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我的廚藝跟青春一樣,從青澀到成熟,再到......

——小7媽


沒有哪個女孩天生就會做飯。


20年前,我在大學宿舍裡偷偷插個電飯煲,冒著被舍管處罰的風險給男朋友煮麵條。卻不知道要等水開了再下麵條,冷水下面,煮到一半還跳了閘。


當我把麵糊端到小男友面前時,他不但說好吃,還鼓勵我“第一次能煮成這樣就不錯了”。


青澀的小青春啊!


後來我突發奇想用高壓鍋做水果羹。草莓、獼猴桃、蘋果,哦!還放了......香蕉。


“叮”!當我滿懷期待地揭開鍋蓋,看到深褐色的爛泥狀物漂浮在水面上,還冒著酸酸的熱氣。


再後來,我第一次炒蛋。


眼看鍋已經燒熱了,我左手端著蛋液,右手舉著油,沒想好到底應該先放哪個?最終我先倒入了蛋液,很快就後悔了。


再再後來,小7爸成了我的男朋友。牛津的冬季很陰冷,我說要給他烤蛋糕。可在研究完菜譜之後,我發現蛋糕糖多油多不健康,就靈機一動用半袋紅棗煮成棗泥代替糖。


“這叫棗糕,很健康的哦!”

“棗糕?你是說“糟糕”吧?”

......


我有說過數學家這類生物很“直”,而且小7爸中文很好的,對吧?


好在他說歸說,也不會真的把我做的各類無厘頭菜倒進垃圾桶。


這一年年的,我的廚藝就像一個在試錯中踉踉蹌蹌長大的嬰孩,從懵懂中蛻變出了一點靠譜的味道。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在有小7以前,我手機裡有很多對著自創菜的美拍。自從當了媽,手機內存和時間全都給了女兒。


20年,一個女孩長成了少婦,而後又變成了一枚全職帶娃兼職碼字的老母親。20年,我的廚藝也從青澀,到成熟,再到......


現在再想我讓費那麼大勁搞一頓飯,除非我瘋了!


晚餐,是一天中最“隆重”的一頓,因為爸爸會回來吃飯。一般來講,三個人有一個硬菜,再花兩分鐘炒個綠葉菜,葷素搭配。


假如我想做“土豆燒牛肉”這道硬菜。


要放在小7出生前,我一般會用鐵鍋先爆炒牛肉塊,然後再小火燜爛,中間不時翻動防糊鍋。出鍋前半個小時,放入土豆塊。最後收湯。


這樣下來,總共得花近一個小時。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然而現在,這道菜在我“大徒弟”電高壓鍋的幫助下,簡化成了這樣(圖片拍攝時做的是蘿蔔燒牛腩):


① 牛肉塊焯水後放進高壓鍋,再一次性放入所有調料、佐料和少許澱粉,拌勻。(注意:保證鍋底的液體有半碗水的量,不然水不夠,高壓鍋不上汽。)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放入的料酒和醬油大約淹到肉塊的一半位置


② 白蘿蔔切大塊鋪在牛肉塊的上面,儘量不接觸液體,再在蘿蔔上灑些鹽。打開電源,把牛肉壓到九分爛。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③ 時間到打開高壓鍋,再把全部食材倒回炒鍋裡,大火收湯,順便讓白蘿蔔上點色。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這樣一來,我需要拿起鍋鏟的時間,從一個小時減少到了十分鐘。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電高壓鍋還有一個“隔水蒸”的操作方法:


把調好味的肉塊放在一個瓷器大碗裡,在高壓鍋內膽里加入一些水,直接把大碗放進內膽中。


這樣做不僅更保留營養和風味,不用擔心幹水或上汽的問題,還不用洗鍋:直接把碗端出來就可以上菜了!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大徒弟”燉肉就更不在話下。


