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除了"積極的暫停",我們該如何談鼓勵?

德雷克斯說:"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我們就無法生存。"

《正面管教》|除了

雖然這是千真萬確的,但是我們許多家長並不知道什麼是鼓勵。在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時,進行鼓勵確實不容易做到。

在一次和同事的閒聊中,米兒告訴我說:有一天,她們一家三口在吃晚飯的時候,兩歲的女兒把米湯撒了一地。老公過來就往女兒的小屁股上,輕拍了兩下。女兒生氣的走開了,一邊走還一邊哭,很委屈的樣子。

米兒不贊同老公的做法,走過去抱抱女兒並安慰道:“寶寶,沒事,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小心一點,好不好?我們一起把桌子擦乾淨好嗎?”女兒看我並沒有批評她,高興地和我一起把桌子擦乾淨了。

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通過寬容的方法來解決,孩子就會學會寬容。如果我們打人或者發脾氣,孩子也會像我們一樣,通過發脾氣或者打人來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除了

孩子的教育,不是電影不可以回播。其實,在面對教育,我們當父母的並不是天生就會的,做父母是需要不斷溝通、不斷學習的。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本新書《正面管教》,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如何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作者簡·尼爾森,是一名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家庭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創始人。

1981年本書第一版出版,就成為了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並被翻譯成16種語言,在美國的銷量就超過了400萬冊。

尼爾森希望家長能夠幫助孩子,掌握所必須的人生技能和社會責任感。

《正面管教》|除了

相信看完之語的講述,你也會找到和孩子相處和諧、愉快的方法。

01

鼓勵孩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布拉德老師的班級裡,有一個學生名叫傑森。他平時脾氣暴跳如雷,在課堂上經常擾亂秩序,還對別人大發脾氣。

《正面管教》|除了

布拉德老師決定用鼓勵的辦法試試。以讓傑森放學後留下來為開始,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被別人打擾。

起初,傑森還是比較有牴觸心理的,但當看到傑森老師比平時友善的多的笑容,還有就是老師並沒有指責他,而是想要和他一起探討一個好的辦法,希望能讓兩個人都滿意。

布拉德老師還向傑森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就算傑森咆哮課堂,多麼的令人生氣,老師也不能用懲罰來讓傑森表現的更好,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是對傑森不尊重。老師還告訴傑森,他不願意再對傑森用任何的懲罰,但是需要傑森的幫助,需要傑森和他一起找到解決的辦法。

在這期間,只要傑森想要發脾氣,老師都會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並問他是否願意在下次開始生氣時控制住自己。並讓他到教室外面做“積極的暫停”,讓自己冷靜下來,以此來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正面管教》|除了

每次傑森回到教室,都會明顯的平靜很多,而每一次,布拉德老師都朝他豎起大拇指,以向他負責任的行為致謝。

就這樣在隨後的一年裡,傑森只是會偶爾的走出教室,但是很少發脾氣了。傑森並沒有完美,但他有很大的改進。

《正面管教》|除了

最讓布拉德老師感到高興的是,他倆之間的相處也越來越和諧,師生關係也越來越讓人感到愉快。

所以說,鼓勵孩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是需要老師、家長和孩子,在保持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以身作則並持續堅持下去的結果。

並不是說,一次、兩次的鼓勵就可以贏得孩子。鼓勵是需要我們花時間來對孩子進行訓練的,是需要堅持的。

02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在說什麼

《正面管教》|除了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類拔萃。但是如果我們一直打擊孩子,只會讓孩子更懦弱,更沒有自信心。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讓她有一種我不行,我確實做不到的感覺,從而讓孩子產生一些不良的行為。

我們可以把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為,轉化為有貢獻的行為。

《正面管教》|除了

比如說,孩子不小心把其他孩子的積木玩具弄散了,那麼,我們就可以讓他負責教給其他的孩子,在玩積木玩具的時候如何進行合作。並交給他在收起玩完的積木時,怎麼整理和幫助其他的孩子。

