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合適的獎勵能助孩子健康成長

很多家長總是喜歡讓孩子做家務,從小就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做家務的能力是正確的,但是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不做的時候,就會用金錢誘惑孩子,讓孩子去幫助自己做家務,可是這麼做的後果就是孩子會出現貪婪的毛病。

宋先生的孩子就是一個貪婪的人。宋先生的孩子已經7歲了,但是平時非常的懶,按理來說家長勤快,孩子也應該將家長當做是榜樣才是,可是宋先生的孩子,面對工作回來之後仍舊在家中忙碌的父母,竟然沒有一點想要幫助的想法,只知道坐在沙發上看動畫片。

當心“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合適的獎勵能助孩子健康成長

於是宋先生和妻子打算想一個可以“對付”孩子的辦法,好巧不巧,兩人在網絡上見到西方家長喜歡用金錢的方式,來交換孩子的勞動成果,簡單一點說就是用錢或者其他物質誘惑孩子,讓孩子上套,幫助自己做家務。宋先生和妻子打算試一試這個辦法,而現在的孩子都沒見過世面,也不管錢多錢少,就只會見錢眼開。對於家長提出的要求,只要錢到位,那孩子就會替家長去完成。剛開始這種辦法還是好使的,可是漸漸的,孩子就不再去做一些低價的交易,他們覺得自己的到的報酬太少,所以乾脆就不做了。

這種行為表面上是讓孩子聽家長的安排,做著家長想要做的事情,但是實際上與其說是孩子是聽家長的,不如說孩子是喜歡聽錢的,只要父母給錢,那他們就會去完成。家長和孩子表面上看上去是互惠互利的關係,其實就是利用了商業談判的技巧,打算用這種方式去操控孩子,讓孩子屈服自己,並達成目的。其實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叫做“德西效應”。

所謂的“德西效應”,其實指的就是適當的獎勵,可以讓其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而過多的獎勵,則會讓孩子失去原本對一件事情的興趣,降低內咋的動機。

當心“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合適的獎勵能助孩子健康成長

那家長在獎勵孩子的時候,怎樣獎勵才算是正確的呢?

1.避免太多的獎勵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做了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會主動獎勵還孩子,即便孩子只不過是做了穿衣服疊被子的小事,可是仍舊會被家長當做是大事一樣,進行獎勵。

可是家長有沒有想過,你的一個獎勵,就可以將孩子本應該做的事情抽離孩子的身邊,家長以為沒什麼,其實這樣的問題是最大的。如果家長將這件事情單做是一件單獨頒佈給孩子的任務的話,孩子就會覺得這件事情並不是給自己做的,而是給父母做的,他們會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應該受到家很贊那個的表揚。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有更大的進步,就會誇大孩子的實力,這種方法只會讓和自己成為一個自傲的人,無法去克服苦難。

當心“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合適的獎勵能助孩子健康成長

2.不開空頭支票

有些家長總是喜歡給孩子開空頭支票,表面上說的是和孩子做平等的交易,自己給孩子錢,孩子來幫自己勞動,但實際上家長想的卻是:反正孩子還小,要那麼多錢也沒用,不如等他做完事情,我就當是忘了這件事,不給他錢。

看上去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家長只考慮到了自己的利益,根本沒有關心孩子的感受。如果家長給予孩子的承諾,永遠都不兌現的話,那麼家長在孩子眼中也就失去了威信,如果以後家長再要求孩子做事的話,孩子經過上次的事情長了教訓,自然不會平白無故的幫助你。

所以家長要在日常中避免對孩子開空頭支票,有避免對孩子承諾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孩子只有獎勵才會有動力,如果你連獎勵都沒有的話,那又憑什麼讓孩子有動力呢?

當心“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合適的獎勵能助孩子健康成長

3.讓孩子知道成就感

孩子在日常中總是頹廢,就面對父母的獎勵時,才會有一些動力,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他們在日常中失敗的次數太多,並且從來沒有成功過,讓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如果這種狀態一直持續的話,即便家長給了他們再多的動力,他們也不會想著去努力。

所以家長他是日常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不斷在失敗中總結失敗的經驗,只有將這些經驗一次一次的累積起來,才會成為他們通往成功的階梯,這樣孩子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就。其實不光是在學習上,還是在日常中的其他事情上,父母都有責任去幫助孩子。

當心“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合適的獎勵能助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