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鮮事:丁一凡:出口企業該轉產時必須轉產

商務部最近公佈了第一季度進出口的數據,國家統計局也公佈了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數據。情況很不樂觀。經濟負增長6.8%,第二產業增長下降9.6%,最為嚴重。這一數據也襯托出第一季度進出口的情況,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主要是出口損失嚴重,下降了11.4%,進口只下降了0.7%。

今日新鲜事:丁一凡:出口企业该转产时必须转产

丁一凡

然而,這三個月中變化不少。前兩個月,損失嚴重,3月份經濟活動開始復甦,進出口這個風向標說明了這一趨勢。3月份,前期因延期復工積壓的出口訂單陸續交付。3月份當月,全國外貿進出口2.45萬億元,同比下降0.8%。從旬度看,3月中旬、下旬連續兩旬進出口都實現了正增長。其中,3月出口降幅收窄至3.5%,進口則增長2.4%。貿易平衡由前2個月的逆差轉為順差。經濟增長也是一樣,第一季度中,3月份增長佔了40%,與1-2月相比有了一個明顯的回升。

中國正在走出疫情,經濟恢復情況就是晴雨表。從國際貿易情況來看,內需的恢復推動了進口的增長。3月份,中國進口增長2.4%。其中,一季度消費品進口增長13%;而生產原材料,比如煤、原 油、金屬礦砂、集成電路進口值分別增長23.8%、8.3%、6.8%和13.1%。

然而,出口的情況卻不那麼樂觀。前兩個月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停產,這個可以理解。從3月後期復工以來,為了彌補前兩個月的訂單,出口加工還有一個“小反彈”。但後來,訂單反而沒有了,這是因為疫情在海外的加速擴散。歐美國家也都陸續採取了“封城”和“居家隔離”的措施,經濟活動基本停滯。因此,我們各個省區的出口企業雖然復工卻無法復產,因為沒有訂單。

接下去,隨著疫情在歐美繼續升溫,在日本也開始發酵,訂單缺乏的現象有可能持續。

美國確認的感染人數已近80萬,按照這種速度發展,特朗普政府希望5月初恢復經濟的可能性顯得越來越遙遠。歐洲國家,意大利與西班牙的感染病例雖在下降,但因為基數很大,要達到完全控制疫情、恢復經濟的程度也還差很遠。法國、德國和英國這三個歐洲大國的確診人數都超過10萬,而且英法的致死率還很高。這些發展趨勢都為歐洲恢復經濟的發展設置了新的障礙,也使來自這些市場的訂單會繼續推遲很長時間。

此外,出於地緣的戰略考慮,西方有些國家認為它們在疫情中表現出對中國的依賴太大。有些西方國家政府鼓勵本國企業把製造業回遷本國。這些考慮雖有一廂情願的因素,而且在華投資做製造業的企業想搬出去也不容易,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企業會聽從政府的命令從中國外遷的可能。如此,我們要未雨綢繆,思考如何才能創造出新的需求,吸收一些有可能下崗並有技能的勞動力。

按照官方統計,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復工率已經很高。但是,從衛星上觀察城市晚間的燈光,從地鐵運營的人數來看,經濟恢復還遠未達到疫情前的滿負荷運行水平。因此,要想在下半年讓經濟有明顯的回升,必須從供給端想辦法,增加公共投資仍不失為重要的措施。

那些出口企業也不能老盯著海外的傳統市場,該轉產時必須轉產。

前一陣子,因為疫情在海外迅速擴散,醫療物資的需求大增。有許多企業立即轉型生產口罩和呼吸機等醫療器械和物資,為全球抗疫做出了貢獻。當然,也有魚目混珠的現象發生。有些沒有能力的企業也混跡其中,提供了一些不合格的產品,遭到海外市場的詬病,給一些攻擊“中國製造”的力量提供了彈藥。但是,這次許多企業轉型的經歷表明,實際上企業轉產的困難並不是不可克服。我們需要鼓勵那些出口加工類企業更快地轉型,找到合適的產品與市場。各級政府也需要開動腦筋,為一些出口加工的中小型企業提供更多的市場信息、諮詢和建議,並提供更多的轉型優惠政策。下半年會有許多政府投資為主的新基建項目上馬,也要考慮到這些出口企業的能力,儘量把一些加工合同向它們傾斜,幫助它們渡過難關。保護出口加工企業的能力,這其實也是保護中國製造業所作出的努力。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認為,隨著疫情好轉,前期壓抑的一些經濟活動會逐步釋放出來。所以,二季度經濟應該會比一季度有明顯的回升。

下半年,一系列更大力度的對沖政策會出臺,政府採取的各項政策的效果會更加明顯。因此,下半年的經濟會走得更加穩健。

本文為網易研究局獨家稿件,不構成投資決策。

【推薦】重磅報告!百位經濟學家預判2020經濟和投資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