方式,在全國範圍內競爭配置資源。而在非洲豬瘟出現後,政府採取了活豬跨省禁運的嚴厲措施,市場將只能在區域範圍內競爭配置資源。

比如,近年來出現的“南豬北養西進”戰略佈局,以及延續多年的全國“活豬大流通”格局都因此調整。疊加國內外多重因素的影響,整個生豬產業鏈上,從上游的大豆、飼料、獸藥疫苗,再到下游的屠宰加工、豬肉進出口,還有替代品等一系列環節都將產生連鎖反應。

以大豆進口貿易為例,太平洋航運(02343-HK)7月31日公佈2019年中期業績,股東應占利潤同比大跌73.3%。管理層解釋,這是受到一次性負面因素影響所致,上半年的負面因素包括中美貿易摩擦,非洲豬瘟影響中國大豆進口量等,對集團的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大型生豬養殖企業普遍在今年一季度出現大幅虧損,整個行業也開始迎來新的整合期。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稱,集團化企業整體佈局會進行調整,中等規模企業會進行區域內的調整,中小散戶將會加速退出。大企業生豬存欄量受非洲豬瘟的影響比較大,後期是否能兌現前期的業績預期,還有待觀察。

同時,本輪疫情導致生豬產能出現新的佈局。在生豬養殖中,主要的成本是飼料。前期生豬產能較少的飼料集團,可能會加快產能佈局,分享本輪豬價牛市所帶來的紅利。

此外,由於長距離調運生豬或受限制,肉類冷鏈物流業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從而帶動屠宰-冷鏈產業發展,未來冷鮮肉將逐步取代熱鮮肉,成為市場主流。

豬肉價格站上2013年來的高峰,專家:未來可能還要漲

據農業農村部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6、7月份,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上漲。六月份,豬肉批發市場均價為每公斤21.59元,環比上漲4.7%,同比上漲29.8%。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和卓創資訊聯合監測,2019年第30周(即7月22日-7月26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25.34元,同比上漲43.1%。卓創資訊數據顯示,目前豬肉價格已經站上2013年以來的高峰。

近期,浙江、廣東等多個省份已出手穩定豬肉價格,保障豬肉供應。浙江省級財政對符合條件的規模養殖場給予每頭500元的引種補貼。廣東省頒佈了“豬十條”,將最低生豬出欄量納入“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山東省財政也出臺了一攬子扶持政策保障生豬穩定生產和市場供應。

那麼,政策加碼下是否能穩住豬肉價格?對此,卓創資訊豬肉分析師王亞男稱:“生豬產能現在是趨於緊張,各個地方的確是需要一些政策的激勵和制約。不過現在養殖戶們復養的意願還是比較低,所以政策效果還有待觀察。”

產能上不去,年內豬肉價格會如何走?唐珂預計,下半年豬肉供需關係進一步趨緊,豬價繼續上漲壓力較大。王亞男也表示:“預計一直到今年年底,生豬和豬肉價格仍將保持一個震盪上漲的走勢。”

從我們目前調研的情況來看,生豬的產能還在不斷縮減。很多地方雖然有鼓勵復養的政策,但是目前來看復養的成效並不是很理想。預計到年底生豬產能應該比現在還要再減少一部分。那麼,到時候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可能還要再繼續上漲。”王亞男補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