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男籃到男足,為何資本越繁榮,成績越不行?

中國男籃對尼日利亞的比賽,估計是未來多年裡男籃的最後一場重大國際賽事,也很有可能是易建聯代表中國的最後一場重要賽事。今晚的阿聯,用籃球詮釋了什麼是英雄主義:在NBA級別的對手面前他已經傾其所有,獨砍27分6籃板,用一己之力把比賽懸念延續到第四節。在翻盤無望時的落寞眼神,更讓人不勝唏噓。自1984年重返奧運賽場後,中國男籃從未缺席過奧運會。本次在家門口的這場世界盃,或將終結這一歷史。

從男籃到男足,為何資本越繁榮,成績越不行?

收起來貌似有點違反常識。當年中國的物質水平和富裕程度還和歐美有很大差距時,我們卻能取得比現在好得多的成績。當年中國籃球稱霸亞洲,可以和法國西班牙這樣的隊伍掰手腕。就算是男足,那時也是經常能把走向世界的懸念留到最後。而如今,經濟高速發展GDP世界第二的我們,體育賽事變成資本競相追逐的熱門IP, 為何男籃男足卻集體滑坡。男籃變成了要衝出亞洲,而男足連衝的資格都不一定能爭取的到。

從男籃到男足,為何資本越繁榮,成績越不行?

急功近利

在資本的熱潮下,各個層面的從業人員很多都追求短期內的最大收益。比如:

  1. 青訓中教練只是灌輸一些套路,而不引導球員思考。教練戰術套路化的目的就是快出成績,而帶來的副作用則是運動員思維僵化,不善於在場上審時度勢。
  2. 身體訓練不科學。U16職業半職業球員普遍進行大負重力量訓練,而成年隊的力量訓練則不夠系統。這一切都是為短期內何種方式能快出成績而服務的。其他的飲食配合,是數據追蹤,統籌管理等等方面也都和同級別歐美球隊有太大差距。
  3. 青少年的技術訓練不到位。很多教練不願意很摳技術細節,而是很快就走向套路。比如足球帶球過杆訓練,歐洲青訓把技術動作拆解成5,6種方法,每種的重點用途都有仔細分析,然後引導球員就每個細節反覆練習。而我們的訓練就是強調速度然後銜接射門。結果2,3年後,我們的球員很快達到瓶頸,而人家的球員則可以不斷提升。
  4. 再說回現在的CBA聯賽 - 關鍵球都在外援手裡,其他人就是掩護,擋拆以及傳球。對球隊的短期成績來說這當然最有效,但長此以往,國內球員的水平怎樣通過聯賽來進一步提升?
從男籃到男足,為何資本越繁榮,成績越不行?

意志力

年輕一代的球員的收入水平已經遠超當年的前輩,也獲得了空前的社會關注程度。但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時候,對於不斷拼爭向上的飢渴感已經減弱了太多。比如郭艾倫,和喬丹的合同為五年一個億,加上工資獎金代言綜藝,收入秒殺NBA中產。像這樣的球員,在國內生活的如此舒適,已經可以憑天賦在CBA大殺四方,那向上的動力不夠足也是合情合理 - 何苦要去NBA受那些洋罪?就像百度:我在國內賣點廣告已經過的這麼爽了,幹嘛還要拼著去海外開拓?結果瘋狂湧入的資金,水漲船高的收入,並沒有催人奮進,反倒讓球員倦怠。

從男籃到男足,為何資本越繁榮,成績越不行?

其實體育圈是社會很多方方面面的縮影。如果只是把這次失利歸結於某些個人,那也許在多年後,我們還得面對同樣的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