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執著本性自現

放下執著本性自現

佛陀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度眾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無非是要令眾生開、示、悟、人佛之知見。什麼是“佛之知見”呢?就是“黨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就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 。

如果我們一切的修行,無論誦經、拜佛、參禪、打坐、唸佛、持咒,若是不能會人不生不滅的本性,那麼都還是生滅的對立法。由於無始以來無明的作用,導致眾生對外境,總是存在著能所的觀念,產生主客二元的對立。除非是究竟了悟,體證絕待的法界、清淨的法身。否則,如果能所仍不能斷除,一再的透過無明的妄想分別,經由色心二法的主客對立,用生滅的意識心來修行,它仍然會產生妄想執著,大根、大塵、六識虛妄和合,變現了一切山河大地、字宙世界,以及沉淪其中的六道有情。

放下執著本性自現

有人會覺得修行總是起起落落,提不起力量,就想再去找另一個道場。再不然就是念佛沒有受用,覺得沒有意思,就想:乾脆換一個法門來修。

這種種的想法,都是把自己的黨性設定在某種環境與某些條件之下,然後希望去追求、去獲得;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對的。眾生的無明,就是一直不斷地向外執取某些東西,向外追求安慰,要求別人同情,而不知我們的本性是放下取捨分別、放下愛恨恩怨,本性自然就顯現出來。

佛法談的是不生不滅,反觀自照的覺性,清淨無染的本心。然而,眾生就是放不下,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觀照都是我們的覺性,時時都是我們本性的顯現。只要於一切境界能不執著、無所住、無念、不分別,以不生不滅的清淨心,一念迴光返照,,這就是完成了佛道。

放下執著本性自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