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啟示錄:戰壕裡的生活什麼樣?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一戰士兵在前線通常是這樣的:越過戰壕,面對敵軍機關槍的瘋狂掃射和大炮的猛烈轟炸,還要拼命進攻。但是在現實中,這種大規模的戰鬥是罕見的。一般情況下,士兵們都會呆在戰壕裡,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通過各種戰壕線,進行單調乏味的輪調。

一戰啟示錄:戰壕裡的生活什麼樣?

根據規定,每名戰士每個月只有幾天的時間會呆在前線的戰壕裡。在戰壕裡的任務單調而令人厭煩,主要包括——站崗、檢查槍械和裝備、填沙袋、修戰壕、抽水和挖廁所。任何空閒時間,戰士們都會用來閱讀、寫信或寫日記、打牌,以及抓緊時間睡覺。

一戰啟示錄:戰壕裡的生活什麼樣?

然而,前線的生活總是危險的。敵軍狙擊手的子彈和零星的炮彈爆炸都是潛在的危險。這些戰壕會定期受到敵軍的重炮轟擊。他們通過這種手段,來支持己方步兵的突擊和巡邏,或對抗對方試圖向前線移動的部隊。

在泥濘中倖存

除了德國人,新西蘭人在西部前線最大的敵人就是泥濘。事實上,被洪水淹沒的戰壕和戰場上被攪得亂七八糟的景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之一。這一點在帕斯尚爾戰役的戰壕中尤為明顯,由於天氣潮溼,地勢低窪,地下水位高,那裡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填海而成的沼澤地,所以非常潮溼。炮擊破壞了正常的排水系統,使情況變得更糟。

一戰啟示錄:戰壕裡的生活什麼樣?

儘管可以使用水泵從溝渠或防空洞中排水,但是要想找到一個乾燥的地方進行休息或睡覺,通常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許多士兵死於戰壕足病,這是一種真菌感染,是由雙腳長時間浸泡在冷水中引起的。老鼠和蝨子是士兵們經常的夥伴,老鼠吃了屍體,據說長得“像貓一樣大”;蝨子是另一種常見的戰時疾病“戰壕熱”的傳播媒介,只是當時沒有人知道。

戰爭的硝煙

然後是氣味。惡臭的泥漿、腐爛的屍體、殘留的氣體、開放式廁所混雜在一起,產生了一種難以忍受的惡臭。主要的廁所位於前線後方,但前線士兵不得不在自己的戰壕裡挖小糞坑。

一戰啟示錄:戰壕裡的生活什麼樣?


氣體攻擊

前線戰壕裡的士兵不得不防備毒氣襲擊。到1916年,雙方都在使用毒氣,並制定了各種措施來儘量減少毒氣的影響,尤其是越來越複雜的防毒面具。雖然以硫化物為基礎的起泡劑“芥子氣”從1917年末才開始使用,但它對皮膚、肺和眼睛造成的傷害使它聲名狼藉。氯氣和光氣是較為常用的窒息氣體。

一戰啟示錄:戰壕裡的生活什麼樣?

應用氯化物和石灰來預防疾病和感染只會增加臭味。雖然前線的景象、氣味和噪音經常使新來的人不堪重負,但經驗豐富的人很快就對戰壕生活的不舒適和危險習以為常了。

夜間工作

到了晚上,戰壕裡就變成了忙碌的蜂房。儘管夜間轟炸或戰壕襲擊的危險仍在繼續,但在夜幕的掩護下,部隊得以執行重要的補給和維修任務。配給品和水被送到前線,新鮮部隊與返回後方休養的部隊互換位置。施工隊忙於修補戰壕和防禦工事,鋪設木板和電線,準備炮兵陣地。

一戰啟示錄:戰壕裡的生活什麼樣?

為了幫助偵查前線的敵人活動,雙方在戰壕前都設立了觀察哨。巡邏隊也被派到無人地帶,以幫助士兵熟悉戰場地形,定位敵人的監聽哨,並確定德國巡邏隊進入無人地帶時的鐵絲網防禦的缺口。在黎明前的一個小時,每個人都做好了行動的準備,因為在這片荒涼的戰場上,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戰壕襲擊

戰壕突襲是在主戰之外與敵人面對面戰鬥的唯一方式。雖然俘虜、繳獲的文件和其他材料提供了寶貴的情報,但這些襲擊的主要目的是保持侵略,恐嚇和擾亂對面戰壕裡的敵人。晚上由50-200人一組的人執行,需要仔細的計劃和執行。在偵察兵帶領突襲部隊穿過缺口之前,德國人的鐵絲網被有針對性的炮擊或線切割隊鑿出了許多洞。


一戰啟示錄:戰壕裡的生活什麼樣?

一旦足夠接近,突擊隊員衝進戰壕,希望能給敵人一個驚喜並擊潰他們。為了避免被反攻困住,大多數突襲在敵人戰壕裡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如果突襲進展順利,攻擊者就會帶著幾名囚犯和一堆戰利品回來。突擊者可以預料到敵人會以猛烈的轟炸作為回應,有時會在一兩天內進行反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