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什邡大閘蟹有望“爬”上市民餐桌

今秋,什邡大閘蟹有望“爬”上市民餐桌

□本報記者 劉佳

近日,130畝泉水大閘蟹養殖項目在什邡市南泉鎮正式啟動。什邡市農業農村局水產漁政管理站負責人張路告訴記者,這是四川明正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南泉鎮金桂村和團結村投資建設的示範養殖項目,目前已投放蟹苗。

“我們從雲南省曲靖市引進優質蟹苗,3月20日和3月25日,分兩批共投放20萬尾,養殖面積130畝,預計今年中秋節前第一批成品蟹能夠上市。”談及項目設施情況,明正堂公司負責人尹世繁介紹道,示範養殖成功後,公司將發展以大閘蟹為主的泉水漁業綜合養殖,推動南泉鎮農業特色水產業良性、健康、可持續發展,帶動農民長期穩定增收致富。

千里迢迢雲南大閘蟹落戶什邡

因大閘蟹營養價值豐富,這幾年消費群體逐漸增多,但目前四川消費市場的大閘蟹大都是從江浙一帶運過來的,本地大閘蟹產量較少,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市場缺口很大。尹世繁為何下定決心從千里之外的雲南引進大閘蟹?這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合夥人——雲南雲湖漁業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沈忠彬。

沈忠彬,江蘇南通市啟東市人,一家三代均與大閘蟹打交道,和尹世繁是多年好友。2001年,他到雲南發展大閘蟹養殖,示範帶動當地養殖大閘蟹約 5 萬畝。2019年底,經過多次前期溝通後,兩人邁出了合作養殖大閘蟹的“第一步”:在南泉鎮投資打造首個大閘蟹示範基地,讓大閘蟹在什邡“安家落戶”。

“我考察發現,大閘蟹是個很好的養殖項目,一是種源可控,二是技術精到,三是市場需求大。我與沈總合作很多年,他有成熟的養殖技術,而成都等地的消費市場巨大,南泉鎮交通條件較好,距成都僅40公里,這些因素都堅定了我的信心。”尹世繁說。目前,明正堂公司養殖的是中華絨螯蟹,品種名叫“江海21”,是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水產研究所選育的品種,成品蟹個體大、產量高、口感好。從養殖效益上看,畝均出產1000只成品蟹,每隻以20元的價格出售,畝均收入可達20000元,除去種苗、土地租金、餌料、人工、基礎設施折舊等養殖成本約8000元,每畝大閘蟹純利破萬元;如果進行稻—魚—蟹綜合種養,魚、水稻作為附加收入,可增加1000多元的純利,而且還能調節水質。

下一步,明正堂公司還將在南泉鎮建立一個佔地80畝的大閘蟹種苗培育基地,力爭在2021年推廣大閘蟹養殖3000畝,2022年擴大到周邊鄉鎮達到1萬畝,2024年養殖面積爭取達到4萬畝。

生長穩定小螃蟹適應新家

4月1日下午,尹世繁帶著記者走進金桂村和團結村的大閘蟹示範養殖基地,由於大閘蟹晝伏夜出的習性,此時大多都躲在水草裡,在水池邊偶爾看見一隻只小蟹苗。這些螃蟹個頭還不是很大,呈“背青、金爪”,池塘邊還安裝了擋板,防止螃蟹夜間“逃逸”。

公司技術負責人黃世超介紹,最早投放的一批蟹苗,個頭只有成人拇指大,目前每隻重量已達30克-40克,現在生長正常,預計能趕在中秋節前上市。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批大閘蟹完全適應了在什邡本地生長。”沈忠彬表示,“大閘蟹最適合生長的水溫是10℃-30℃,20 多攝氏度生長最快。一年12個月,四川有10個月都非常適合大閘蟹的生長。另外,南泉鎮生態環境好,也是養殖螃蟹的有利條件。”據瞭解,南泉鎮有豐富的地下水源,全鎮境內到處有自然冒水泉眼,據初步統計,現有面積大小不等的泉凼100餘個、漁塘80餘個,水質好,水溫也適宜,而且泉水乾淨、無汙染,對提高大閘蟹品質、打造“泉水大閘蟹”品牌有著積極作用。

“由於現在四川大部分的大閘蟹都來自江浙一帶,運輸成本和途中的死亡損耗等,造成了市場價格居高不下,江浙市場上20元/只的大閘蟹,運到四川市場就要30元/只。”沈忠彬表示,等商品蟹養殖成功後,下一步公司將帶動本地周邊老百姓養殖,併為養殖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

張路告訴記者,目前該項目還在試驗養殖階段,將觀察大閘蟹是否適合本地氣候、水體等自然環境,養殖成功後,什邡市農業農村局將組織、引導當地養殖戶參與養殖,做好技術推廣,力爭讓該項目成為助農增收的又一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