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木板大鼓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木板大鼓

國務院先後於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佈了四批國家級項目名錄(前三批名錄名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後,第四批名錄名稱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下簡稱“國家級項目”),按照申報地區或單位進行逐一統計,共計3145個子項,涉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3154個。國家級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大門類: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河北省內的國家非遺有民間文學5項,傳統音樂23項,傳統舞蹈10項,傳統戲劇34項,曲藝8項,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2項,傳統美術14項,傳統技藝16項,傳統醫藥3項,民俗13項。

【品读河北】河北非遗——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

公佈時間:2006(第一批)

申報地區:河北省滄縣

木板大鼓是流佈於河北大部分地區的一種曲藝鼓書形式,有小口大鼓、清口大鼓、梅花調、老木板子、老北口木板、怯大鼓、鼓碰弦兒、弦子鼓兒、木板西河調、憋死牛等別稱。表演時一人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楗,站立說唱中輪番敲擊木板和書鼓,使其與說唱相配合,另有人持三絃專司伴奏。木板大鼓相傳形成於清代乾隆年間,知名藝人有李文通(李尚志)、曹佔奎、李殿奎、張百奎、鄧連奎、李振奎、馬瑞河、馬瑞林、朱化麟、龐鳳城、胡金祥、曹金升和何貴海等,其中尤以馬瑞河(馬三瘋子)、朱化麟(朱大官)和龐鳳城影響最大、貢獻最多。木板大鼓滄州地區發展得較有特色,出現過王福貞和穆漢青兩個支派,王福貞因影響巨大,人送綽號“滄州紅”。 木板大鼓的傳統節目非常豐富,短篇有《老鼠告貓》、《勸人方》、《度林英》、《郭巨埋兒》、《目連救母》、《趙五娘》等百餘段;中篇有《二度梅》、《響馬傳》、《武松傳》、《千里駒》、《金環記》和《姜公案》等上百段;長篇有《左傳春秋》、《吳越春秋》、《英烈春秋》、《走馬春秋》、《金盒春秋》等“五大春秋”和《薛家將》、《楊家將》、《呼家將》、《包公案》、《劉公案》、《海公案》等“三將三案”,以及《飛龍傳》、《馬潛龍走國》等數十部。其唱腔音樂為板腔體,曲調簡潔獨特,粗獷渾厚,對北方許多鼓書與鼓曲如西河大鼓、京韻大鼓、京東大鼓、樂亭大鼓、竹板書等的形成與發展,都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具有十分獨特的藝術價值。

【品读河北】河北非遗——木板大鼓【品读河北】河北非遗——木板大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