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紅色娘子軍》:創意源自周恩來的談話(圖)

舞劇《紅色娘子軍》:創意源自周恩來的談話(圖)

 一場,白淑湘飾演瓊花,孫學敬飾演南霸天。

舞劇《紅色娘子軍》:創意源自周恩來的談話(圖)

因為“八個樣板戲”中有《紅色娘子軍》,在那個年代,全國人民都在演“樣板戲”,有成千上萬的人在跳吳清華(吳瓊花),今天為《娘子軍》50週年而“尋找瓊花”,其實準確的說應該是在“尋找清華”,所以很多人會誤以為這是一出“文革戲”,這並不足為怪。但正本清源,還原歷史,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開始了的。今天,漸漸褪去時代賦予的“社會功能”,反倒讓《娘子軍》的藝術價值和精神氣質凸顯在當代的世界舞壇。但反觀50年前的《紅色娘子軍》創作過程,歷史,是那樣讓人感慨萬千。

  創意來自周總理的一席談

  參與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創作的中芭老團長李承祥回憶:《娘子軍》的創意源自周恩來總理一次談話的啟迪。1963年,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中央芭蕾舞團前身)演出芭蕾舞劇《巴黎聖母院》,周總理在觀看演出中說:“你們可以一邊學習排演外國的古典芭蕾舞劇,一邊創作一些革命題材的芭蕾劇目。”“為了適應這種外來的藝術形式,可以先編一個外國革命題材的芭蕾舞劇,比如反映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故事。”這是周總理對中國芭蕾舞的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即由學習借鑑轉入自己獨立創作。

  1963年底,在舞劇選題的討論會上,由於故事感人,人物鮮明,《娘子軍連歌》家喻戶曉,適合發揮芭蕾舞以女性舞蹈為主的藝術特點等原因,與會者一致決定將《紅色娘子軍》改編為芭蕾舞劇。事後組成了創作班子,由吳祖強、杜鳴心、戴宏威、施萬春、王燕樵擔任作曲,李承祥、蔣祖慧、王希賢擔任編導,馬運洪擔任舞臺美術設計。大家滿懷激情地投身到第一部中國題材的大型芭蕾舞劇的創作中。

  創作班子深入海南島採風

  對於創作人員來說,首要的是生活。李承祥回憶,1964年2月,創作班子赴海南島深入生活,由李承祥任組長,吳祖強、劉慶棠任副組長,成員包括王希賢、蔣祖慧、馬運洪、白淑湘、鍾潤良、王國華、李新盈。

  “我們訪問了當年的老革命根據地,當時的老赤衛隊長給我們講述了海南人民的英勇鬥爭事蹟,他親自帶我們去看當年開萬人大會的紅場,訪問經常掩護紅軍的革命老媽媽。在瓊海縣,我們見到當年的娘子軍戰士,聽她們講述當年海南婦女過的悲慘生活。受壓迫最重,反抗性就特別強,當時好多婦女逃出牢籠,找紅軍要求當女兵。一篇篇勞動人民的血淚史、一件件觸目驚心的實物,使我們對海南人民的過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我們將要表現的英雄人物有了更加濃厚的感情。”李承祥回憶。

  芭蕾民族化更具浪漫色彩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電影原作,梁信的劇本、謝晉的導演藝術、黃準的娘子軍連歌以及祝希娟、王心剛、陳強等表演藝術家塑造的鮮明人物形象,為芭蕾舞劇的創作提供了堅實的創作依據。

  從銀幕形象轉換到芭蕾形象能否獲得成功,主要從兩方面加以審視:第一要體現原作的精髓,第二要充分發揮芭蕾舞藝術的表現特徵,使觀眾在形象轉換的觀賞中,獲得有別於銀幕的美感享受。

  根據舞劇長於抒情、拙於敘事的藝術特點以及肢體語言的侷限性,改編中首先著眼於兩方面,一是精簡人物,二是濃縮情節。在電影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十三位,對舞劇無疑是太多了,經反覆斟酌,只保留六個人,正面人物瓊花、洪常青、連長、小龐,去掉了符紅蓮、阿貴等人,反面人物南霸天、老四,去掉了大管家、黃振山、陳旅長等人。在交代情節上儘可能壓縮篇幅,採取簡練手法,而在抒發人物情感的地方,則盡最大可能給以渲染和深化,發揮音樂、舞蹈的優勢。

  《紅》劇音樂的總體構思可概括為“三個主題一個歌”,一個歌就是指電影中的《娘子軍連歌》,它流傳很廣,是娘子軍戰士群體形象的生動寫照,因而要在舞劇中貫穿運用。而更重要的是要寫好瓊花、洪常青、南霸天三個主要人物的主題音樂,這決定著舞劇的成敗。

  下連隊讓“娘子”更像“軍”

  經過兩個多月排練,舞劇初稿完成,並在芭蕾舞團小劇場組織了第一次聯排,各方面的同志對舞劇都予以了積極肯定,也提出許多好意見。部隊首長希望加強部隊的生活氣息和戰士的氣質,說演員的表演像“娘子”,還不太像“軍”。

  芭團領導決定暫停排練,下連當兵,北京軍區領導幫助聯繫了大同的當地駐軍,包括全體演員和演奏員一百三十多人進入部隊駐地。每一個人都領到一身新軍裝和一支步槍,女演員集中住在幾間營房內,男演員編在各個班裡,和戰士們生活在一起。演員們以戰士為榜樣,對自己在《紅》劇中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理解。回到北京再進排練場,面貌大變樣。

  周總理沒想到演出這樣成功

  1964年9月23日,《紅》劇在天橋劇場彩排演出,請周總理觀看。演出結束後,周總理上臺看望演員,第一句話就說:“我的思想比你們保守了,我原來想,芭蕾舞要馬上表現中國的現代生活恐怕有困難,需要過渡一下,先演外國革命題材的劇目,沒想到你們的演出這樣成功。”

  根據總理指示,芭蕾舞團第二天到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裝臺,為中央領導同志組織專場演出,毛主席在觀看演出中說了三句話:“方向是對的,革命是成功的,藝術上也是好的。”演出結束後走上舞臺與全體演出人員合影留念,給大家極大鼓舞。

  當年10月,《紅》劇到廣州為廣交會演出。當時正在廣州演出的古巴芭蕾舞團看完演出,激動地跑上臺與演員們擁抱。在之後的座談會上,古巴著名舞蹈家阿麗西亞·阿隆索連連稱讚:“在芭蕾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拿刀槍的足尖舞,你們太了不起了。”

  在上海為申九紗廠女工舉辦的專場演出中,年紀較大的紡織女工在舊社會有切身遭遇,當看到瓊花被鞭打等場面時,流下眼淚。樂池中的演奏員也受觀眾情緒感染,邊演奏邊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