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症狀到人格,拓展來訪者心理現實的邊界

在心理動力學諮詢過程中,來訪者與諮詢師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諮詢師到底在這個諮詢中扮演什麼角色?

以治療週期長聞名的心理動力學的來訪者,在治療結束之後效果如何?

心理諮詢師楊睿在這裡為我們分享了他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文章共計5182字

閱讀時間約為10分鐘

从症状到人格,拓展来访者心理现实的边界 | 心理动力学咨询的4个重点

01 問題/症狀的困擾與自我探索

  • 進入諮詢的初始動機

很多來訪者進入諮詢室求助,基本都是因為正在經歷著或長或短的心理痛苦,無論是情感上還是人際關係上。而且這種痛苦已經嚴重到自己無法獨立緩解,生活中的人際支持也不能有效的幫到自己消除困境,所以需要專業人士的干預。

在這樣的前提和背景下,進入諮詢的來訪者都會有一個強烈的願望和目的,就是儘可能全面徹底的消除自己的症狀和痛苦,緩解乃至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這就像去醫院看病,花費一定的金錢和時間請專業人員解除自己的病痛。而諮詢師很大程度上也像醫院裡的大夫,以專業和權威的角色對病人進行治療,力求藥到病除,標本兼治;來訪者在選擇諮詢師的時候也會因為各種信息和細節,相信諮詢師有能力勝任,可以幫到自己。

  • 客觀存在的外部困境與主觀體驗的內在感受

在諮詢的初始階段,我們有這樣的期待和想法很正常,這種迫切的動力和基本的信任也是諮詢順利展開的重要前提。當然,如果我們選擇的是心理動力學流派的諮詢,在初始訪談中,諮詢師可能不僅會了解你的基本情況,遇到的困難與問題,還會進行一些基本的流派和工作方式的介紹。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了解和關注的焦點就不止停留在你的症狀和產生痛苦的具體問題上,同時也會重點關注你自己的感受體驗以及內在的想法上。這樣我們就會把你描述的困難分成兩個獨立的部分:客觀存在的症狀困境和你自己的內在體驗。這種最初的劃分對於一個心理動力性的諮詢十分重要,它意味著一個重大的轉變和開始。

  • 解決問題還是面對自己,是個艱難的選擇

當一個人被一種強烈的持久的痛苦所折磨侵擾,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內心裡,ta是沒有足夠的空間和資源去觀察反思這種痛苦及過程的。那種痛苦和困境往往也是一種淹沒性的體驗,裹挾其中的人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被動的受著,忍著,用極其有限的方式作出不那麼管用的應對,伴隨其中的也有一些不斷重複輪迴的既定模式。最艱難的時刻我們需要一顆救命稻草,只要能快速的消除痛苦,略微的改善都可以努力嘗試;而對這種痛苦本質進一步的觀察與反思,瞭解其產生與觸發的過程,則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

動力性諮詢的本質如同其名,“動力”指的是驅動一個人內在的情感思想以及外在言行的深層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既是意識的也是潛意識的,也有無意識的成分;它包含並影響著一個人最初的情感,思維,語言以及各種選擇,在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在每一個人際關係和具體情境中都持續的發揮作用;諮詢不僅僅是要面對和處理來訪者自身的症狀與問題,也要回到其自身的深層動力,探索發現是什麼樣的原因和過程把一個人塑造成這樣或那樣,這種好奇和邀請也把諮詢的焦點慢慢的從難以耐受的症狀轉向了來訪者自身,它意味著你不僅僅要明白你的困難,也要嘗試去明白你自己。

  • 來訪者與諮詢師的角色

說到這,可能我們已經發現,在一個心理動力學取向的諮詢中,來訪者與諮詢師的關係也就不像病人與醫生那麼簡單了。雖然在初始階段,諮詢師會使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對來訪者的狀態進行評估,制定諮詢目標,為諮詢進行鋪墊和準備,但這也並不意味著諮詢師已經對來訪者的問題有了權威性的判斷和解釋,可以通過具體的建議來消除來訪者的症狀——雖然很多時候這些具體的建議是來訪者渴望的,諮詢需要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讓動力得以充分呈現。

這個過程也像一個用時間構築的安全的心理空間,諮詢師和來訪者一起探索理解在空間裡顯現的各種內容,它們不僅包括最初談到的各種痛苦,症狀和困境,也包括來訪者更多的生活狀態和早年經歷,以及各種夢。在來訪者廣闊深厚複雜的精神動力面前,諮詢師不是一個權威和領路人,而是充滿好奇的觀察與跟隨者,來訪者才是這場心靈探索真正的主角,ta會以各種方式和動力告訴諮詢師什麼是重要的,以及ta自己內心到底發生了什麼。

