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交易,你不得不懂一點心理學

做交易,你不得不懂一點心理學

傳統金融交易心理學

縱觀人類歷史,人們曾重複進行過N多嘗試,試圖探究促使人或動物作出某種舉動背後的因素。在這過程中產生了從天文學到醫學的各種理論,提出了從魔鬼附身到自我決斷的各種解釋。每一種流行的理論都反映了當時的那個時代,在特定的行為中有些社會完全被忽略,而在其他社會卻可能受到極大的注意。各種社會結構中生活經驗的複雜,塑造出更加複雜的行為景象。有時,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很多且變化無常,任何試圖解釋的努力看來都很難有所建樹。

在黑暗的年代裡,問題的神秘程度並不亞於今天。在試圖對付“源自內心”的惡魔時,人類使用很多方法法。但無論是環鑽法(在人的頭蓋骨鑿洞以釋放妖煞)或是放血療法,都註定要失敗。當人類趨向於科學、放棄玄幻巫術療法後,這種實踐被科學方法的程序所替代。

通過試驗和失敗,人類行為的體系和理論被髮展來解釋和解決精神疾病的問題。多數情況下,這些技術最好也不比古代巫術的治療更有效。事實上,直到最近,研究者們才把目標瞄準在解釋人類行為而不是預測和改變上。

總的來講,揭示人類心智的過程是緩慢而艱難的蛻變過程。雖然科學的發展人類其他領域發生了巨大的技術進步,但是心理學和精神醫學仍然停留在十分幼稚的階段。這可能是由於人類抵制發現自身真相的緣故。也許瞭解這些真相可能引發不幸而不是幸福。對於許多交易者來說也是一樣。人類自命以為真知的頑固本性時常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敵人並不存在於包圍你我的環境中,相反,是你包圍著敵人,因為它由內而生。幸好,自1970年代以來,揭示和改變行為的更確定的技術成為可能。

心理學的兩大派別

在現代心理學界有兩大重要學派的思想,某種程度上類似交易界中的兩大流派。交易者們一般把自己歸類於技術分析派或基本分析派。有些交易者的方法不夠純粹,無法確定地劃入某一派,而是每派的方法都用一點,成為雜家。

在任何的學術領域通常都有許多思想流派,最終可以劃入沿著一種連續體排列的相對位置。極端的觀點在相對立的兩端可以找到,對某一主題的變種可以在兩極之間的某一位置找到。這種模式可以應用於表示從宗教團體到政治同盟之間的任何事物。市場基本分析派和純粹技術派座落在對立的兩極,而其他各種類型的市場分析則麇集在兩極之間的某一點上。對於心理學者和精神醫學者也是這樣。在一端我們發現了傳統的弗洛伊德派,而另一端是行為學派。

行為心理學的興趣

行為心理學者只研究公開的和可以清晰度量的行為。他們對以下的問題較感興趣:

一種特定行為發生的頻度如何?   維持行為的事件是什麼?   在特定行為的前後有什麼事件發生?   行為是否可以通過控制環境的條件加以改變?   應用特定方法改變行為需要多長時間?   當前的行為已經出現多久?

通過詢問這些問題,行為學者實際上是在技術層面上進行工作。他感興趣於度量和探索特定傾向、頻率計數與操作技術的應用。這同市場技術派使用的探尋特定趨勢和度量方法十分相似。儘管無法控制或改變市場行為,但是他們在尋找公開的表徵而不是內在的原因。

傳統心理學的興趣

傳統的心理學者本質上同市場基本分析派十分相似。他們研究的對象是人類行為的內在原因。關注的題目有以下問題:

為什麼人們以他們那樣的方式行動?   什麼是行為和思維錯亂的內在原因?   如何利用一個人的過去幫助他?   什麼驅使著人們用特定的方式行動?   激勵行為的潛意識過程是怎樣的?

這些問題同市場基本因素分析派所發問的內容非常相似。通過尋找決定價格運動的原因和市場波動的內在原因,基本分析派同傳統的心理學大方向是一致的。

傳統精神醫學和心理學

傳統精神醫學的奠基人是兩位於19世紀末在維也納行醫的醫生約瑟夫·布洛伊爾和西格蒙·弗洛伊德。在1900年代初,弗洛伊德通過研究早期孩童經歷和關於人腦構造的不同理論,形成了關於人類行為的理論。他認為大多數行為都是無意識的衝動的結果。他的全部理論複雜難懂。他和他的追隨者們認為大多數行為是由內部機制的互動而形成的。

夢及其象徵被用作解釋心理過程和行為的工具。弗洛伊德派的一些學者還設計出內容詳盡的夢的象徵意義的清單。通過這樣使其理論化,精神醫學者可以接觸到個體行為的真實原因。通過和病人交談,並運用各種技術,其中包括催眠術,理論上可以使患者看清其行為與內在驅動和壓抑之間的聯繫而使衝突得以解決。如果這一技術使用恰當,無論患者受到什麼困擾,都可以獲得治癒。這種方法叫精神分析。

