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堅持“五化”規範運行“微權力”

 自“微權力”治理工作開展以來,寧國市堅持從細微處入手,以“公開化、程序化、時效化、科學化、制度化”不斷規範“微權力”運行,監督“微權力”行使,增強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權力事項公開化。在透明公開上下功夫,做到權力清單內容、規章制度、運行程序、運行過程、運行結果“五公開”。在公開形式上,採取“固定+流動”相結合的形式,充分利用寧國廉政網、信息公開網、微信公眾號、微信工作群、政務(村務)公開欄等載體,實時發佈公開內容,進一步落實亮權、曬權。

  權力運行程序化。從權力運行軌跡入手,逐項審核“微權力”事項的法律依據、實施主體、範圍界定、辦理流程、時限要求等內容,繪製“微權力”運行流程圖;出臺“微權力”運行操作規範,進一步增強程序化、流程化,對“微權力”運行全過程實行痕跡化管理,實現全程記實、強化監督。

  權力執行時效化。規範行政審批行為,進一步壓縮並明確審批時限,約束自由裁量權,以標準化促進規範化,從“給群眾端菜”向“讓群眾點菜”轉變,從分頭分層級推進向縱橫聯動、協同並進轉變,從減少審批向監管、服務並重轉變,統籌推進“微權力”治理,著力解決跨領域、跨部門問題。

  權力配置科學化。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運行機制,按照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等原則,進一步明確各治理單位的職責權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實行決策、執行、監督職能相分離,對高風險部門和崗位的權力進行限制,壓縮和規範權力的自由裁量空間,降低權力失控乃至腐敗發生的幾率。

  權力監督制度化。加強內部監督,著力構建市、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監督體系,推進聯動監督機制;注重外部監督,充分發揮群眾監督力量,將群眾滿意度、信訪反映量等作為治理效果評價的重要指標;建立“微權力”廉政教育制度,對重點崗位和重點人員開展經常性廉政談話,防微杜漸,避免“微問題”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