又或者說,孩子不願意再畫完水彩畫之後,收拾起自己留下的亂糟糟的東西。我們可以讓他負責教給我們,如何像其他孩子那樣收拾起東西。

孩子做錯了事情不要緊,只要孩子在這件事情當中比以前是有所改善的,那麼他就是進步的。我們就得認可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完美

犯錯是孩子學習的最好機會,不要因為我們不正確的管教方式,讓孩子錯失了這種學習成長的好機會。

03

鼓勵孩子,優點先行

我認識一位媽媽,在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學習寫字時,因為孩子手上的肌肉沒有力量寫不好,這位媽媽總是說孩子寫的不好,讓擦了重寫。一個字有時候能讓孩子寫好幾張,孩子一邊哭一邊寫,結果越寫越差,這位媽媽也是越來越上火,撕本子摔鉛筆。

其實那個孩子寫的字我看過,作為一年級剛學寫字,能寫成那樣已經很不錯了,可是那位媽媽過於追求完美,讓孩子每一筆每一畫都寫得橫平豎直,方方正正。

《正面管教》|除了

這樣只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不行,做不好。久而久之,孩子身上的缺點被無限放大,優點慢慢消失,讓孩子有心理負擔,變得唯唯諾諾。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麗麗的身上。麗麗把寫滿a的作業交給媽媽檢查的時候,媽媽看著她的作業本上不一樣的a,並讓麗麗指出自己喜歡的a。

麗麗向媽媽指了幾個之後,媽媽說:“我也可以指出我喜歡的嗎?”麗麗很高興的點點頭,媽媽指出了另外一個寫的很漂亮的a。然後,媽媽指著一個有兩個小尾巴的a,問麗麗是怎麼回事?

《正面管教》|除了

麗麗驚訝的用手捂住自己的小嘴,“啊”了一聲。媽媽問麗麗是要自己改正,還是需要幫助。麗麗說自己能做,然後回到座位上自己修改去了。

在麗麗媽媽身上,我們看到她只是把優點指出來,並鼓勵麗麗去朝著優點的方向去做,這樣缺點就會慢慢變成優點。

也就是說,當我們把時間和精力都用來關注消極方面的時候,消極方面就會膨脹,而積極方面就會消失。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優點的方面,消極方面就會消失,而積極的方面就會增長。

所以說,你看到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要提供一種使孩子更善於接受的方法,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04

鼓勵與讚揚的區別?

讚揚可能會使一些孩子的行為得到改善,但卻不是長期有效的。

天天的班級裡總共有45名學生,然而他的成績,在班級裡總是墊底的,老師和同學們都看不起他,他自己也放棄了,可是,天天的媽媽卻一直不放棄,堅持鼓勵著孩子。

《正面管教》|除了

在一次考試中,天天的成績往前提了5個名次,鼓勵型媽媽對天天說:“天天,你能保持這個成績,並能做到每一次進步一個名次嗎?我只要求你下次往前提一個名次就可以了。”

而讚揚型的媽媽就會說:“寶貝,你這次考得不錯,沒有給班級墊底,超越了5個孩子,下次繼續努力,你是最棒的。”讚揚可能會對天天短期有效,但是長期的話,就會讓天天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

前者能讓孩子更自信,會在鼓勵中一點一點的進步;後者會讓孩子更依賴與他人的看法。

如果你還不知道對孩子說的話,是讚揚還是鼓勵感到困惑,那麼想想下面的問題可能會對你有幫助:

●我是在激勵孩子自我評價,還是依賴於別人的評價?

●我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觀點,還是隻看到了我自己的觀點?

●我會對朋友這麼說話嗎?

事實上,當我們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時,孩子通常會對處理的結果更加認同和滿意。他們會很配合按照自己想出來的辦法解決問題,而通常不會出現什麼抱怨或者抗議。

"正面管教"就要求家長,對孩子進行鼓勵,而不是讚揚。你希望孩子自信自立,還是依賴於他人?

結語

今天分享了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們是應該讚揚還是鼓勵的困惑,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今日話題

你希望你的孩子在做對一件事情後,是應該得到鼓勵還是讚揚?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想法!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在文末給之語點贊+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