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前段時間有一家店挺火的,開在南京的日本料理店“柒本味”

“柒”在方言裡是“吃”的諧音,江南這一代,管吃叫“切”,本味就是食物本來的味道

柒本味,吃食物本來的味道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視頻裡,食客們一個個饞的咽口水,大口朵頤

這是家很有規矩的店

1,為了保證食物原味,堅決不準打包

日料是鮮食,你懂不懂,打包豈不破壞食物新鮮?

2,保持初心,堅決不批量生產

每天的客人數有嚴格限定,不像流水線一樣批量生產

3,東西做出來後一分鐘內,堅決給我吃

在食物最好狀態的時候,你給我吃了,讓你吃到食物,最初的味道

4,店裡堅決不用菜單

你來這裡吃啥,我說了算,OK?

5,堅決不接待陌生客人,你要來,就是老客帶新客

人與人相識,講究的是過程,我對新客人不瞭解,我對你不瞭解,怎麼給你做好?我只對我店裡的客人負責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這家店的宣傳片和微博大號“二更視頻”合作,可以看出經過刻意的多番包裝的痕跡

宣傳片主格調就是老闆脾氣不太好,各種臭規矩特別多,不接待陌生人,沒菜單,一分鐘內必須給我吃

劈里啪啦一大堆,擺出一副你愛來不來的態度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講白了就是走高冷裝逼路線,學人家賣精緻日料裝X,食物的口味咱先不談

但店一定要藏得好,讓你拿著地址半天找不著,這叫大隱隱於市

店鋪一定要小,別給我鬧鬧哄哄的,營造出一種你進這家店是社會頂層那十萬分之一的感覺

燈光一定要又暗又黃,拿出手機拍照發朋友圈裝X,連濾鏡都不用開,一看就是高級餐廳的範兒

老闆一定要有故事,不管你是周遊全日本,還是清華北大輟學,總之得給我編點故事出來

宣傳片一定要走互聯網營銷路線

與眾不同,必須與眾不同,砸錢,找微博大V合作,靠著與眾不同,一炮而紅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再講口味

這片子特別諷刺,片子裡多次強調我們做的是食物本來的味道,可光在宣傳視頻裡,就多次出現淋滿蛋黃醬的壽司

光淋蛋黃醬還不夠,還要倒醬油……

各方面脾氣都很大的老闆,在製作食物上,卻對自己特別“寬容”

加那麼多蛋黃醬,倒那麼些醬油,還可能有食物本味嗎?

如果脾氣真這麼大,直接扔一貫原味壽司到客人面前,愛吃不吃

可他敢嗎?他不敢,為什麼呢?講到底因為食材過於普通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大眾點評”裡有不少該店買的好評,上面這些東西全是很常見的日料菜品

三文魚去骨去內臟,一公斤200塊,鵝肝一公斤250塊,秋刀魚5塊一條,北極貝200塊一公斤

這樣一套菜的成本,基本在30-50塊錢左右,但店裡的套餐價位只有398,498,698,三檔,而且沒有菜單,你只能直接點套餐

那你說人家可能手藝好,吃的是手藝,那我就說一點吧,店主的手藝,和大學城隔壁賣盒裝壽司的阿姨差不多,只不過大學隔壁的阿姨不會包裝,不懂互聯網營銷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就不說這原料賣相和擺盤了,壽司交蛋黃醬是什麼東西?

生魚片墊著黃瓜又是什麼?芥末居然是芥末膏,而不是現磨的?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更有意思的是,經朋友提醒,為什麼他家的壽司會裝在這麼一個個小湯勺裡呢?碟子裡還浸潤著醬油

原因可能是他這個飯不行,手藝也不到家,放湯勺裡不容易散,正常壽司擺盤,是這樣的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要是擺在這樣的盤子裡,突然散了那可如何是好,這高格調還怎麼裝,所以還是裝在小勺子裡,一來不容易散,二來多浸點醬油,提提味

正常的壽司不可能給你淋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可這家“柒本味”,開口閉口食物本味,卻拼命往裡面加佐料,還一副愛吃不吃的樣子

更要命的是,這家店還不乾淨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在柒本味製作食物的過程中,拍到老闆手上帶著一個明顯傷口,不知道這是什麼傷口,有沒有化膿的可能

但你做的是生食,做完就直接吃的,不會再煮啊燒啊啥的,這傷口萬一有什麼傳染性,客人豈不是直接吃進肚裡?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另外老闆居然還戴著手錶在切蝦……做這種“魚生”的東西,因為食客吃的是生食,你的手直接接觸食材,就必須特別小心,戴個手錶做魚生,然後還標榜高大上,真是頭一次見

之前有個綜藝節目叫十二道鋒味,裡面有一集周杰倫和謝霆鋒去了日本壽司之神的店,店主是這樣說的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如果一個廚師在你面前用這種帶傷的手給你做壽司,你可能吃得下去嗎?