對於精神分析和精神醫學的研究和發展已經花費了長久的年代和難以計數的努力。弗洛伊德精神醫學派激發了其他理論概念的成長。阿德勒派、容格派和蘭克派都是弗洛伊德基本概念的追隨者,又各自在一定程度上對其主題作出獨特發揮。時至今天,每一流派仍然存在,還有各自的擁護者。但是最流行的還是弗洛伊德派和新弗洛伊德派。

基本方法的核心

弗洛伊德型的治療的核心在於對“內在原因”的依賴。他們的方法因此而同投機上的基本分析方法有雷同之處。市場上漲是因為供給減少而需求增大。價格下跌是因為產量增加、出口需求減緩、公司收益不佳、銷售不旺等等。患者表現焦躁是因為早期孩童時代的精神創傷;他害怕強壯的胳膊,因為他害怕自己的父親;他害怕父親是因為他懷有負疚感,害怕父親的懲罰。可以看出,揭示人類行為的弗洛伊德方法和揭示金融市場的基本分析方法都以內在成因——基本因素為基礎。而從這一點看,它們很相似。實際上,除了優點相似外,兩者的缺點也很相似。

“醫學模式”

弗洛伊德學派也可以叫做人類行為的“醫學模式”。與醫生試圖找出病菌或器官功能障礙作為疾病的成因一樣,醫學導向的治療師力圖發現不希望的行為的原因,以便治好患者。這種方向反映在所有精神疾病醫生為了將來行醫實踐而必須接受的醫療訓練。此外,也可以從治療行為錯亂的醫藥學方法上看到。現代人對藥劑的依賴起源於認為醫學治療必須達到病灶的信念。而病灶一定是內在的,那麼就可能被治療或輔以藥物治療。所以西方人服用大量的鎮靜劑和安眠藥。可見,“醫學模式”的術語是從其醫學重心而來。

行為心理學

在另一個極端我們看到所謂的行為學派,始創於約翰·B.華生、B.F.斯金納、愛德華·李·託恩蒂克等人。他們的理論觀點特別地著重於處理表徵而不是內部成因。行為學者僅僅觀察外部行為或表徵,相信我們可以處理的唯一問題是我們可以看到的問題。我們不可能實證地觀察潛意識過程——但是我們可以研究行為。通過研究行為——僅僅是行為——我們可以確定,我們想要改變的是什麼以及怎樣去改變它。在遵循斯金納、華生和巴甫洛夫等人的理論原則下,改變的過程或治療過程由非常直接的條件調節或學習技術組成。這一方法具有十足的機械性,並受到醫學派的大量批評。

在行為主題上有大量的理論變種,但都與它們的基本信條緊緊相聯。這種模式的核心非常簡單,它假定環境作用於或刺激有機體,有機體作出反應。根據有機體的反應的結果,行為成為習慣性的行為或最終確定下來。如果行為帶來希望要的結果,那麼它將來重複的可能性就高;如果它不能帶來預期的結果,那麼傾向於會從新產生新的行為。

核心的技術方法

行為導向同技術分析派的市場導向相似。真正的技術分析派尋找市場方向的線索和表徵,他根據他的信號的意義來行動,完全不關心內在成因。

交易者心理學的重要性

為什麼把心理學和投機聯繫起來呢?市場上眾多例子顯示一個共同性:交易者先是賺到一筆可觀利潤,儘管他對商品市場極端缺乏瞭解。這筆錢很快就虧掉了,原因:   他產生驕傲情緒、過於自信、脫離實際、自負;   他對市場本身、生產價格行為、波動性缺乏認識;   以上兩個原因造成一種失敗的態度。

解決第二個原因有許多事情可以做:讀書、市場研究、交易講座、閱覽報刊、直接經驗等等。這些都有一定作用。但是第一個原因呢?有關市場的直接經驗不可能改變一個人對待市場的態度,有關自我的知識卻可以成為成功的鑰匙。知道自己在碰壁是一個進步。但是知道怎樣停止就是更巨大的成就。

研究的方法

心理學界有許多不同領域,一個人終其一生可能也無法研究完所有的理論和概念、分歧和矛盾。這一準科學範圍廣泛,任何討論都必須首先限定在現有材料可以支持的必要的題目上。我們的目的是瞭解心理學的簡單背景知識,從而獲得啟發,進一步探索與投機相關的心理學有關知識。

方法上我們可以把重點放在可以應用到成功的投機交易的那些概念和理論。在瞭解了心理學不同方法的一般概念後,就可以在此框架內討論投機,觀察投機主體在交易時通常怎樣行動,以及他的結果怎樣通過應用心理學技術而在市場意義上得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