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畢露!誰還說人大的專題詢問是“走過場”?

人大的專題詢問是不是走走過場、你好我好、流於形式啊?“不痛不癢”“不溫不火”是好多人對於人大開展專題詢問的質疑。

27號上午,青島市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對青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推進中小企業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詢問,這是青島市人大第二次通過青島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QTV-1)、綜合廣播FM107.6、藍睛客戶端和青島人大網進行全程直播的方式開展專題詢問。

鋒芒畢露!誰還說人大的專題詢問是“走過場”?

可見,原汁原味對問詢現場進行直播已經成為青島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的“標配”。透過直播,人們感受到的是人大監督的日漸“高調”和“大尺度”

選擇聚焦“中小企業發展”這個議題也頗有深意:今年以來,青島一而再、再而三地認識到發展民營企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領導幹部頻頻為企業“站臺”發聲,出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送上“利好”,在這種形勢和氛圍下,中小企業對政策的感知度如何?是否落實到位?還存在哪些痛點和堵點?這場專題詢問可謂雪中送炭、恰逢其時!

越是關注度高的話題、越是難啃的骨頭,越需要用專題詢問的方式“敞開說”“現場說”,通過直播公開說、公開做、公開被監督,這樣,難啃的骨頭才能啃得下,社會的共識才能更好地凝聚。

01來自“應詢人”的壓力

專題詢問是人大監督“一府兩院”的法定職權之一。它不同於一般的詢問,一般詢問主要是瞭解情況,被詢問單位出席人員級別也相對較低;而專題詢問要求有計劃、有準備、有重點、有針對性,能夠互動、交流,因而現場“一問一答”的詢問,被應詢的幹部級別也高。

先來看這次專題詢問到會的“一府兩院”領導:

青島市政府副市長隋汝文;

青島市中級法院副院長高勇;

青島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鬍泉玉;

青島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孫授賓;

青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孫杰;

青島市科技局科創委專職副主任李天傳;

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巡視員馮偉;

青島市司法局局長萬振東;

青島市財政局局長李紅兵;

青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鬍義瑛;

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姜德志;

青島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陳勇;

青島市商務局局長趙士玉;

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段啟輝;

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王鋒;

青島市行政審批局局長陳立新;

青島市民營經濟局局長高善武;

青島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楊長軍;

青島市稅務局局長馮光澤;

.....

名單好長。

他們坐在臺前,都是同一個身份——應詢人

詢問者代表人民發問,應詢人代表政府部門作答。在直播面前,以前只有少數能進會場人才感受到的氛圍,變成了全民皆可見。“應詢人”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但同時他們的約束意識、承諾意識必定有所增強。

這為解決問題創造了有利的內部工作環境和外部輿論環境。

02最核心的是“問”

老百姓最關心、最想問的問題是什麼?是不是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來發問?敢不敢問、怕不怕得罪領導?

鋒芒畢露!誰還說人大的專題詢問是“走過場”?

“青島中小企業通過信用、專利、訂單、庫存、應收賬等非傳統融資擔保方式獲得貸款的比例小,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並未得到實際解決。”
“我從事外貿行業,固定資產少、很難從政策上去融資。對我們來說,貨物就是資產,能否將貨物清單作為抵押進行融資。”

“我們在青島從事互聯網企業,找資本的時候特別難,只能去北上廣深進行融資。”

......

聽到這些問題,濤君只感慨一句:人大的專題詢問越來越有鋒芒。

並且濤君注意到一個細節:好多詢問人在提問中都談到了提問問題的來源——“我們在前期的調研中瞭解到”,提問是在紮實調研的基礎上、有依有據的,這也使問題本身更具有針對性,沒有“泛泛而問”,也就避免了政府部門“泛泛而答”。

鋒芒畢露!誰還說人大的專題詢問是“走過場”?

還有一個細節:一個問題問完答完後,專題詢問的主持人還會再問一句,有沒有進行追問的?果然,好多問題都有繼續追問。追問者是誰?是青島市人大常委會邀請的一些中小企業代表,他們當中好多都處於初創期、規模非常小、整個公司不足十人,但他們摸爬滾打在第一線,遇到的問題,幾乎都是每一箇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經歷的困境,因而他們的“追問”,是政策制定過程中的“重點關注”,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路徑”。比如他們非常關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其實就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老難題”了。

“‘大企業中標、小企業幹活’,針對中小企業與國企和大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存在的受歧視,遭遇的不對等、不公平,下一步採取哪些措施?”

“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數千家青島中小企業舉步維艱,下一步如何幫他們開拓海外市場?”

“有關部門在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生產經營場所方面有哪些舉措和成效?”

......

真問也敢問!像這樣,把“最辣”的問題提出來,把民眾最關心的問題問出來,答覆不滿意的反覆追問,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更快地解決,人大監督才不是“走過場”。

鋒芒畢露!誰還說人大的專題詢問是“走過場”?

應詢人也不迴避問題、不掩飾矛盾,從主觀、客觀上認真向詢問者分析和解釋存在的原因,並對疑問進行答疑解惑,提出了改進的辦法和下一步的思路。

03始於“問” 不止於“答”

開展專題詢問,始於“問”,但不止於答,更在於政府部門應詢人答覆後的實際行動,在於政府解決問題、改進工作、共推發展。否則,還是容易“水過地皮溼”。

除了現場的提問外,在這次專題詢問會的最後,主持人特意說明:有些問題來不及提問的,大家可以以書面形式寫出問題和意見建議,交給青島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員會。而青島市人大財經委員會將彙總分組審議中大家提出的建議,以及本次專題詢問相關情況,形成常委會審議意見,經主任會議研究後,以常委會文件轉交青島市政府研究辦理。

鋒芒畢露!誰還說人大的專題詢問是“走過場”?

青島市政府要怎麼做呢?青島市政府要對審議意見進行認真研究,提出改進措施,按規定時間向青島市人大常委會提交落實情況的報告。

只有將詢問、梳理、跟蹤、督辦構成一個嚴密的整體,注重詢問成果的轉化,才能達到專題詢問的目的和效果。

而在現場,已經有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著手開始辦公!擅長髮現細節的濤君又要貢獻一個:在專題詢問接近尾聲時,應詢者之一——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王鋒悄悄前往詢問區去找人。原來,他要找剛剛在會上追加提問的兩位小微企業負責人,他們分別提出互聯網企業尋找資本難、外貿企業可否以貨物質押貸款的問題。王鋒悄悄過去向他倆遞上自己的微信二維碼,便於與企業方及時溝通,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小細節、大暖心。這兩位企業負責人坦言:一場專題詢問收穫了太多的驚喜和意外,看到了各方的態度和行動,相信企業的路不會太難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