更更更滑稽的是,這家店以前的樣子,很快被扒出來,就是它還沒把自己裝的那麼“高大上”之前的樣子,其實就是一家非常非常普通的賣日本菜的店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它以前的樣子長這樣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一番裝修裝X後,成了這樣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以前店鋪內部長這樣,注意牆上東西的價格,以前是有菜單的,老闆也沒那麼脾氣不好

而且這個菜單價格,還很親民,完全是平民價,10-20元之間

和搖身一變後,400-700的人均,一個天一個地

這就好比你家隔壁賣山東煎餅的店,突然裝修一番,搖身一變,成了超級山東煎餅,味兒還是那個味兒,老闆還是那個老闆,但價格,貴一百倍

你說可笑嗎?

當年,它還是個老實做生意的小老闆,還沒打“互聯網裝X營銷”的策略,那時候他不光允許大家打包外帶,而且還接受外賣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當時一個朋友在柒本味叫的海鮮飯套餐,你說這可能是一家大隱隱於市的餐廳嗎?

充其量就是傢俬人小店罷了,只不過這傢俬人小店,動了歪主意,搞起了網紅店與互聯網營銷相結合的策略

先裝修一番,再找網上大V站臺包裝,拍個高大上的宣傳片,老闆再加個脾氣不好,愛來不來的高大上人設

以此來滿足現代社會部分人群的怪異審美情趣和裝X心態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原本你手藝不行,原材料普通,你就老老實實的什麼水平賣什麼價

可偏偏不老實,一定要搞出人均400-700的高級餐廳的樣子

而在上海人均500的基本壽司,是這樣的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你不可能見到什麼裝在湯勺裡,還要浸泡在醬油裡的壽司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因為我從小就生在長寧區,這地方從我小時候起日本人就特別多,我一直覺得這裡是,“在中日本人”的老巢

我以前讀書的地方,“天山一小”,後面有家友誼商城,我小時候特別喜歡鑽到友誼商城裡玩,裡面4樓有免費的玩具,積木,高達,奧特曼啥的,就經常碰到日本小孩也在玩

日本男人在長寧區工作,他老婆就帶著孩子一起來,從遵義路,到古北路這一片,有不少樓都是借給日本人的,跟著日本人一起來的,自然還有全國最密集的日料店,其中有不少日料店都是日本人自己搞得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日料店主要在遵義路和古北那一代,另外仙霞路靠近水城路這一邊的“紅燈區”,以前也是日本人光顧的地方,這片也是傳出中國人和日本人花邊新聞最多的地方

幾十年前日本人藉著改革開放進中國,那隨便一個普通職員都很有錢,不少女人想嫁給“在中日本職員”

那時候我家樓上一個鄰居,就在仙霞路的“俱樂部”裡工作,三十歲了和日本一個四十多的日本老男人好上了,後來還懷孕了

本來計劃是生下孩子呆幾年,等他調回日本就一起回去,可這孩子生下來是個腦癱,鄰居都說是那個女的懷孕時候生病亂吃藥,把孩子吃傻的

一瞧見孩子腦癱,這日本男人轉身就跑,跑回日本了,留下那個女人一個人養孩子,這種事情在當時一點都不新鮮,每個小區裡都有這種“八卦新聞”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這兩棟樓,遠東國際廣場,也很老了,印象中裡面日企特別多

可講到底,日本人那時候還是有錢,我從小走在路上,一眼就能看出哪個是日本人,這習慣現在還有

不是看穿著或打扮,這日本人和我們中國人長得不一樣,光看臉就能分辨

上面講的那家店“柒本味”,他開的地方很巧妙,開在南京,因為日本政府一直刻意迴避侵略罪行,不承認南京大屠殺,所以日本人也很少在南京

那這哥們把日本料理店開在南京,至少有一點可以保證

就是不可能有日本人去他這家店,也就沒人會戳穿他這種騙錢的,裝X料理,讓他開到長寧區遵義路,開到古北路試試看,別說日本人,中國人也不會去

以前有段時間反日,日本搞釣魚島購島鬧劇的時候,我家離日本大使館很近,走過去三分鐘就到了,所以看得特別清楚

反日分兩階段,第一階段就是打砸搶

附近的羅森啊,什麼亭,什麼屋的,無一例外全給砸了

記得那時候好像還沒全家或者711,最先進來的就是羅森

在打砸搶裡面還有家花店特別滑稽,叫“日の花”

