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以姓氏命名的刺繡——顧繡

唯一以姓氏命名的刺繡——顧繡


  • 顧繡是我國唯一以姓氏命名的刺繡,是純欣賞性的刺繡藝術。幾百年來她始終靜靜地綻放著,幾近枯萎,卻依然幽香留世。顧繡也稱畫繡,分明是繡的,卻與畫難分仲伯,甚至精彩處比畫更甚,她傾情表現書畫的精髓,不露針跡,不顯線痕,使欣賞者實難判別是畫還是繡。
唯一以姓氏命名的刺繡——顧繡


  • 形容顧繡是畫繡的另一個原因,乃在於她將刺繡藝術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緊密融合,達到了神形兼備的境界,或先畫後繡,巧借畫色,或繡後添筆,畫繡兼容,可謂將絲情畫趣結合得天衣無縫。這種畫繡往往需竭盡繡者全年心力,方才完成尺幅大小作品,且用針用絲用料都有獨特之講究,最大限度地達到書畫精妙的神韻。顧繡的再一特點是用針用絲的出神入化,人們喜以“針如牛毫,絲比發細”來比喻顧繡的精細,其實“針”如牛毛小、“絲”比頭髮細的藝術特徵在中國四大名繡的精品中都有所體現,卻並不是顧繡最重要的特點。顧繡是將繡技畫理完美結合,並神形兼備地表現傳統繪畫藝術風貌的繡種,其用針、運絲的巧、精、善,而不見絲線的繡制痕跡,又看不出繡的起落與針腳,更分不清顏色的前後承起,而由此,鑄造了似畫似繡的藝術效果,以區別於其他名繡的雅緻藝術特徵——畫繡。
  • 顧繡因源於明代松江府上海縣露香園主人顧名世家而得名,亦稱“露香園顧繡”。它是以名畫為藍本的“畫繡”,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藝術性極高而著稱於世。顧名世是明嘉靖三十八年進士,官尚寶司丞,就是在內宮管理寶物的官吏,晚年居上海。“名世性好文藝”,見多識廣,藝術修養較高,在他的影響和倡導下,他的女眷們也酷愛藝術,善丹青書法,精於女紅,尤其擅長刺繡。她們從事刺繡的目的不僅於實用而是視作上層婦女的修養和更高層次的藝術追求。在盛行於世的松江畫派畫風薰陶下,她們研究繼承宋代“閨閣繡”的藝術特色和藝術技巧,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她們選擇高雅脫俗的名畫作為藍本,對錶現對象深刻觀察、細心揣摩,技法上創造出散針、套針、滾針等針法用以極力模仿繪畫的筆墨技巧。她們將絲線劈為36絲,“其劈絲細過於發,而針如毫,配色則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不特翎毛花卉巧奪天工,而山水人物無不逼肖活現”(《顧繡考》)
唯一以姓氏命名的刺繡——顧繡


  • 顧氏女眷中較早從事畫繡的,是顧名世長子顧匯海之妾繆氏。顧繡名手中,造詣最高,最具代表性的,是略遲於繆氏的顧名世次孫顧壽潛之妻韓希孟(又名韓媛)。董其昌極為推崇顧繡,他為顧繡八駿圖題曰:“顧太學家有鐵聖,繡此八駿圖,雖子昂用筆不能辯,亦當一絕。”她的作品,為達官貴人爭相高價收藏,她的世作品,均為珍貴文物,為各大博物館所珍藏。
  • 顧名世曾孫女顧玉蘭,因家道中落,逐設帳授徒,歷30餘年,將家傳秘繡技藝傳於外姓。其時,城中四鄉許多婦女習顧繡以營生,形成一定規模,當時有“百里之地無寒女”之說。達官顯宦、富商巨賈爭相購藏顧繡珍品,使顧繡身價陡增。但是,顧繡的卓絕是以高素質的藝人和大量的工時為代價的,制約條件很多,所以難以普及,難以為繼。清末,顧繡逐趨湮沒,以後幾乎被人們所遺忘,被吸收顧繡技法和營養而崛起的蘇繡所替代。
唯一以姓氏命名的刺繡——顧繡


  • 上海露香園地屬松江府,松江人一直以恢復顧繡為已任。上世紀二十年代,松江慈善機構“全節堂”設立“松筠女子職業學校”,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均設立“女子刺繡班”。可惜後來學校毀於侵華日軍的炮火,再也沒有恢復。
唯一以姓氏命名的刺繡——顧繡


  • 顧繡留給後世的也是最奪人魂魄的,其實是她用一種似乎極傳統的工藝手段,去表現高雅的文化藝術內涵,她追求的是那種純藝術層面的超凡脫俗之美。自她幾百年前誕生那天起,就向世人昭示:民間手工藝也能和書畫、詩歌那樣成為高雅藝術。然而這也註定了顧繡高處不勝寒的命運。顧繡至今後繼乏人,有人形容:顧繡已經沒有了靈魂,那麼她的靈魂是什麼呢?她的靈魂就是繡者的學識和賦予刺繡作品的藝術內涵,追溯歷史,明代顧繡傑出的代表人物:韓稀孟,既是一位書香門第的兒媳,又是一位女畫家,正是有這樣的文化底蘊,才使她有這樣高層次的靈感締造出顧繡。顯而易見,繼承顧繡不在於顧繡的針法有多難、繡的用線有多細、繡有多傷眼神,她要求後繼者必須得有歷史、文學、鑑賞、書畫、繡技、熱愛本行等綜合素質,這些才是最關鍵的。
  • 顧繡的藝術品位之高,也註定了顧繡的身價之重。明代至今,羅列所有館藏顧繡,才200多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