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時代,房企第二增長曲線在哪裡?

白銀時代,房企第二增長曲線在哪裡?

  文 | 華商韜略 王再新

  房企多元化有兩種:成功的和失敗的。

  前者是一生二,二生三,環環相扣,互聯互通的業務生態打造。

  相反,後者是盲目燒錢,在這裡造一個,那裡造一個,最後只是割裂的、不相關的一個個孤島。

  【通向未來的履帶】

  2015年10月,馬雲在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頒獎典禮上分享了一則經營心法。

  他說,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能依靠某個業務長期保持優勢——

  所以要形成梯隊發展、有機作戰,每一家公司,一個業務上,然後退下來,再另一個上,形成一個循環。以阿里為例,先是B2B,再是淘寶,再是天貓,然後是支付寶,雲計算,菜鳥……一輪一輪的上。

  阿里將這稱為履帶戰略。目的是,讓公司持續成長。

  就在馬雲講話時,只要有房子可蓋就能一直高增長的房地產業,但一些有前瞻眼光的老闆,已經在居安思危,提前編織通往未來的業務履帶了。

  享受著市場井噴式繁榮的他們心裡都清楚,房地產的高增長時代就快過去了,如果不在地產之外找到新的空間,企業的增長也會停下來。

  於是,恆大從水到油一直幹到汽車;碧桂園從田間地頭幹到機器人;還有的去養豬,養牛,也有人把業務版圖鋪得比投資機構還廣闊。

  包括長期以專業和專注標榜,而且長期只做住宅地產,不做商業地產的萬科,也都鴨子划水般地遊向了多元化的世界。

  但實際上,不少房企的多元化發展,或者說所謂的去地產化,只是在名稱上做文章,往往雷聲大雨點小,或者換個馬甲搞點噱頭,甚至有借多元化之名進行圈地或融資。

  據克爾瑞統計,TOP100房企中97%佈局了多元化業務。但尷尬的是,在多元化浪潮中,不少房企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多數至今還是以地產開發為主,多元化收益甚微。不但沒有培育出新的增長點,反倒還拖累主業,讓公司前景更加充滿不確定性。

  眼花繚亂的操作下,什麼才是房企更好的多元化姿勢?

  華商韜略縱觀各大房企2019年財報,找到一個已成功讓多元化成為公司新的增長極的好樣本,它的經驗或許值得參考。

  這個樣本,就是早早探索並佈局多元化產業的老牌房企雅居樂。

  與近年地產主業平穩增長相比,雅居樂的非房業務卻以持續高增長而備受矚目,甚至重新定義著雅居樂自身。

白銀時代,房企第二增長曲線在哪裡?

  2019財報顯示,雅居樂當年多元化業務的整體佔比已達10.1%,比2018年增加了3.6個百分點,比2017年則增加了5個百分點。10.1%依然只是個小數字,但它的背後是:

  多元化業務總營收超過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物業管理、環保兩項多元化的核心業務,同比增長分別高達67.7%、146.1%。最重要的,其多元化業務在營收大幅增長的同時,也保持了利潤高增長——

  2019年,雅居樂多元化業務利潤已達14億,比A股不少500億級市值上市公司還高,三年複合增長率為92%。在不少房企依然還靠主業輸血多元化業務的背景下,這成果難能可貴。

白銀時代,房企第二增長曲線在哪裡?

  【多元化背後的邏輯】

  雅居樂主席兼總裁陳卓林在今年的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多元化業務在集團的利潤佔比有望在2020年提升至20%左右。“一步步的上去,對利潤有增長。”

  按此速度,雅居樂將有望通過多元化業務再造一個雅居樂,一個更具可持續發展潛力,也更能抵禦經濟風險的雅居樂。

  雅居樂目前的多元業務包括物業管理、教育、環保、雅城科創、房管、商管等七大板塊,梳理其多元化的業務,基本都具備以下四個特點,這也是其多元化背後的關鍵邏輯。

  一是具有廣闊市場前景,且行業處於高速成長或市場格局重塑階段;二是能較快形成可持續業務收入和利潤,實現自力更生的良性發展;三是有很好的現金流以及很強的抗週期風險特性,如環保、物業,在這次疫情期間表現更為突出。

  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則,就是不熟不做。

  其多元化業務都與地產主業具有很強的相關與協同性,是在地產主業已經形成的核心能力與資源上做加法甚至乘法,這既增加了新業務的成功把握,也讓既有資源和能力得到更大的協同效應和價值釋放,進而獲得更高效益。

白銀時代,房企第二增長曲線在哪裡?

  比如,物業、雅城科創、房管、商管本身就是伴隨雅居樂地產主業發展起來的;環保雖似與地產主業無關,其實同樣密不可分。當前在雅居樂擁有的樓盤中,都規劃並配有技術先進的汙水處理站。而且環保業務可以改善城市或者某一區塊的環境,只有環境變得更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居住、工作、生活,地產隨之發展,項目也獲得增值。

  此外,在項目拓展過程中,無論地產還是環保等其它產業,都需要和相關政府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雅居樂多元產業的發展往往會令當地政府能夠加深對雅居樂的信任,獲得更多的機會。

  另外,雅居樂強調以專業化推動多元化發展,而且捨得投入真金白銀。截至2019年,雅居樂累計在非房板塊領域投資已超過350億,其中僅2019年的投資就達到100億。

  從這些特點不難看出,雅居樂的多元化與其他企業的多元化完全不同。在多元化的道路上,一些房企盲目大手筆投入,這常常給人一種錯覺,房企的多元化是容易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一個業務的成功顯然並不是有錢就可以,即便你有足夠的錢,並且已經在一個領域非常成功,貿然進入全新的領域,失敗的概率依然很大。

  導致如此尷尬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有錢太任性,太激進,並且脫離主業太遠。

  其實不只是房企,各行各業其實也都一樣。

  強大如阿里,也至今遵循著這一基本原則鋪設它的新履帶:新的業務不但要有廣闊前景,還必須與現有資源和能力強相關,並能形成協同甚至乘法效應。

  透過現象看本質,好的多元化,其實說到底還是持續的專注和專業:專注於自己的核心能力和資源,以專業精神做多元化。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歐洲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曾在他的名著《第二曲線》中警告那些期望基業長青的企業家時說:“當你知道你該走向何處時,你往往已經沒有機會走了。”

白銀時代,房企第二增長曲線在哪裡?

