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5.6元,為何“爭議”不斷?

上週,推送的《九毛!九毛!地方棉花補貼就這麼多?彆著急下結論…》引發熱議,目測留言量已達上限,各位朋友一方面對國家新公佈完善的2020-2022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表示歡迎,一方面對“收購價5.6元/公斤”顯得極度憤慨。今天,我們就摘編出幾個典型回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去年5.6從那裡來的”

棉價5.6元,為何“爭議”不斷?

熱心粉絲的精選留言

棉價5.6元,為何“爭議”不斷?

自治區發改委官網截圖

在原文黃框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出整篇的監測數據來自“2018年、2019年9月1日至11月30日的加權平均數”。

“你把皮棉18600元的換算法給老百姓說一下”

棉價5.6元,為何“爭議”不斷?

由於很多棉農正等著補貼下發,準備春耕,所以很自然地把2019年籽棉收購平均價格,和2019年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聯繫在了一起,可實際上呢?胖棉籽覺得兩個價格是存在“時間差”的。

我們來看看《2019年兵團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工作實施方案》中是怎麼計算補貼的吧:兵團調查總隊會同農業農村局於9月30日前完成測產工作並核實預測產量數據。預測產量作為統計籽棉交售量的主要依據,兩者相差一般不超過4%。

在這裡僅以兵團棉花種植者舉例,而全疆有多少棉農在“十一”前完成交花?

關於預撥的補貼,該文件是這樣說的:國家預撥資金到位後,11月15日前,財政局依據發改委提供上年度各師籽棉交售量擬定預撥資金方案,經審定,於10個工作日內將補貼資金預撥各師。而2019年各師預撥補貼的發放幾乎全在12月進行,從六師的0.662元/公斤到一師1.093元/公斤不等。

之所以各師的預撥補貼沒有“統一價”,原因在於2018年各師籽棉交售量和2019年實際交售量存在出入,而“出入部分”將在清算補貼中解決。

對於清算補貼,兵團文件表示:根據國家清算補貼資金總額和兵團發改委提供的各師籽棉交售量,按照兵團統一確定的籽棉補貼標準,財政局於2020年4月底前擬定兵團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資金清算方案,經兵團審定後對資金進行清算。師財政局收到補貼資金的20個工作日內,全額撥付至團場;團場再在20個工作日內,按照種植者提供的籽棉交售稅務發票並比對信息平臺基礎數據後,將補貼資金全額兌付給種植者。

由此可見,2019年的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資金,與2018年的籽棉交售量、2019年的測產量、2019年的實際交售量均有關係。那些“補貼公式”的發明者,這三大數據你都擁有嗎?您就算有一個連隊、一個團場的相關數據,整個兵團、整個新疆的這些數據你有嗎?兩個月後才能“拿完”的清算補貼,你現在就帶著大家要?

一共11頁的文件,關於補貼計算及發放部分自始至終沒有提及“2019年籽棉收購價”,胖棉籽是否可以理解為與“5.6”沒有關係?廣大棉農朋友覺得這篇文章把“爭議始末”是否說清楚了?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