从症状到人格,拓展来访者心理现实的边界 | 心理动力学咨询的4个重点

02 外在現實與心理現實

  • 困境與應對——別人怎麼了和我怎麼了

在諮詢中,我們需要嘗試從“事”的視角轉換為“人”的視角,陷入痛苦情緒中的人正在經歷強烈的負面情感體驗,這種狀態會使我們的注意力和認知範圍變得狹窄,往往會把正在經歷的事件和狀態與自身完全等同起來——面對那些令我難受的事情和人,我的痛苦是必然的,即時的,別無選擇的。

而只要我們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外界的人和事情上,我們就沒有一定的心理空間去觀察體會我們自己,那些外界或者別人強加給自己的體驗就無法以自身的視角得以審視。剛才提到的重大轉變也在強調一種內省性的觀察——一個獨立於外在現實世界的心理現實世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首先活在自己的心理現實中,通過內在的心理現實去觀察,理解,感受和詮釋外在的世界,只有發現並承認這個內在現實的存在,我們才有可能不斷探索接近一個人獨一無二的心靈動力。

所以每當你在諮詢中不斷的談及自己遇到了什麼可怕或討厭的人和事,處在什麼樣的困境中,一個不應忽視的部分也包括你自己在當時是如何理解和應對的,在你心裡面同時發生了什麼

  • 幻想與現實——我以為的,我體驗的和實際發生的


脫胎於精神分析的心理動力學諮詢也會承認潛意識和無意識的存在,所以這個不斷深入和探索的過程不僅僅會在時間上回溯到你的早年經歷,也會在意識層面深入到你的潛意識領域。那些有點神秘的,難以言說的精神動力既包括你和諮詢師不知道的不知道,也包括一些不知道的知道。在心靈世界中,凡是無法意識到是自己一部分的東西,往往會投射給外界和別人;凡是難以感受到和說出口的動力,往往會通過行為表達出來。在無盡的潛意識動力的影響下,一個人的情感,思想,言語和行為往往很難完全的重合,衝突與矛盾,兩難和妥協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瞭解自己的潛意識動力也是一個意識化的過程:不僅在頭腦上,也在情感,記憶和豐富的體驗上明白自己一直在追尋什麼,一直在體驗和重複著什麼,那些最深刻的情感和記憶是如何產生並持續影響著我們的?在什麼情境下會以症狀的方式再現和表達?而我們自己又是如何理解和應對這些熟悉的情境的?那種應對的方式是否代價巨大,能否有更多更好的選擇?這種意識化的過程既是從過去到現在,也是從幻想到現實,在時間和意識兩個維度上拓展了一個人心理現實的邊界。

03 支持性的諮詢與分析性的諮詢

  • 諮詢師作為容器和鏡子的存在

精神分析和動力性諮詢聽起來如此神秘,那來訪者花錢來諮詢究竟買到了什麼呢?簡而言之就是暫時租用了諮詢師的一些心理功能——容器與鏡映。容器的概念來自精神分析客體關係理論的建構,它說的是當諮詢師可以持續的去容納,理解,消化並澄清來訪者難以忍受的情緒和體驗,這個過程就像一個心理上的容器不斷的將有毒有害的心理內容裝下,並轉換成無毒無害的內容釋放出來,返還給來訪者,把來訪者自己心理不能處理消化的情感和思想轉變成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內容。

譬如當來訪者陷入令自己奔潰絕望的情緒體驗中,諮詢師在陪伴ta的同時,可以穩定的接納並確認ta這種非常痛苦的感受,理解ta的內在和外在正在發生著什麼,那是一種什麼性質和強度的體驗,以及來訪者在這種體驗中的位置和意義是什麼,這種深度共情和理解本身就能傳達給來訪者一種被理解的感受和經驗,幫助ta耐受和熟悉這種痛苦發生的過程,進而可以安撫自己。一些長期被負面情緒所困擾,以致發展出比較嚴重症狀的來訪者非常需要這種支持性的幫助,ta們需要更好更大的心理空間和消化能力才能從淹沒性的痛苦中解放出來。

而對於那些基本上可以照顧好自己情緒的來訪者,ta們已經具備一定的心理空間和反思能力,可以在諮詢師的引導下主動的探索發掘自己,針對一些困擾自己的議題進行自由聯想,與過去和現實的經驗相連接。

諮詢師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起到鏡子的功能,不斷的提供觀察的視角,就像一面360度儘可能全面深入的鏡子,照見來訪者一言一行表面和內在的動力,應對外界和內在的方式,以及在諮詢中互動的特別之處。這種被鏡映的體驗可以幫助來訪者理解自己,不僅僅是自己身陷的困境,還有自己是如何陷入到這種困境之中的,這種方式和過程是如何發生的,與自己早年的生活經驗有著何種聯繫。很多內在的動力都發生在潛意識層面,我們通常難以察覺和識別,只能遵循固有的模式不自知的行事。

諮詢師可以從專業的角度幫助我們進行內在經驗的深度連接,那些早已遺忘或被壓抑的記憶和感受至今也在影響著我們的一言一行,諮詢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將其意識化。