  除了緊扣核心資源與能力這個強相關邏輯之外,雅居樂在佈局多元化業務的時點選擇,以及節奏把握上,也體現出了不同的特點。

  查爾斯·漢迪認為,企業業務的發展都會經歷一個從“起始期”、“成長期”到“成熟期”、“衰敗期”的生命週期。如果將這個週期稱為“第一曲線”,曲線中會有兩個關鍵點:破局點和極限點(失速點)。

  破局點是指企業從0到1的關鍵突破節點,一旦突破這個點,企業就會沿著增長曲線高速成長直到極限點,而企業一旦到達曲極限點,就會失去增長,甚至加速下落,因此,企業的極限點也往往就是失速點。

  查爾斯·漢迪說,企業若要持續發展,就必須在“第一曲線”的高峰,也就是極限點和失速點到來之前,開闢一條新的業務道路,打造自己的“第二曲線”。

  雅居樂的多元化探索,實際上也暗合了這一曲線原則:當其地產主業還在高速成長時,就已前瞻佈局,著手推動了多元化新業務的發展。

白銀時代,房企第二增長曲線在哪裡?

  早在2015年,雅居樂將多元化作為集團的核心戰略之一,開始進入物業管理、環保、教育等非房領域,經過近5年的快速發展,開始對集團整體形成接力履帶之勢。

  其中,2015年成立的環保集團已經全面進入危廢處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生態修復等領域。目前,公司已在全國佈局45個項目。其中,擁有危險廢物處理規模近350萬噸/年,安全填埋庫容逾1,800萬立方米。

  如果不是這份年報,外界還真難以想象雅居樂已在環保領域取得這麼多成績。據雅居樂環保相關人士介紹,其在危廢處理領域其已位居行業領先地位。但華商韜略查詢行業數據後發現,領先地位的說法顯得有些保守,實際上已經佔據了行業第一的位置。

  到2019年,雅居樂環保業務的營收及經營利潤已分別達到人民幣15.10億元及3.3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46.1%及69.6%,其營收規模、盈利水平以及發展前景,都已超越不少百億級市值的環保上市公司。

  更重要的是,無論物業,還是環保,都可謂是當前的朝陽產業。

  物業方面,長期散而小的格局正在鉅變,市場正加速頭部集中,已經領先的頭部企業將因此受益。實際上,在去年大手筆收購中民物業及新中民物業後,雅生活在管面積將超過5億平方米,在管項目將突破3500個,成為一家全業態、全產業鏈佈局的物業行業龍頭企業。

白銀時代,房企第二增長曲線在哪裡?

  良好的發展前景,敏銳的資本市場早有預期。上市以來,雅生活持續表現良好,2019股價上漲近4倍,不但被納入恆生綜合指數、恆生滬深港通大灣區綜合指數成份股,還被花旗、摩根、申萬等數十家券商持續以“買入”、“跑贏大市”評級推薦。

  環保方面,我國已將汙染防治、精準脫貧、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列為三大攻堅戰,相關企業也因此迎來巨大機遇。以雅居樂環保著力佈局的危廢行業為例,目前行業仍是供需不平衡,未來幾年內增長空間顯著,隨著行業由成長期逐步邁向成熟期,優質項目的稀缺性將逐步顯現,而手握優質項目則意味著企業穩健和持續發展的可能。

白銀時代,房企第二增長曲線在哪裡?

  除此之外,包括雅城科創、房管、商業等其他多元化業務也都發展良好。如在去年底更名後的雅城科創集團,未來業務聚焦將不再是傳統的EPC/總承包領域,取而代之的人居科技板塊將成為發展重點。據悉,人居科技板塊涵蓋了綠色景觀、智慧家居裝飾、設計諮詢三大主營業務,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而專注輕資產開發的房管集團,背靠千億雅居樂的28年積澱,2018年當年成立當年盈利,目前已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等重點城市群打造了一批代表作,儲備貨值超過600億元。雖成立僅2年時間,但其綜合實力已躍升行業前列,今年3月一舉摘得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中國指數研究院頒發的2020中國房地產代建運營引領企業(TOP2)榮譽。

  著名商業報告《失速點》曾有結論:企業一旦到達失速點,業務出現停止增長,往往只有4%能夠恢復業務增長。

  原因是,企業一旦到達失速點,即便找到了新的道路,也會是查爾斯·漢迪所講的那樣——“當你知道你該走向何處時,你往往已經沒有機會走了。”

  經過多年探索,雅居樂找到的“第二曲線”,如今已在某種程度上為其“第一曲線”提供著支撐,也為雅居樂整體的持續成長,提供新的發展動能。

  未雨綢繆。若能做到這一點,即便是個人,也總是更從容,更從容地應對挑戰,也更從容地獲得地成功。

  一一END一一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