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季度疫情嚴重拖累GDP增長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無疑對中國而至全球造成重大壓力。然而,隨著中國正在逐步恢復勞動力投入,也帶來一線曙光。


在這方面,只要中國能夠阻止國內疫情的再次爆發,最艱難的時刻應該已經過去。我們認為,當前主要的下行風險是外部需求疲軟,進而導致國內失業率的增加,從而引發新一輪的國內需求的疲弱。在此次疫情衝擊和經濟增長疲軟的情況下,我們當前更加關注中小企業(詳見圖1)和家庭面臨的現金流的壓力。

上季度疫情嚴重拖累GDP增長


政策立場可以改變遊戲規則


中國已經表示會使用財政政策來支持今年的經濟。目前的爭議主要在財政刺激的力度。一旦公佈了今年明確的增長目標,政府都會竭盡全力通過政策組合來對沖任何其他負面衝擊,實現全年的增長目標。與往年不同的是,中國尚未宣佈2020年度增長目標。鑑於今年經濟遭受疫情的負面衝擊,我們不排除中國可能宣佈不實施超大規模的刺激政策而是下調2020年度經濟增長目標的可能性。我們目前預測今年的GDP目標增長率的範圍會在3%至3.5%左右。財政政策方面,我們預計整個財政刺激規模大概相當於名義GDP的2.5-3.5%。在近期降準的背景下,我們目前預計年底前還會有兩次降準。我們將M2增長率預期相應上調0.5個百分點至9%。除了貨幣政策方面的降準降息之外,我們預計政府還將出臺更多利好中小企業和居民的財政支持政策(例如失業補貼、低收入個人補貼、可能直接退稅等等)。


現在世界其他多個國家也爆發疫情,影響到外部需求,全球貿易的疲軟給正在恢復生產的同時帶來了一定的外需壓力

外部需求的疲軟會使經濟進一步承壓,主要會從貿易和投資兩方面影響中國今年經濟增長。我們的分析表明,中國出口增長率每下降1個百分點將導致整個貿易額下降0.07個百分點,主要是出口的減少也會帶來進口的同步下降。此外,中國出口增長率每下降1個百分點將導致GDP下降0.2個百分點。在當前全球疫情持續期間,可能會導致對外部需求的預測有相對較高的誤差,我們對中國今年全年的出口增長率的預測從年初的+0.8%下調到-2.7%。中國現正在全面復工復產,在第二季度可以一定程度地彌補一季度的衝擊,外部需求的疲軟會限制恢復程度,但也不會完全阻礙整個經濟的復甦總體趨勢。

低油價會有所幫助


一般來說,低油價對中國是利好的。我們的量化分析表明,在控制匯率和國內需求的基礎上,中國原油進口量對全球(布倫特)原油價格的彈性係數約為0.25。這表明,如果布倫特原油價格今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目前的價格水平徘徊,原油進口量將增加10%,但按價值計算口徑,原油進口額仍將有年化34%的降幅。根據2019年的數字,原油進口量佔總進口量的11.5%(價值口徑),由此表明,受全球油價下跌的影響,全年進口總值(價值口徑)將會下降3.9%左右。2019年中國商品進口總值約為14.3萬億元人民幣,因此進口總值下降3.9%可使GDP提高0.5-0.6個百分點,這對達到整體GDP目標增長率是個很大的提升。誠然,這個利好影響的程度主要取決於國際油價水平。現在暫時將其放入我們的基本假設情境中還為時過早。因此我們強調,這個是我們對經濟增長預測的潛在上行風險。


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難免受壓

目前我們對2020年中國經濟GDP增長率的預測是3.3%,相比疫情之前5.9%的預測做了大幅下調。國內方面,新冠肺炎的爆發和疫情防控不可避免對我國經濟造成較大的衝擊,一方面對國內的供應鏈造成了衝擊,產業鏈運轉不暢,同時國內的需求端也受到波及,需求走弱,大部分的疫情爆發給經濟帶來的負面衝擊主要集中在今年的一季度。從3月中旬以來,新冠肺炎開始蔓延到全球,給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帶來了巨大沖擊,進而也給中國的外部需求蒙上了陰影。

第一季度的疫情防控使國內整個勞動力用工水平至少減少了15%

1-2月份的主要各項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的疲軟增加了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整體嚴重萎縮的可能性。零售額同比下降20.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這使我們對全年的GDP預測做了大幅下調(詳見圖2),我們預計今年的投資增速大概在1.8%,而國內消費則維持4.6%的增長率。雖然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得到了有效控制,生產加快恢復,勞動力市場加快復工,整個勞動力市場供給的減少對整個產業鏈的衝擊可能會引發新一輪對需求端的負面衝擊。這種情況可能造成中國的自然失業率的上升。


上季度疫情嚴重拖累GDP增長

我們將2020年的通脹預期上調至3.7%,但將核心通脹率下調至1.5%

整個疫情期間,食品通脹仍然居高不下。相反,核心通脹率的下行預期體現了國內需求端相對比較疲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