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8,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8,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


臨灃寨位於河南省中部郟縣境內,距縣城12公里,交通便利。現有居民221戶、共894人,總面積約為1.5平方公里。臨灃寨是中原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村寨,以紅石古寨和明清古建築群落的文物價值高而著稱。2005年9月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06年6月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被羅哲文等有關專家譽為“中原第一紅石古寨”; 2012年12月被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公佈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臨灃寨內擁有完整形態,具有傳統風格的街巷六條,分別為東大街、南大街、北大街、中心大街、內環寨路和外環寨路,其中東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和中心大街呈“井”形交錯。目前這六條街巷保存完好,在道路兩側都建有保存完整的磚木結構脊坡式單層或雙層瓦房和古寨牆,沒有遭到破壞。“五脊六獸硬山頂,青磚浮雕蓮花脊”極具河南民居風格,具有極高的建築史學價值。

紅石寨牆、寨門。該寨初建於明代,重修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寨牆紅石取自寨東五公里的紫雲山上,耐風雨剝蝕,其色硃紅,象徵富貴。石寨依水而建,呈船型,寓水漲船高之意,寄託著朱氏家族物阜丁繁、財源廣袤、官運亨通的美好願望。寨牆高6.7米,圍長1100米,寨上建有城門樓三座、哨樓五座、城垛八百個。臨灃寨有三個寨門,按後天八卦的乾、坤、巽方位而設。紅石寨還有著完備的防禦、防洪功能。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8,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


明清古建築群。寨內有朱氏三兄弟的明清建築130棟480間;民國至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傳統河南民居105棟326間;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十一處。規模宏大、類型齊全,從明末至今一應俱全,在時代上沒有缺環,而且在各個時間段上均有絕對紀年的標誌性建築。所有明清民居屬典型的四合院結構,中軸對稱、前呼後應。注重建築藝術,講究長幼有序,文化底蘊厚重。

寨河、楊柳河。三十米寬的寨河環寨一週,楊柳河經寨東自南向北注入北汝河,碧波盪漾;河邊白楊挺拔、垂柳依依,與紅石寨牆相映成趣,為古寨增添了生機和靈性。

朱氏祠堂、關帝廟、五虎廟。是朱氏宗族維繫親緣的精神紐帶,是寨內等次最高的文化紀念建築,是宗教活動的公共場所,供奉著“關、張、趙、馬、黃”的五虎廟,農曆每月初一、十五,香火不斷,延綿千百年不絕。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8,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堂街鎮臨灃寨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