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影響,國內電商和跨境電商互相跨行,第二賽道走的如何?


因疫情影響,國內電商和跨境電商互相跨行,第二賽道走的如何?

跨境圈子有這樣一個段子:做某寶、某多的國內電商賣家與做跨境的賣家互相跨行,雙方擦肩而過,各自心裡默默說一句“傻逼”。

雖然是笑話,道出了其中酸澀。無論是國內電商還是跨境電商,每個人都在想辦法自救,至於效果,本行業的人都做不好,自然對跨行二而來的人並不看好了。

但事實是,全球疫情已經讓一部分小的跨境企業走向了倒閉的邊緣,而另一部分在生死邊緣線掙扎的跨境人開始多項“自救措施”,其中一部分賣家確實已經開通了某寶、某多的賬號。

有跨境賣家說“在這個形勢下,大家有沒有想過轉戰國內市場。我並不是運營,只是一個小透明,現在這段時間壓力好大,想自己開通一個賬號做點什麼,但是又怕什麼都沒有效果。想聊聊大家這段時間都在思考什麼。”

但回覆的同行並不看好:

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出去

做啥都能掙錢,亞馬遜的環境已經比PPD TB好多了

亞馬遜都做不到極限,PPD TB 更別談了

國內電商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中級都打不過 還要去挑戰BOSS級 太膨脹“


有已經嘗試過了的現身說法,認為可以一試:

說說我去年兼職做的拼多多店,完全小白入行。因為家鄉的產業鏈全是刀具,我就選了這個類目,之前在工廠採購,每次上千把得采購,重點是我是有朋友在拼多多做開的,我是蹭人家低價快遞費做的,貨在朋友的公司發,在快遞費這裡我是有絕對優勢,但由於刀具是受管控的產品,發貨這塊也是經常出現一些地方不給發,所以這是一個痛點,做了短短几個月,雖然是有出了幾千單,但一算賬,我還是虧了1w多,後來因為個人資金鍊原因,個人因為房貸車貸壓著,不敢隨意辭了全職的,全力做自己的店鋪,最後我把店鋪轉讓給了朋友。從這次兼職嘗試,個人覺得拼多多是薄利多銷的平臺,只要自己的產品有絕對低價+絕對的快遞費,盈利肯定有,而且入門成本真的挺低。但做拼多多是真的很累,發貨很煩,客服很煩,營運也很煩。

“如果是從亞馬遜轉國內電商,感覺學習成本有點高,需要重新去了解國內電商的各種套路玩法。


不像亞馬遜每個月39刀的銷售費用,像樓上說的C店沒流量,某貓某東的保證金就勸退了,某多不瞭解,感覺產品比較低端,做習慣亞馬遜精品的話可能會水土不服。


另外現在做國內電商得從獨闢蹊徑了吧。現在的賣家的玩法已經成熟的很,什麼開車鑽展廣告完全不懂,怎麼從中殺出去怎麼超越,需要付出的成本代價有點高。可能要從私域流量網紅帶貨去切了。這又是另外一塊可以單獨拉出來說了。”


國內平臺轉戰跨境的賣家卻別有一番感言:相較於亞馬遜而言 國內電商平臺的競爭激烈程度和精細化運作程度都要遠高於亞馬遜 所要付出的時間 精力和資本也遠超前者 馬雲東哥真的掙到錢了 但平臺上的小商家盈利的少之又少 亞馬遜無論多難也還是要比國內平臺好做很多 尤其歐洲日本一些小類目 產品選對上架就能出單 幾乎不怎麼用非常規操作 對比國內平臺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甚至不敢想象的 即便你是張大奕不還是和蔣凡不清不楚的被蔣凡老婆喊話 所以個人建議想入坑電商的話優選亞馬遜 努力提升自己的運營能力以及圈內人脈關係 能力有了蛋糕自然會有的 國內平臺轉亞馬遜的小白默默飄過~~~~”

不管是做國內還是做跨境,最重要的是熟悉平臺規則,有自己優勢的供應鏈,輕易換賽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在寄希望於疫情早日結束的同時,還是要趁蟄伏期去仔細打磨,等疫情結束才能真正一飛沖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