老闆娘是我媽的好姐妹,一個四五十歲的上海阿姨,根本不懂日語,請的日語系畢業的學生一起賣花,主要做日企生意

砸的那天,趕緊關門,“日の花”改名“日之花”,用膠布貼上的……也沒用,照樣砸,後來一群群人又去包圍日領館,朝裡面扔石頭,扔雞蛋

日本人不敢露面,因為附近的居民都有一眼看出哪個是日本人的本事,倒是不少歐美人看熱鬧不嫌事大,混在隊伍裡一起起鬨

當時被砸的長寧區那家日本大使館

後來政府出來管了,反日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叫做有組織的遊行抗議,整條遵義路和一旁的仙霞路,全都擺上了拒馬和圍欄,每隔十米就有人荷槍實彈的站崗

然後馬路全被封鎖,專門空出來一條叫做“抗議遊行專用路”,你普通百姓,就算是住旁邊的居民都是沒辦法去抗議了

抗議的人都經過挑選,平頭百姓只能在旁邊的小公園坐著看,大概近百人的抗議隊伍,就從遵義路,到仙霞路,然後一直走到日本大使館,再從大使館繞回到仙霞路

這樣繞圈,一直繞一直繞,稱為有組織的抗議遊行

而且這抗議是不喊口號的,也沒一點點的激動情緒,就是舉著國旗,繞著日本領事館,一直繞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奧特曼老祖宗

但其實我們這一代受到日本影響很大,尤其是小時候,那時候中國改革開放剛起步,中日關係蜜月期,日本大舉投資中國

同時大量的日本文化洪水一樣湧進來,對於那時候屁事不懂得孩子來說,日本,那就是動畫片和漫畫書

奧特曼,機器貓,聖鬥士,魔神壇鬥士,你打開電視看動畫片,基本就兩種

一種是日本的,一種是中國的

中國的也特經典,拿到現在都難以超越,葫蘆娃,邋遢大王,黑貓警長,這些在小孩子心裡,一點不輸日本動畫

印象裡,最好看的中國動畫是魔方大廈,最好看的日本動畫是森林好小子

不過這兩個東西現在都沒人提了,大概看過的人都奔四十歲去了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如果你要問上海反不反日,那應該是不反的,要不然“在中日本人”也不會選上海作為老巢了

我到現在為止,除了打砸搶這種特殊時候見過反日外,在日常生活中就見過一次反日的

那時候還讀書,乘公交去圖書館,車上有兩個日本女人推著一個嬰兒車,兩個日本女人在聊天,正常聲音,不大,但也不輕,就是正常講話聲音

因為有不少上海女人是嫁給日本人的,所以有時候雖然說著日語,但可能是一個上海女人和一個日本女人在說,但我聽口音,這兩個都是日本女人

日本女人在聊健身的東西,突然一個上海阿姨就用上海話說,殺了這麼多中國人,還有臉在這講話,嘰裡哇啦的

阿姨講的很突然,也很氣憤

但這兩個日本女人當然沒聽懂上海阿姨說的什麼,繼續說她們的,而車上的其他人,也當作沒聽見一樣,就看了一眼,各管各的

後來車到站了,我下車了,那個阿姨也下車了,她也是去圖書館的

這就是我從小到大在上海聽到過的唯一一句反日的話,其實在上海,比起反日,他更反韓,至少我個人是這樣覺得的

大概十多年前吧,具體記不清了,反正就是日本經濟一直低迷,韓國撐過亞洲金融危機後經濟突飛猛進那些年

那些年長寧區古北啊,遵義啊這一代,突然多了很多韓國人,至今還有條韓國風情街在

喂!告訴我,在這個愛裝逼的時代,裝逼營銷,還能走多久?

那時候因為和同學一起做家教,去的古北那一帶,那裡有個家樂福,周圍的公寓以前住的不少日本人,還有咖啡廳,麵包店啥的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麥當勞,麵包店這種小店裡,講韓語的女人越來越多,而且韓國女人,尤其是韓國阿姨級別的女人,講話特別大聲,完全旁若無人啊

同樣在一家店裡的日本女人和中國人就看不慣韓國女人講話那麼大聲,不過也沒人去提醒韓國人,聲音小點

日本人嘛,不愛管閒事的,我和同學嘛,雖然聽的難受,但也不會去和他們說

而且韓國人總是一副很拽的樣子,高人一等似的,看不起中國人的,一直到今天,我聽到韓語都會覺得頭疼

唉,扯遠了,其實我覺得日料沒啥吃頭,但喜歡吃的朋友推薦到長寧區來,遵義路附近,或者古北路附近的日料店都很正宗

價格嘛,比柒本味便宜,中午有活動的話人均200,晚上高級點的人均300多

那肯定比“柒本味”裝著高大上的X,用受傷的手裹廉價壽司要好得多

最後假期結束,明天又要上班,這假期哪也沒去,盡在家看網上車車車車,人人人人,什麼時候咱們才能無差別的推行帶薪休假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