  • 諮詢師功能的內化——體驗性自我與觀察性自我

所有的諮詢都有開始和結束的一天,無論這個租用諮詢師心理功能的過程或長或短,在理想狀態下,當來訪者成長到可以獨立照顧好自己的情緒,關係和生活時,諮詢的任務就已經完成了。

這個時候諮詢的收穫不僅僅是外在的症狀和困境的緩解,更表現在來訪者已經內化生成了屬於自己的心智功能,就像把一個諮詢師永久的放在自己的心裡,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自由調用這種安撫理解自己的能力。這也是一種人格結構上的改變,發展出的心理能力可以表述為體驗性的自我和觀察性的自我,前者能夠讓自己自由開放的感受到各種情緒,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這些情感不再是具有威脅和淹沒性的;後者可以幫助自己觀察理解這些體驗,明白其中的涵義,用一個相對客觀的視角看到自己和他人互動中的特點和固有的模式,從而在感性和知性兩個維度上更自由靈活的應對掌控生活。

我們甚至可以說,通過精神分析式的動力性諮詢,來訪者的人格結構首先得以改善,而症狀的消除是其副產品。

从症状到人格,拓展来访者心理现实的边界 | 心理动力学咨询的4个重点

04

關係中的諮詢——早年和當下人際關係在諮訪互動中的活現

  • 移情與防禦,在此時此地的關係中獲得領悟

前面提到的對諮詢師的“租用”雖然有些物化的感覺,但實際上諮詢最關鍵的部分還是來訪者與諮詢師共同發展出的諮訪關係,在這段緊密而有點特殊的人際關係中,諮訪雙方對彼此的感覺以及互動的過程,直接影響到諮詢的進展和目標的達成。

動力性的諮詢並不是很多不瞭解的來訪者所想象的上課或學習的過程,以為可以從諮詢師那裡學到一些方法和經驗,一勞永逸的解決心理問題,而是需要自身的參與和投入,把早年以及生活中的愛恨情仇逐漸轉移表現在諮訪關係中,投注到諮詢師身上。當然這個過程並不是刻意為之,而是自然而然不知不覺的發生,那些把過往與重要他人(通常是父母或養育者)之間強烈的情感和互動特點轉移到諮詢師身上的現象就叫做移情。這裡轉移的不僅是一種複雜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是一種角色和情境,通過特定的刺激和條件觸發。

譬如一個童年經常被父母忽視拒絕和指責的來訪者,很可能不由自主的感受到諮詢師也開始在諮詢中忽視和批評ta,儘管實際上諮詢師並沒有這種主觀意願和行動,但來訪者內心的感受卻十分真實。

所以在動力性諮詢中的很多時刻,諮詢師都會邀請來訪者談出對ta真實的感受,無論正面還是負面,因為這些發生在此時此地的情感背後,有著更深的潛意識和移情動力的淵源,如果來訪者對自己的體驗好奇,而不是堅定的認為理所當然,這種鬆動和空間就會以自由聯想的方式開啟通向心靈動力的大門,將那些與這種情感相關的記憶和材料浮出水面。

當我們把關注的焦點轉向自身的時候,往往會發現很多應對痛苦感受的方式,我們之所以求助諮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那些以往的方式不再奏效了,或者代價巨大。這些方式在精神分析理論體系中被稱作防禦機制,也就是我們不自覺的遠離或屏蔽痛苦體驗的心理機制。而對這些防禦機制的觀察與呈現,也需要在一個具有情緒張力的關係中得以完成。諮詢師的鏡映功能之一,就是指出來訪者在用什麼樣的方式應對處理ta當下體驗到的負面感覺,這個過程比討論來訪者在別的關係裡如何操作要直接明確的多,因為只有當真實的感受和理解同時發生的時候,意識化的領悟才有可能。

所以,無論是對移情還是防禦的理解詮釋,此時此地的真實關係無可替代。動力性的諮詢以人的視角在關係中工作,也是因為所有的心理創傷最初都發生在人際關係中,修復這種創傷也需要在人際關係中完成。從這個角度看,來訪者花錢花時間,買到的也不只是一種心理功能的租用,更是一段特殊安全的人際關係。

  • 讓過去的真正過去,迎接新的開始

無論每一個諮詢個案具體的目標是什麼,精神分析動力性的諮詢都會朝著讓來訪者獲得自由的方向努力。這個自由不是外在環境和境遇的改變,而是自己內心活力和創造性的解放與拓展。

我們回溯過往,審視原生家庭和早年經歷的影響,不是為了譴責和歸罪,而是探索和發現有無理解和超越的可能,經由直面與哀悼,讓過去的經驗真正屬於過去,當下的自己可以輕裝上陣,重新出發。外在世界的拓展和自由肇始於內在世界的拓展和自由,擺脫了固著在潛意識的束縛才能夠更好的活在當下。

本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从症状到人格,拓展来访者心理现实的边界 | 心理动力学咨询的4个重点
从症状到人格,拓展来访者心理现实的边界 | 心理动力学咨询的4个重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