如果實在來不及,連解凍這一步都可以省掉。直接就把整塊冰凍牛腱肉扔進高壓鍋,再丟進一個五香調料包和半個洋蔥,灑兩勺鹽,滴幾滴酒,打半鍋水。


五分鐘搞定這些,打開高壓鍋電源。50分鐘以後,牛肉湯就燉好啦!把肉撈出來切薄片,鋪在瀝乾水的麵條上,勺入一些肉湯,灑上一點蔥花。


蘭州拉麵的“和牛烏冬麵版”,好評如潮呢!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做了忘拍圖片,找了一張長得很像的網絡圖


我現在是離了哪個鍋,也不能離開電高壓鍋!不幹水,效率高,還無油煙煩惱。燉的、燒的、煮的,一鍋全搞定!


隆重介紹完大徒弟,還有二徒弟——電飯煲。電飯煲的特點是會幹水,沒水了自動斷電,所以適合做些燜類或紅燒類的菜。


“二徒弟”最拿手做的懶人菜,就屬“花式燜飯”了!


比如這道春季可以吃的時令燜飯。把米和煮米需要的水先放入鍋裡(水比平常略少一些,因為其他食材會出水);再把切小塊的春筍、香菇、毛豆鋪在米上;最後鋪上醃製好或炒過斷生的豬肉塊/雞塊,灑點鹽和胡椒。按下煮飯鍵,一鍋營養豐富的燜飯就做好啦!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比起高壓鍋,電飯煲要多放一點水(或液體調料),一般來講量正好沒過食材就行。如果烹飪好之後還有多餘的湯汁,再到炒鍋裡收下水就好了。


最後出場的是三徒弟,電砂鍋。

電砂鍋的特點是慢煲功能。在頭一天晚上放入食材,一晚上小火滿煲,除了半夜可能被老母雞湯的香味饞醒之外,沒毛病。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相比晚飯,我和小7兩人的中飯很簡單。只要保證有蛋白質、蔬菜和碳水化合物,三類食材隨意組合“一鍋出”,就搞定!


比如:

蛋白質類,我常用豆腐、小銀魚(買了凍起來)、雞蛋、肉末/肉片;

蔬菜類,常用各類綠葉菜(也可以用速凍蔬菜,不用洗直接放,更方便)

碳水化合物類,常用全麥麵條,白麵條、剩米飯、莜麥面等。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在小7剛添輔食階段,下面這個神器可幫了我大忙!只需把所有食材放入容器內,拉幾下就切細了。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如果想避免大人孩子的飯分開做,也可以先煮好大人吃的,晾涼一點之後倒入這個神器裡面拉兩下,就可以直接給小寶寶吃啦!


既然中飯都能十分鐘解決,早飯就更快咯,五分鐘搞定!


我們家早餐絕大多數時候都吃麥片。冬日款麥片粥,或者夏日款麥片酸奶。


想要詳細瞭解做法、營養,和麥片種類的同學,請移步

《“BOYN”獨門懶媽早餐,1分50秒,搞定一家老小》

哈!


20年,一位老母親用廚藝致她逝去的青春


有了孩子之後,要平衡和取捨的事情一下子多了起來。


“做飯”,已不再是不計時間和精力代價的興趣體驗。它更變成了一種義務和責任,一個展現平衡術的手段,和一種體現教育態度的方式。


一路走來,我的廚藝跟青春一樣,從懵懂無知到初露鋒芒,再到老成見到。


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決定拋開各種精緻的寶寶菜譜,也不會因為小7有段時間不愛吃雞蛋,就不停變著花樣做蛋羹、蛋卷、蛋餅、煎蛋、炒蛋。


煮雞蛋就在這裡,不愛吃可以少吃一點,過兩天再試試吧!


是的!媽媽可以做好吃的、好看的,但絕對不是為了哄你吃飯,而變成一名忙暈在廚房的女僕。


不過隨著小7飛速長大,我也漸漸擺脫了“隨身保姆”的困境。說不定,不久以後我也可以回到當初像擺弄花草一樣用心擺弄美食的時候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